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戶新田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戶新田藩

平戶新田藩(日語:平戸新田藩ひらどしんでんはん Hirado-Shindenhan */?),又稱平戶館山藩(日語:平戸館山藩ひらどたてやまはん Hiradotateyama-han */?)或植松藩(日語:植松藩うえまつはん Uematsu-han */?),為日本肥前國松浦郡平戶館山的[註 1]元祿2年7月3日(1689年8月17日)創藩,明治3年9月2日(1870年9月26日)廢藩,原本是平戶藩的一部分,石高是10,000石,藩廳是館山陣屋[2][3]江戶藩邸日語江戸藩邸方面,上屋敷最初位於鳥越,拜領自延寶年間(1673年至1681年)或以前,元祿3年(1690年)3月轉移至本所,元祿6年8月2日(1693年9月1日)再轉移至北本所,元祿10年12月2日(1698年1月13日)轉移至本所大川端。下屋敷最初位於淺草鳥越,拜領自元祿13年11月29日(1701年1月7日),元文年間(1736年至1741年)或以前又拜領位於龜戶的下屋敷[註 2][9]

事实速览 平戶新田藩, 別稱 ...
平戶新田藩
Thumb
松浦梶之葉(松浦家家紋
松浦梶之葉(松浦家家紋
別稱
  • 平戶館山藩
  • 植松藩
日語漢字平戸新田藩
平假名ひらどしんでんはん
羅馬拼音Hirado-Shindenhan
創藩日期元祿2年7月3日(1689年8月17日)
創藩理由新田分知日語新田分知
所在地日本肥前國松浦郡平戶館山
藩廳館山陣屋
大名家松浦家
石高10,000石
廢藩日期明治3年9月2日(1870年9月26日)
关闭

歷史

元祿2年7月3日(1689年8月17日),松浦昌日語松浦昌在其兄松浦棟日語松浦棟就任為平戶藩藩主時獲以新田分知日語新田分知的形式分知10,000石,並且將居所設於平戶館山,因此也稱為平戶館山藩。平戶新田藩最初的伺候席是帝鑑間,寶永7年(1710年)時改為柳間。元祿3年3月23日(1690年5月1日),志佐村和調川村作為分知的一部分劃為藩領[註 3]。平戶新田藩在財政上為平戶藩的一部分,石高10,000石的物成日語本途物成是4,000石,涵蓋米3,603石519日語、大麥180石、小麥2石1斗、大豆9斗和辛子150石,均源於志佐村和調川村[2]享保13年11月23日(1728年12月23日),平戶藩藩主松浦篤信日語松浦篤信六子松浦致日語松浦致作為松浦鄰日語松浦鄰的養子而繼位[2][11]享和3年8月11日(1803年9月26日),平戶藩藩主松浦篤信日語松浦篤信之孫松浦良日語松浦良作為松浦矩日語松浦矩的養子而繼位[2][12][13]文化12年12月26日(1816年1月24日),平戶藩藩主松浦清四子松浦皓日語松浦皓作為松浦良的養子而繼位[2][14]

戊辰戰爭爆發後,平戶藩藩主松浦詮新政府軍日語官軍表明平戶新田藩由於過於弱小,因此無法派兵前往京都,實際上平戶新田藩在以前也曾經奉命把守見附,當時甚至要出錢僱兵,士分日語士分也需要由平戶藩派人擔任才得已解決。藩主松浦脩日語松浦脩本身雖然有意上洛,但是由於患有日語,無法長途跋涉,最終派其子作為代理上洛獲准[1]明治2年(1869年),改稱植松藩[3]。明治3年9月2日(1870年9月26日),平戶新田藩與平戶藩合併而廢藩[2]

歷任藩主

更多信息 家名(日語:家名), 家格 ...
平戶新田藩歷任藩主[2]
家名日語家名 家格 名稱 石高 藩領
松浦家 外樣
陣屋日語城主大名
松浦昌日語松浦昌 10,000石 肥前國松浦郡
松浦邑日語松浦邑
松浦鄰日語松浦鄰
松浦致日語松浦致
松浦寶日語松浦宝
松浦矩日語松浦矩
松浦良日語松浦良
松浦皓日語松浦皓
松浦脩日語松浦脩
关闭

註解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