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音樂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帝國音樂廳(德語:Reichsmusikkammer,簡稱RMK)是一家納粹德國政府機構,作為由國民教育與宣傳部控制的法定機構,在1933年至1945年間管理納粹德國的音樂產業。它主要負責推廣「優秀的德國音樂」,這些音樂由雅利安人創作,並符合納粹意識形態:同時壓制其他所謂「墮落」的音樂,包括無調音樂、爵士樂,尤其是猶太作曲家的音樂。該音樂廳於1933年由約瑟夫·戈培爾作為帝國文化協會的一部分創立,並一直運營到1945年納粹德國垮台。

工作
該機構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稱頌和推廣「優秀的德國音樂」,特別是貝多芬、瓦格納、巴赫、莫扎特、海頓、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等作曲家的音樂,以此來證明德國在文化上的世界霸權。這些作曲家及其音樂在意識形態上被重新解釋,以頌揚德國的優點和文化身份。納粹政權高度審查被視為「墮落音樂」的作品,包括由猶太人、猶太人同情者和政治對手所寫的作品,以及無調音樂和表現主義的作品。[1]
不符合帝國音樂廳對「優秀的德國音樂」的定義的音樂和作曲家會受到貶低甚至禁令。該機構禁止了一些偉大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具有猶太血統的作曲家馬勒、門德爾松和舒伯特,以及與猶太人結婚的德彪西。政治異議作曲家如阿爾班·貝爾格的音樂也被禁止。而那些曾經被認為作品具有性暗示或過於粗獷豪邁的作曲家,如欣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等,也被譴責為「墮落音樂作家」,並被當局禁止。
爵士樂和搖滾音樂也被視為墮落和遭到禁止。爵士樂被稱為「黑人音樂」(英文:"Negro Music")[2],而搖滾音樂則與包括阿蒂·肖和本尼·古德曼在內的各種猶太樂隊領導者和作曲家聯繫在一起。有猶太人聚集的的叮砰巷作曲家如歐文·柏林和喬治·格什溫也被禁止。
帝國音樂室還兼作音樂家行會,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音樂教師和樂器製造商必須加入該機構才能從事音樂事業。會員申請可以因種族或政治原因而被拒絕。[3]許多作曲家、詞曲作家、歌手和音樂家因為各種原因(通常是政治或種族原因)沒有遵守帝國音樂廳所頒布的標準而被處死或被迫流亡。例如,流行歌作曲家萊昂傑塞爾因為提倡抵制納粹主義而被當局禁止從事音樂創作,並在於後期遭受蓋世太保的酷刑,最終於 1942 年 1 月 4 日死於柏林猶太醫院。[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