Loading AI tools
清朝防護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丙號防護巡洋艦,為清朝自製的防護巡洋艦,建成後原配屬廣東水師,甲午戰爭前夕加入北洋艦隊協助對日作戰。戰爭期間,廣丙號參加了黃海海戰(大東溝海戰)。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幾近彈盡糧絕的廣丙號隨威海衛清軍向日軍投降。
廣丙 広丙こうへい | |
---|---|
概觀 | |
艦種 | 防護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清(建成至1895年被俘) 大日本帝國(1895年捕獲至沉沒) |
艦級 | 廣乙級防護巡洋艦 |
製造廠 | 中國福州船政局馬尾造船廠 |
下訂 | 1887年 |
動工 | 1888年7月7日 |
下水 | 1891年4月11日 |
服役 | 清朝:1892年 日本:1895年3月16日 |
結局 | 清朝:1895年2月17日向日軍投降 日本:1895年12月21日觸礁沉沒 |
除籍 | 清朝:不明 日本:1896年2月18日在日軍中除籍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清朝:1000噸 |
全長 | 艦體全長:71.63米 |
全寬 | 8.23米 |
吃水 | 3.96米 |
鍋爐 | 燃煤專燒鍋爐 |
動力 | 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
最高速度 | 理論:17節(31公里每小時) 實際:15節(28公里每小時) |
武器裝備 | 清朝:40倍徑120毫米單裝速射炮3門 (黃海海戰時150毫米單裝速射炮3門) 57毫米單裝速射炮4門 37毫米五管機關炮4門 381毫米(15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 |
日軍接收廣丙號後,將其編入日本海軍並繼續沿用原名。惟日軍獲得本艦尚不足一年,廣丙號即在臺灣地區執行任務時,在澎湖島南岸觸礁沉沒。
十九世紀80年代,當時的福州船政局因為清末特殊的體制而陷入了財政困難,船政大臣裴蔭森迫切希望為船政局找到解決困境的辦法。而另一方面,兩廣地區水師向來強調地方獨立自主,拒絕聽從中央統一號令,所需船艦也是自行籌建;然而兩廣一地經費有限,不可能遠赴歐洲訂購最新式的軍艦,而距離廣東咫尺的船政局成為了選擇。1887年,兩廣方面向福建船政訂購1艘1600匹馬力的舊式無防護巡洋艦,以及3艘2400匹馬力的新式穹甲防護巡洋艦,兩廣為每艘軍艦付款9萬兩;另再訂購4艘小型舊式淺水炮艦,每艘3萬兩。[1]
本艦長71.63米,寬8.23米,吃水深3.96米,設計排水量1000噸,安裝兩台蒸汽機,1座鍋爐,額定動力2400匹馬力,設計航速16.5節(31公里每小時;19英里每小時)[2]。實際海試時,僅錄得15節(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的實際速度[3]。這是福建船政首次建造的防護巡洋艦,艦身3桅杆,前後桅杆為鋼製,有瞭望台,中間桅杆為木製,三根桅杆都可以懸掛風帆[2]。
廣丙號上有着強大的魚雷武裝,全艦共有4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其中艦艏左右各安裝一具,中後部主甲板下兩舷各裝備1具。與此相比,廣丙號的火炮威力相比同時代要弱得多,只有3門120毫米火炮,其中兩門安裝在前部兩舷耳台,可以轉向前方充當前部主炮;第3門則安裝在後部。輕武器包括4門47毫米哈齊開斯單管機關炮,裝設在艦橋附近,以及若干機槍。由於廣丙號魚雷火力強大,火炮偏弱,更像是放大的魚雷艇,時人亦有「魚雷快船」之稱。[2]
廣丙號為鐵脅鐵殼,所需鋼材購自法國科爾蘇工廠。艦體內在水線附近縱向鋪設有中間高、兩邊低的裝甲甲板(穹甲),保護輪機、鍋爐、彈藥艙等,厚1英寸(25公釐),因此可以列入防護巡洋艦。艦上另一處有裝甲保護的地方則是司令塔,厚2英寸(51公釐)。[2]
1887年,廣東水師向福州船政局下達了訂單。由於船政船台有限,廣丙號開工較其姊妹艦廣乙號要晚一些,遲至1888年7月7日才開工[4]。1891年4月11日,廣丙號下水[5]。同年11月19日,由船政水師靖遠號管帶林承謨負責試航,然而試航成績並不理想[4]。1892年,建成服役不久的廣丙號陪同南下進行例行操練的北洋水師進行訓練。
1894年,廣東水師派出三艘新型巡洋艦(廣甲、廣乙、廣丙),由廣東水師記名總兵余雄飛率領,北上與北洋水師進行會操[6]。隨着中日之間緊張局勢日漸加劇,廣東水師三艦留在北洋水師協助對日作戰。1894年7月2日,李鴻章致電江南製造局總辦劉麒祥,要求將其自產的新式120毫米速射炮運往北洋。江南製造局共建造了12門該炮,其中6門已由南洋水師領走,另有1門江南製造局自行留用,因此有5門實際運抵劉公島,到達之後北洋水師立即替換掉廣乙、廣丙兩艦的同口徑炮[7]。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掩護陸軍登陸。北洋水師主力留駐於外場,廣丙號與近海防禦鐵甲艦平遠號以及若干魚雷艇、蚊子船停泊在大東溝內的大東港,警戒轉駁場[8]。在發現遠處的不明煤煙後,在外場的北洋艦隊開始陸續出動,同時,12:10,丁汝昌下令大東港內各艦迅速前來參戰[8]。平遠、廣丙兩艦得令後立即開始作出港準備;4艘魚雷艇稍後也趕了過來跟隨兩艦,但由於信息延誤、兩艦位置比北洋艦隊主力更遠、以及廣丙號需要隨同速度不高的平遠號,這支援助小隊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才趕到戰場。13:12,聯合艦隊及主隊旗艦松島上的瞭望哨發現艦艏方向駛來「敵艦兩艘及魚雷艇」[9]。14:26,平遠、廣丙兩艦從北洋艦隊右翼方向進入戰場,攔住了聯合艦隊本隊向北洋艦隊陣型背後迂迴的去路。然後兩艦急轉彎,衝向松島側舷[10]。廣丙號利用航速優勢,脫離編隊直接從松島左舷發起衝擊,最近時一度突擊到距離松島只有幾百公尺[11]。廣丙號已經準備好發射魚雷,但松島以及後續日艦以猛烈的舷側火力集中迎擊,迫使裝甲防護幾近於無的廣丙號必須在進入魚雷有效距離前退避[10]。戰鬥中廣丙號中彈一發,傷亡共3人[12]。航速慢得多的平遠號稍後與日軍接觸,同樣由於日艦猛烈還擊而退避。平遠、廣丙兩艦調轉航向期間,遇到了已經受到重創、正向大鹿島行駛打算搶修的西京丸;正好此時已經重創的揚威號也正在航向大鹿島以圖自救,於是兩艦以為「一艘日本武裝運兵船」正打算截擊重傷的揚威號,遂展開炮擊[13]。西京丸為減少中彈,而將艦艏對準兩艦,卻將側舷暴露在跟隨兩艦的四艘魚雷艇面前。其中的福龍號當即發射魚雷。西京丸絕望之下轉向迎向魚雷全速行駛,第一枚魚雷被西京丸船頭的浪涌推開,距離右舷僅一公尺擦過;第二枚魚雷則在距離15英尺(5公尺)附近錯過[14]。福龍號在極近距離(20-30公尺左右)急轉向時再次用舷側魚雷管發射第三枚魚雷,終因距離過近、發射出去的魚雷沒有足夠距離調整深度,再次射失。此後左一號等魚雷艇也展開攻擊。
1894年11月21日,旅順失守,北洋水師在渤海地區只剩下威海衛最後一個基地。日軍隨即展開對威海衛的圍攻。1895年1月30日,08:30日軍占領摩天嶺炮台。清軍各陸地炮台立即集中攻擊摩天嶺炮台,水師提督丁汝昌亦率領定遠號、靖遠、來遠、廣丙、數艘蚊子船抵近南幫炮台附近進行援助射擊[15]。攻占摩天嶺炮台的日軍順勢攻下守衛薄弱的龍廟嘴炮台,並用以攻擊就在眼前的北洋艦隊。突如其來的炮擊令北洋艦隊措手不及,其中一發炮彈命中廣丙號司令塔觀察口,幫帶大副黃祖蓮戰死[15]。2月1日,北幫炮台失守,威海衛的陸路交通全部斷絕。防守威海的綏軍統領戴宗騫自殺[16]。日軍隨即多次使用輕型艦艇強攻北洋艦隊泊地。6日04:00以後,日軍魚雷艇隊第四次強攻,同時在威海北岸以陸軍炮進行炮擊。靖遠、濟遠、平遠、廣丙四艦炮擊北岸,其餘各艦炮擊魚雷艇隊[17]。北洋艦隊遭受重重圍困,又缺乏援助,多日作戰後港內尚能作戰的只剩下平遠、濟遠、廣丙,而且各艦中大口徑火炮炮彈早已告罄。見突圍無望,而救援遲遲不至,丁汝昌下令擊沉各損傷艦艇,以免資敵。9日,廣丙號用魚雷擊沉已經擱淺的靖遠,隨後靠近定遠號並在艦體中部放置了350磅炸藥,15:15炸藥引爆,摧毀了定遠號輪機部位,定遠號兩根煙囪也傾倒至一側[18]。11日,丁汝昌服毒自殺。其後數日,廣丙號管帶(艦長)程璧光與威海營務處長提調道員牛昶昞多次出入松島號,商議投降事宜[11]。17日08:30,聯合艦隊駛入威海衛港。北洋艦隊殘餘十艦,包括廣丙在內,降下清朝旗幟,而升起日本旗[19]。
談判期間,程璧光、牛昶炳曾請求日軍歸還廣丙號,因為廣丙號屬於廣東水師而並非北洋水師,倘若本艦被俘,程璧光將無法向廣東方面交差。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海軍中將則稱,因為日方已經將廣丙號列入繳獲品目錄向大本營呈報,因此無法歸還;取而代之的是日軍將練習艦康濟號歸還給清朝,並由伊東本人修書一封,推薦程璧光擔任康濟號管帶,以使其可以帶領一艘軍艦回廣東。[20]
1895年2月17日,廣丙號隨困守威海衛的清軍水陸部隊向日軍投降,日本因此獲得了廣丙號。不久日方組織廣丙號啟程前往日本,在此期間日方發現廣丙號航速不佳,認為這是因為日方接管人員對輪機不熟悉,同時廣丙號自身的鍋爐也存在問題[21]。途中廣丙號遇到惡劣海況以及輪機故障,一度停船維修,3月4日才通過馬關海峽[22]。同年3月16日,日本方面將廣丙號列入日本海軍艦籍,依然保留原名,只是改成日語發音[23]。同年5月3日,日軍將廣丙號送入吳海軍工廠進行大修,拆除艦艉龍紋,翻修鍋爐,更換火管[22]。同年7月30日,日方對翻修過的廣丙號進行海試,僅錄得11.29節航速[22]。隨後日方大規模更換艦上武裝,除魚雷外全換成了日本海軍現役的制式裝備,其中主炮更換成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炮,副炮更換成4門47毫米機關炮,原5管機關炮則更換為4挺17毫米機槍[24]。9月23日,廣丙號出港進行武器測試[24]。同年10月9日,廣丙號大修完成,日軍派遣本艦前往台灣進行警戒[24]。
12月21日,廣丙號搭載着日本澎湖廳島司宮內盛高及隨員從澎湖馬公出發前往八罩島[24]。11:53經過澎湖島南岸、倉島附近時觸礁,艦長藤田幸右衛門下令全速倒車,造成海水從破損處湧入淹沒軍艦前部,並灌至下甲板。12:00艦上人員開始撤離,14:17廣丙號右傾翻覆。[25][24]
根據統計,廣丙號上人員原有160人,在沈沒事件共有123人獲救,37人失蹤。1896年2月18日,日本方面將廣丙號從軍艦列表中除籍,1896年7月15日,廣丙號殉難紀念碑紀念碑落成,舉行祭典儀式,以紀念死難官兵。[26]
1900年3月8日,日本水路部出版《日本台灣西岸澎湖列島》一圖,將廣丙艦坐礁之處標註為廣丙礁,以紀念此次不幸意外。[28][29]
1906年,廣丙號殘骸已由商人購得打撈權,並陸續進行拆解工程。1908年,網垵口婦女張氏前往海邊撿拾漂流木作為薪材,意外在沙中發現一顆被埋沒的彈丸。這枚砲彈後經確認為廣丙號沈沒時所卸下,張氏原打算取出火藥販賣,不幸間接觸引信而引發爆炸,導致張氏喪生。[30]
到了1908年8月,《臺灣日日新報》曾報導打撈上岸的廣丙號上的兩門大砲,對此提及:「口徑約五寸,長十四尺,俱各引上,但因漬水太久,全體生銹。網按支廳長田中三郎以此砲係日清戰役大紀念物,恐年久湮沒,遂命多數苦力,擡置在支廳署前,築砲架一座以位置之,其將以表戰役之功,而悼沈淪之痛。」,主砲於1908年8月由網垵支廳長田中三郎豎立於支廳署前,作為紀念物展示。該主砲紀念物今已不存。[31][32]
2010年7月,經水下探勘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水下考古團隊成功於將軍澳嶼外海蠔曝淺礁附定位廣丙艦的遺址位置。隨後在2010年9月7日、8日、9日和10月24日進行了一系列的水下探查工作,並發現許多廣丙艦的遺物。該遺址的範圍大約為東西28公尺、南北37公尺,佔地面積約為1,036平方公尺,周圍海域的水深約在15至20公尺之間。
由於相關遺物被珊瑚礁和海洋生物所覆蓋,為了進行全面且有系統的調查,該團隊在分期進行水下方格網佈置的工作。然而,由於廣丙艦殘骸分布範圍經常處於漁民捕魚區域,以往的水下佈置往往受到破壞。因此,2013年則重新對廣丙艦的遺址進行水下測繪,並對砲彈群進行了佈置調查。此外,遺址南側發現了數箱長式速射砲彈,並劃分了南北3格、東西4格,共12個方格框進行調查記錄工作。
當前廣丙艦因具有高度文化資產與研究價值,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優先列冊管理保護。於2015年列冊追蹤為臺灣重要水下文化資產。[33][34][3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