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湘江西岸,占地面積35.2(一說36)平方公里,最高峰雲麓峰,又名靈麓峰。[1][2][3][4][5]海拔300.8米,是南嶽衡山之72峰之一,南北朝時的《南嶽記》就提到:「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1][6][3][5]
沿革
西晉時期,嶽麓山是道教福地,曾有萬壽宮、崇真觀等道教建築。[8]道士鄧郁父子和徐靈期曾在此修煉,陶侃在嶽麓山建有「杉庵」。[8]後來,佛教傳入,泰始四年(268年),慧光寺(今麓山寺)建立,被譽為「湖湘第一道場」。[8]開元十八年(730年),李邕寫了《麓山寺碑》。[9]和麓山寺並稱的「道林寺」,建於六朝,盛於唐朝,歐陽詢曾書寫「道林之寺」的門額。[9]
嶽麓山1975年闢為嶽麓山公園,現已與長沙城區融為一體。[5]2002年5月17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4][5]2012年1月,嶽麓山晉級國家AAAAA級景區。[5]
山上,近代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很多著名人物如黃興、蔡鍔、陳天華、姚宏業、焦達峰、蔣翊武、禹之謨、劉道一、丁文江、陳作新、劉昆濤、黃愛、龐人銓等葬於此;山下形成了湖南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區,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南大學就匯集於此。[4]
由於嶽麓山緊鄰古城長沙,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必游之地,山下有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也是中國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歷代留下的文化遺蹟以晉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嶽麓書院、禹王碑、明雲麓宮、清愛晚亭最為著名。
此外,中國對日抗戰中後期的第三次長沙會戰,由薛岳等人率領的中華民國國軍即是在此山指揮炮兵團向進犯的阿南惟幾率領的日本軍攻擊,使日軍被殲滅甚多。此戰法被稱為天爐戰法,日軍被殲到不到萬人方突圍回佔領區,戰史上稱為「長沙大捷」。
名勝
- 墓葬
黃興墓、蔡鍔墓、陳天華墓、姚宏業墓、焦達峰墓、蔣翊武墓、禹之謨墓、劉道一墓、陳作新墓、張輝瓚墓、劉昆濤墓、黃愛龐人銓墓、丁文江墓、七十三軍墓葬群[1]
- 建築
嶽麓書院、雲麓宮、愛晚亭、禹王碑、麓山寺、隋舍利塔、麓山寺碑、半山亭、望江閣[1]
- 其他名勝
植物
嶽麓山主要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保存着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2]嶽麓山擁有植物資源174科559屬977種,如羅漢松、銀杏、香樟樹、楓樹。[2][3][5]嶽麓山上有晉朝的羅漢松,唐朝的銀杏,宋朝的香樟樹,明清時期的楓樹。[2][11]
圖集
-
俯瞰長沙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