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马科马属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原斑馬(學名:Equus quagga)又名普通斑馬,是東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布最廣的一種斑馬[2]。其分布範圍從埃塞俄比亞南部直到非洲東部,往南至安哥拉和南非東部。平原斑馬在動物保護區中仍十分普遍,但受人類活動如狩獵等威脅,其以往的棲息地亦被侵犯。
和山斑馬一樣,平原斑馬是斑馬亞屬(Hippotigris)中的一員,而與其近似的細紋斑馬則是細紋斑馬亞屬(Dolichohippus)中唯一的成員。就體態而言,前兩者像馬,後者則像驢。雖然如此,DNA及分子生物學的數據顯示,斑馬有其獨立的起源,但和馬與驢同屬馬科馬屬。在肯亞及衣索比亞的一些地區,平原斑馬經常跟細紋斑馬共享同一塊土地。
平原斑馬目前已經確認擁有六個亞種,而隨著1883年斑驢絕滅後,現今只剩下五個亞種存活於世。1958年,生物學家在索馬利亞一帶發現可能是第七個平原斑馬的亞種[3]:Equus quagga isabella。這個亞種可能是有效的,但目前尚無更多證據能夠證明其為平原斑馬的亞種。
以下是當今已被確認的亞種:
已經滅絕的亞種斑驢最初在1778年被認為是一支獨立的物種,學名為 Equus quagga。在接下來的50年之間,許多生物學家和探險家陸陸續續地對許多斑馬做出描述。牠們最初被歸類為斑馬的「物種」,但透過分類學家更深入的研究後發現,有絕大多數都是平原斑馬和山斑馬的「亞種」。斑驢是史上第一個受到DNA研究的已絕滅動物,而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最近一次的基因研究結果證明,斑驢並不是一支獨立的物種,而是平原斑馬的亞種,但其基因在29~12萬年前和平原斑馬產生了些微偏離。史密森尼學會表示,斑驢的學名應該改為 Equus burchelli quagga 。但是為了符合雙名法的規則,學者們進一步將學名改為現在所使用的 Equus quagga quagga。
值得一提的是,亞種布氏斑馬有一段時間被認為因人類過度捕獵而絕滅,但其實不然。因為2004年由格羅夫斯(Groves)和貝爾(Bell)兩名學者的研究著作顯示,布氏斑馬現今仍在南非的誇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一帶生活著。[4]
平原斑馬體型中等規模,腿相對較短。雄性和雌性的肩高均為1.4米,長度約2.3米,體重約220-322公斤。雄性的重量超過雌性10%。[5]
像所有的斑馬,它們的身體為黑色和白色條紋,並且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它們也有黑色或深色鼻口。身體的前部為垂直條紋,向後部逐漸過渡為水平條紋。北部品種條紋更窄一些,南部品種腹部、腿部和臀部條紋數目更少一些。南部品種在白色和黑色條紋中間間雜褐色條紋,而北部品種則沒有或者很少。[6]
平原斑馬的分布相當廣,分布範圍從非洲東部的蘇丹和衣索比亞南部開始向南延伸,其範圍包括贊比亞、莫三比克、馬拉威,最後到達南非東部以及位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在人類的捕獵活動興盛之前,蒲隆地和賴索托也曾是平原斑馬的棲息地。而在時間更早一點的新石器時代,阿爾及利亞也有可能是牠們的棲息地。[7]
平原斑馬通常生活在沒有樹木的草原和熱帶原林地,跨越了熱帶及溫帶地區。[8]不過,牠們一般不會在沙漠、茂密的熱帶雨林和永久性濕地生活。[8]此外,牠們也會生活在肯尼亞山中海拔高度約4300公尺的地方。由於平原斑馬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因此牠們會隨時往降雨的地方移動,且牠們一次可以走上700英里(1,100公里)來尋找食物。平原斑馬高度依賴於水,所以斑馬群通常會在距離水源區25~30公里處活動。[9]
平原斑馬的主要天敵是獅子和渡河時容易遇到的尼羅鱷。斑點鬣狗、非洲野犬、花豹也會捕食斑馬,但牠們對平原斑馬的威脅較為次要。[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