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孝芬(485年—534年8月28日),字恭梓,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昭武將軍、司徒司馬、泰昌景子崔挺長子,北魏官員。
崔孝芬年輕時就有才學見識,博學喜好文章,魏孝文帝元宏召見他,非常賞識讚嘆。李彪對崔挺說:「近來見你賢能的兒子拜謁皇帝,皇帝的意思很是讚許,我應當效法孔融,為陳群而拜他的父親陳紀。」崔挺說:「您自己想要妥善處於我們父子之間,但這話我是不敢聽的。」[1][2]
司徒彭城王元勰自行板授崔孝芬任行參軍,之後崔孝芬出任著作郎,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泰昌子。尚書令高肇受寵權勢極盛,他兒子高植出任青州刺史,請求崔孝芬出任青州司馬。崔孝芬之後出任司徒記室參軍、司空屬、定州大中正,他擅於剖析事理決斷事務,很有能幹的名聲,府主任城王元澄很看重他。熙平年間,元澄上奏土地制度八條,都是崔孝芬參與制定的。崔孝芬在司空府很久,出任龍驤將軍、廷尉少卿[3][2]。
孝昌初年,梁武帝蕭衍派遣將領裴邃等人進犯淮南。魏孝明帝元詡詔令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元琛前往討伐,軍隊駐紮在城父,數月不前進。魏孝明帝敕令崔孝芬持節,帶着齊庫刀前去催促軍隊開赴前線參戰,梁軍退軍後崔孝芬返回。荊州刺史李神俊受到南梁的圍攻,魏孝明帝詔令加崔孝芬通直散騎常侍,以將軍出任荊州刺史,兼尚書南道行台,領軍司,率領將軍們救援李神俊,因此代替李神俊出任刺史。當時,荊州州郡內的防守據點都已失陷,通過的道路經三鵶,已經被梁軍占據。崔孝芬統帥的部隊人數少,不能徑直前進,於是從弘農堰渠山山道南下,派遣弟弟崔孝直率領輕裝士兵在前,出乎梁軍的意料之外,梁軍奔逃潰散,人民回家安居。魏孝明帝嘉獎慰勞崔孝芬,並賜給馬匹和綿絹等物品[4][5]。
後來,崔孝芬因為是元乂的黨羽,和盧同、李獎等人一起被除名,召回朝廷。當年崔孝芬擔任廷尉少卿的時候,章武王元融因為貪污被彈劾,崔孝芬依重罪處置。等到元融擔任都督,北征鮮于脩禮,當時崔孝芬的弟弟崔孝演率領宗族部曲在博陵躲避鮮于修禮的軍隊,郡城被攻陷,崔孝演很快被殺害。元融於是秘密上表說:「崔孝演淪入鮮于修禮的部眾做了個頭領。」崔孝芬於是被收捕,全家逃竄到南梁,遇到赦免才回到北魏[6][5]。
孝昌三年(527年)二月,南梁將軍成景雋率領軍隊圍困彭城,朝廷任命崔孝芬為寧朔將軍、員外常侍、兼任尚書右丞,任徐州行台。崔孝芬將出發,入宮告辭。靈太后對崔孝芬說:「您的女兒現在服侍我兒子,與您就是親屬故友,為何辜負我?而將頭伸入元乂的車中,稱這個老太婆終究需要除掉。」崔孝芬說:「臣蒙受國家的厚恩,按道義沒說這種話。假如確實有這種話,誰能聽到?如果聽說到這番話,此人和元乂的親密關係又遠超臣之上。請求當面和聽說這番話的人對質,足以分辨真假。」靈太后失意不滿的態度消解,於是面有愧色。成景雋築造柵欄和堤壩,圖謀截斷泗水灌彭城。崔孝芬率領大都督李叔仁、柴集等人前往彭城與敵人作戰,成景雋等人力量不足而退兵[7][8]。崔孝芬升任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兼任尚書,為徐兗行台[9][10]。
建義初年(528年),太山郡太守羊侃占據太山郡據反叛,遠召南梁的部隊圍困逼迫兗州。朝廷任命崔孝芬為散騎常侍、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仍兼尚書東道行台,和大都督刁宣趕去救援,和行台於暉匯合,到達後就圍困了羊侃。永安元年十一月癸亥(528年12月6日),高歡、於暉、崔孝芬和刁宣在瑕丘大敗羊侃[11]。羊侃突圍投奔南梁,其餘地區全部平定[12][13]。
永安二年(529年),魏孝莊帝元子攸聽說元顥有入侵的計劃,敕令崔孝芬南赴徐州。元顥暗中出兵攻向考城,俘虜了大都督、濟陰王元暉業,乘勝前進,派遣後軍都督侯暄守衛梁國城作為後援。崔孝芬率領將軍們疾馳前往圍攻侯暄,擔心元顥派兵增援,就急速攻城,日夜不停。五天後的五月戊寅(529年6月4日),侯暄突圍,被俘後斬首,南梁軍隊三千多人被俘虜[14][15]。魏孝莊帝回到洛陽,任命崔孝芬出任西兗州刺史,將軍如故。崔孝芬早已厭倦外任,堅決推辭不上任,於是魏孝莊帝任命他出任太常卿[16][13]。
普泰元年(531年),南陽郡太守趙脩延偷襲占領荊州城,囚禁刺史李琰之,招引南梁軍隊。朝廷任命崔孝芬出任衛將軍、荊州刺史,兼任尚書南道行台,又任命崔孝芬出任都督三荊諸軍事、車騎將軍、署理驃騎將軍。崔孝芬已經出兵,於是改任散騎常侍、驃騎將軍、西兗州刺史。太昌初年(532年),崔孝芬兼任殿中尚書,很快出任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仍為尚書。永熙二年九月壬子(533年10月30日),崔孝芬加儀同三司[17],兼任吏部尚書[18][13]。
魏孝武帝受高歡逼迫,西逃入關中。永熙三年八月甲寅(534年8月28日),高歡在洛陽永寧寺召集百官,收捕崔孝芬和辛雄、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兼度支尚書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將他們都殺了[19][20][21],崔孝芬時年虛歲五十,他的家屬被發配為官奴,東魏天平年間才被赦免[22][23]。
崔孝芬博學有文采能言善辯,擅於談論,喜好和後輩俊才來往,全天欣快,談論古今典故,雜以嘲諷玩笑,聽的人能忘記疲勞。崔孝芬所著不押韻的文章有數十篇[24],有八個兒子[25][26]。
崔孝芬兄弟孝順仁義慈愛寬厚,弟弟崔孝演、崔孝政先去世,崔孝芬等其他兄弟哭泣非常悲痛,不吃肉食和蔬菜,容貌因為守喪消瘦羸弱,見到的人都為他們哀傷。崔孝暐等人侍奉崔孝芬極盡恭敬服從的禮節,坐立飲食的進退舉止,沒有崔孝芬的命令都不敢隨意行動。聽到雞叫就起床,早早的問候崔孝芬,一絲一毫的錢財都不進入自己的房間中,遇到喜事和喪事需要財物,家族中聚集對坐分派。各房的女眷也是相親相愛,互通有無。一開始崔挺崔振兄弟共同居住,崔振去世之後,崔孝芬等人侍奉叔母李氏,就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從早到晚照顧生活起居,回家離家都去當面告知,家務事無論大小,都向李氏諮詢後決定。只要兄弟們出行,獲得的財物都收納到李氏庫房,四季分配都由李氏自己決定,如此這樣有二十多年。崔孝芬等人撫養堂弟崔宣伯和崔子朗,就像對親兄弟一樣[27][28]。
當年高隆之受到高歡的信賴,他性格陰險狠毒,一點點怨恨也要報復。因為高隆之想和儀同三司崔孝芬結為婚姻沒能成事,高隆之對崔孝芬製造罪名,將他迫害致死,最終高隆之自己也是全家被殺,輿論認為這是因果報應[29][30]。
- 崔勉,北魏散騎常侍、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定州大中正
- 崔猷,隋朝大將軍、汲郡明公
- 崔宣度,北齊伏波將軍、襄垣郡太守
- 崔宣軌,北魏尚書考功郎中,在晉陽被殺
- 崔宣質,在晉陽被殺
- 崔宣靖,北魏大司馬廣陵王元欣記事參軍事,在晉陽被殺
- 崔宣略,在晉陽被殺
- 崔宣默,北魏開府廣平王元贊東閣祭酒,在晉陽被殺
- 崔芷蘩,嫁北齊侍中、太子詹事、靈武縣開國男李希仁
- 崔氏,魏孝明帝世婦[37][38]
- 賈氏,貧困人家的子弟,崔孝芬死後罄陽公主帶着賈氏改嫁鄭伯猷,之後賈氏被孫騰納為妾,孫騰夫人袁氏死後賈氏被扶正為夫人,皇帝詔令封丹陽郡君[35][36]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長子孝芬,字恭梓。早有才識,博學好文章。高祖召見,甚嗟賞之。李彪謂挺曰:「比見賢子謁帝,旨諭殊優,今當為群拜紀。」挺曰:「卿自欲善處人父子之間,然斯言吾所不敢聞也。」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孝芬字恭梓。早有才識,博學好文章。孝文召見,甚嗟賞之。李彪謂挺曰:「比見賢子謁帝,旨喻殊優,今當為絕群耳。」挺曰:「卿自欲善處人父子之間,然斯言吾不敢聞也。」後襲父爵,累遷司空屬、定州大中正。長於剖判,甚有能名,府主任城王澄雅重之。澄奏地制八條,孝芬所參定也。遷廷尉少卿。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司徒、彭城王勰板為行參軍,後除著作郎,襲父爵。尚書令高肇親寵權盛,子植除青州刺史,啟孝芬為司馬。後除司徒記室參軍、司空屬、定州大中正,長於剖判,甚有能名,府主任城王澄雅重之。熙平中,澄奏地制八條,孝芬所參定也。在府久之,除龍驤將軍、廷尉少卿。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孝昌初,蕭衍遣將裴邃等寇淮南。詔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琛討之,停師城父,累月不進。敕孝芬持節齎齊庫刀,催令赴接,賊退而還。荊州刺史李神俊為蕭衍遣將攻圍,詔加孝芬通直散騎常侍,以將軍為荊州刺史,兼尚書南道行台,領軍司,率諸將以援神俊,因代焉。於時,州郡內戍悉已陷沒,且路由三鵶,賊已先據。孝芬所統既少,不得徑進,遂從弘農堰渠山道南入,遣弟孝直輕兵在前,出賊不意,賊便奔散,人還安堵。肅宗嘉勞之,並賚馬及綿絹等物。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孝昌初,梁將裴邃等寇淮南,詔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琛討之,敕孝芬持節催令赴接,賊退而還。遷荊州刺史,兼尚書、南道行台,領軍司,率諸將以援神雋,因代焉。孝芬遂從恆農道南入,敵便奔散,人還安堵。明帝嘉勞之。後以元叉之黨,與盧同、李獎等並除名,征還。又除孝芬為廷尉。章武王融以贓貨被劾,孝芬案以重法。及融為都督,北討鮮于脩禮,時孝芬弟孝演率宗從在博陵,為賊攻陷,遇害。融密啟雲孝演入賊為逆,遂見收捕。全家投梁,遇赦乃還。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後以元叉之黨,與盧同、李獎等並除名,征還。又孝芬為廷尉之日,章武王融以贓貨被劾,孝芬按以重法。及融為都督,北討鮮于脩禮,於時孝芬弟孝演率勒宗從,避賊於博陵,郡城為賊攻陷,尋為賊所害。融乃密啟,云:「孝演入賊為王。」遂見收捕,合家逃竄,遇赦乃出。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是月,蕭衍將成景雋寇彭城,詔員外常侍,崔孝芬為行台,率將擊走之。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一》:將軍成景俊攻魏彭城,魏以前荊州刺史崔孝芬為徐州行台以御之。先是,孝芬坐元義黨與盧同等俱除名,及將赴徐州,入辭太后,太后謂孝芬曰:「我與卿姻戚,奈何內頭元義車中,稱『此老嫗會須去之!』」孝芬曰:「臣蒙國厚恩,實無斯語。假令有之,誰能得聞!若有聞者,此於元義親密過臣遠矣。」太后意解,悵然有愧色。景俊欲堰泗水以灌彭城,孝芬與都督李叔仁等擊之,景俊遁還。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孝昌三年,蕭衍將成景雋率眾逼彭城,除孝芬寧朔將軍、員外常侍、兼尚書右丞,為徐州行台。孝芬將發,入辭。靈太后謂孝芬曰:「卿女今事我兒,與卿便是親舊,曾何相負而內頭元叉車中,稱此老嫗會須卻之。」孝芬曰:「臣蒙國厚恩,義無斯語。假實有此,誰能得聞?若有聞知,此於元叉親密過臣遠矣。乞對言者,足辨虛實。」靈太后悵然意解,乃有愧色。景雋築柵造堰,謀斷泗水以灌彭城。孝芬率大都督李叔仁、柴集等赴戰,景雋等力屈退走。除孝芬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兼尚書,為徐兗行台。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後梁將成景雋逼彭城,孝芬兼尚書右丞,為徐州行台。孝芬將發,入辭。靈太后謂曰:「卿女今事我兒,與卿是親。曾何相負,而內頭元叉車內,稱此嫗須了卻!」孝芬曰:「臣蒙國厚<恩,義無斯語;假有斯語,誰能得聞?若有此聞,即此人於元叉親密,過臣遠矣。乞對之,足辨虛實。」太后乃有愧色。孝芬既至,景雋等力屈退走。以孝芬兼尚書,為徐、兗二州行台。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癸亥,齊獻武王、行台於暉,與徐兗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大破羊侃於瑕丘,侃奔蕭衍。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建義初,太山太守羊侃據郡反,遠引南賊,圍逼兗州。除孝芬散騎常侍、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仍兼尚書東道行台,大都督刁宣馳往救援,與行台於暉接,至便圍之。侃突圍奔蕭衍,余悉平定。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建義初,太山太守羊侃據郡反,引南賊圍兗州行台。除孝芬散騎常侍、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仍兼尚書、東道行台,與大都督刁宣往救援。與行台於暉時相接。至便圍之,侃突圍奔梁。永安中,授西兗州刺史,孝芬倦外役,固辭不行,仍為太常卿。太昌初,兼殿中尚書,後加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戊寅,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破元顥後軍都督侯暄於梁國,斬之,擒其卒三千人。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三》:顥後軍都督侯暄守睢陽,為後援。魏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馳往圍暄,晝夜急攻,戊寅,暄突走,擒斬之。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永安二年,莊帝聞元顥有內侵之計,敕孝芬南赴徐州。顥遂潛師向考城,擒大都督、濟陰王暉業,乘勝徑進,遣其後軍都督侯暄守梁國城以為後援。孝芬勒諸將馳往圍暄,恐顥遣援,乃急攻之,晝夜不息。五日,暄遂突出,擒斬之,俘其卒三千餘人。莊帝還宮,授西兗州刺史,將軍如故。孝芬久倦外役,固辭不行,乃除太常卿。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九月壬子,以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崔孝芬為儀同三司。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普泰元年,南陽太守趙脩延襲據荊州城,囚刺史李琰之,招引南寇。除孝芬衛將軍、荊州刺史,兼尚書南道行台。又除都督三荊諸軍事、車騎將軍、假驃騎將軍。孝芬已出次,改授散騎常侍、驃騎將軍、西兗州刺史。太昌初,兼殿中尚書。尋除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仍尚書。後加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
《北齊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甲寅,召集百官,謂曰:「為臣奉主,匡救危亂,若處不諫爭,出不陪隨,緩則耽寵爭榮,急便逃竄,臣節安在!」遂收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兼尚書左僕射辛雄、兼吏部尚書崔孝芬、都官尚書劉廞、兼度支尚書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並殺之,誅其貳也。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第六》:八月甲寅,召集百官謂曰:「為臣奉主,匡救危亂。若處不諫爭,出不陪隨,緩則耽寵爭榮,急便竄失,臣節安在!」遂收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兼尚書左僕射辛雄、兼吏部尚書崔孝芬、都官尚書劉廞、兼度支尚書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並殺之,誅其貳也。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八月,甲寅,丞相歡集百官謂曰:「為臣奉主,匡救危亂,若處不諫爭,出不陪從,緩則耽寵爭榮,急則委之逃竄,臣節安在!」眾莫能對,兼尚書左僕射辛雄曰:「主上與近習圖事,雄等不得預聞。及乘輿西幸,若即追隨,恐跡同佞黨;留待大王,又以不從蒙責,雄等進退無所逃罪。」歡曰:「卿等備位大臣,當以身報國,群佞用事,卿等嘗有一言諫爭乎!使國家之事一朝至此,罪欲何歸!」乃收雄及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兼吏部尚書崔孝芬、都官尚書劉廞、兼度支尚書天水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皆殺之。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出帝入關,齊獻武王至洛,與尚書辛雄、劉廞等並誅,時年五十。沒其家口,天平中乃免之。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孝武帝入關,齊神武至洛,與尚書辛雄、劉廞等並被誅。沒其家口,天平中,乃免之。
《魏書校勘記·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六》:所著文章數十篇 北史卷三二崔挺附崔孝芬傳「文章」作「文筆」。按當時以無韻之文為筆,疑北史是。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孝芬博文口辯,善談論,愛好後進,終日忻然,商榷古今,間以嘲謔,聽者忘疲。所著文章數十篇。有子八人。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孝芬博聞口辯,善談論,愛好後進,終日忻然。商榷古今,間以嘲謔,聽者忘疲。文筆數十篇。有子八人。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孝芬兄弟孝義慈厚。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慟,絕內蔬食,容貌損瘠,見者傷之。孝暐等奉孝芬盡恭順之禮,坐食進退,孝芬不命則不敢也。雞鳴而起,旦參顏色,一錢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須,聚對分給。諸婦亦相親愛,有無共之。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之後,孝芬等奉承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溫凊,出入啟覲,家事巨細,一以諮決。每兄弟出行,有獲財物,尺寸已上,皆內李氏之庫,四時分賚,李自裁之。如此者二十餘歲。撫從弟宣伯、子朗,如同氣焉。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孝芬兄弟孝義慈厚,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慟,絕肉蔬食,容貌毀瘠,見者傷之。孝偉等奉孝芬盡恭順之禮,坐食進退,孝芬不命則不敢也。雞鳴而起,且溫顏色,一錢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須,聚對分給。諸婦亦相親愛,有無共之。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後,孝芬等承奉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溫清,出入啟覲,家事巨細,一以諮決。每兄弟出行,有獲財物,尺寸以上,皆入李之庫;四時分齎,李氏自裁之,如此二十餘歲。撫從弟宣伯、子朗,如同氣焉。
《北齊書·卷十八·列傳第十》:初,隆之見信高祖,性多陰毒,睚眥之忿,無不報焉。儀同三司崔孝芬以結婚姻不果,太府卿任集同知營構,頗相乖異,瀛州刺史元晏請託不遂,前後構成其罪,並誅害之。終至家門殄滅,論者謂有報應焉。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隆之見信神武,性陰毒,儀同三司崔孝芬以結婚姻不果,太僕卿任集同知營構,頗相乖異;瀛州刺史元晏請託不遂。並構成其罪,誅害之,終至家門殄滅。論者謂有報應焉。
《魏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九十二》:其舅崔孝芬怪而問之,收曰:「懼有晉陽之甲。」
《北齊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九》:其舅崔孝芬怪而問之,收曰:「懼有晉陽之甲。」
《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舅崔孝芬怪而問之,收曰:「懼有晉陽之甲。」
《北齊書·卷十八·列傳第十》:初,博陵崔孝芬養貧家子賈氏以為養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適鄭伯猷,攜賈於鄭氏。賈有姿色,騰納之,始以為妾。其妻袁氏死,騰以賈有子,正以為妻,詔封丹陽郡君,復請以袁氏爵回授其女。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初,博陵崔孝芬取貧家子賈氏為養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適鄭伯猷,攜賈於鄭氏。賈有色,騰納之為妾。其妻袁死,騰以賈有子,正以為妻,詔封丹陽郡君。復請以袁氏爵回授其女。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時博陵崔孝芬、范陽盧道約、隴西李瓚等女,但為世婦。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時博陵崔孝芬、范陽盧道約、隴西李瓚等女,俱為世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