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陝北蘇區和陝甘蘇區第一次圍剿是1934年2月至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綏靖公署策劃、指揮對陝北蘇區、陝甘邊蘇區的軍事圍剿戰爭。
戰前背景與部署
對陝甘邊蘇區第一次圍剿
- 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調黃陵、洛川、延安、安塞、合水、慶陽等縣八個團近一萬人的兵力,組織對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進行圍剿。
- 慶陽縣民團 譚世麟
- 合水縣保安大隊隊長李鴻軒
- 陝西警備騎兵旅(駐三邊)編餘的駐吳起縣的張廷芝民團
- 第八十六師(師長高雙成)的張瑞盧第512團及民團,駐保安縣
- 耀縣的陝軍幹部團 孫友仁
- 耀縣小坵鎮的陝軍特務一團 韓子芳
- 駐旬邑的陝西警備第一游擊司令(或稱陝西保安第一支隊,旬邑縣保安團):何高侯,相當於一個團
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兼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師長劉志丹決定以部分游擊隊襲擾和牽制敵軍,四十二師和部分游擊隊轉移到外線尋機殲敵。此時,
- 第四十二師
- 陝甘邊區工農游擊隊總指揮部下設
- 第一路游擊隊總指揮部以陝北安定(今子長縣縣城)為中心。1933年11月15日,陝北一支隊由隴東到達安定縣境內。由於對敵情估計不足,11月20日,游擊隊倉促向駐守棗樹坪的井岳秀部一個連發動攻擊,經過激烈戰鬥,未克敵據點,部隊傷亡很大。惠澤仁等犧牲,總指揮強世卿身負重傷,離隊養傷,後遭人舉報並殺害。陝北一支隊由政委魏武率領向北轉移,途中遭敵襲擊,魏武不幸犧牲。為了擺脫困境,陝北一支隊分兩路繼續北上至安定北部地區開展游擊活動,但因給養困難,被迫分散活動。
- 第二路游擊隊總指揮部以南梁為中心,總指揮楊琪,政委高崗(1934年1月-)
- 慶陽游擊隊,楊培盛任隊長,習仲勛任政委。1933年11月下旬在南梁小河溝成立,活動於華池縣二將川、柔遠川一帶。到1934年夏,慶陽游擊隊發展到200多人,擴編為兩個支隊和一個騎兵隊。一支隊隊長張志孝,二支隊隊長邵懷德,騎兵隊隊長馬福吉。
- 合水游擊隊,張振東任隊長,孫銘章任政委。1933年11月下旬在南梁豹子川王街成立,活動於東華池、太白一帶。到1934年夏,合水游擊隊發展到180餘人,下轄三個中隊,一中隊隊長朱虎虎,二中隊隊長趙生,三中隊隊長夏松柏。
- 保安游擊隊,劉約三任隊長,王英任政委。1933年11月下旬在南梁成立,初建時只有10餘人,在游擊活動中,保安游擊隊很快發展成一支100餘人的地方紅軍武裝。
- 安塞游擊隊,曹滿棟任隊長,王士貴任政委。1933年12月在南梁成立,剛組建時僅有七八人。此後,安塞游擊隊進入安塞境內活動,不久發展到50多人。
- 慶北游擊隊
- 定邊游擊隊
- 華池游擊隊
- 環縣游擊隊
- 慶華游擊隊
- 柔遠遊擊隊
- 第三路游擊隊以照金為中心。總指揮張明吾(上任不久,被叛徒殺害)/王安民(在老爺嶺戰鬥中犧牲)/陳國棟,政委黃子文/張仲良/張邦英。
- 平子游擊隊(又稱正寧四支隊),成立於1933年11月,何炳正任隊長,殷雲山任政委。有隊員50餘人,轄兩個分隊。1934年2月發展到100餘人,被改編為三路游擊區第四支隊,通常稱為正寧四支隊。不久,何炳正、殷雲山調離,劉玉才繼任隊長,郭秉坤任政委。紅二十六軍組建第一團時,這支游擊隊被編為一團一連。
- 回民支隊(又稱回民游擊隊),成立於1933年秋季,王世平(回族)任隊長,王世英(回族)任政委。三路游擊隊總指揮部成立後,回民支隊編為三路游擊區第十六支隊,又稱「正寧十六支隊」。
- 寧縣三支隊,成立於1934年秋季,王德寬、魯生治、卜鳳鳴、楊興才財先後任隊長,李士新、劉永培、劉玉才先後任政委。1936年1月編人新寧獨立營。
- 寧縣一支隊,組建於1934年冬,楊德民任隊長,喬占才任政委。不久寧縣一支隊與寧縣二支隊合編,仍稱寧縣一支隊。楊德民患病離隊後,隊長先後由張占榮、樊登甲、王得勝、崔瑞山、王秉祥擔任,喬占才任政委。寧縣一支隊後擴編為新寧獨立營。
- 正寧二支隊
- 正寧三支隊
- 正寧五支隊(隊長張占英)
- 正寧八支隊(隊長劉富奎,政委趙德榮)
- 正寧十七支隊
- 特務隊
- 底廟游擊隊
- 耀縣游擊隊
- 赤水游擊隊
- 鄜甘游擊隊
- 中宜游擊隊
- 陝甘邊軍政幹部學校:劉志丹兼任校長,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習仲勛兼任政委,吳岱峰、馬文瑞等兼任教員。
1934年1月上旬,劉志丹、王泰吉率領紅四十二師揮師南下,沿途殲滅合水固城民團,正寧王郎坡民團(今屬湫頭鎮)、南邑堡民團(今屬五頃塬回族鄉)等戰鬥勝利。這時,王泰吉請求去豫陝邊開展兵運工作,陝甘邊特委同意了他的要求,並決定劉志丹接任紅四十二師師長,楊森任政委。後王泰吉被時任淳化縣第四區民團團總馬雲從出賣、逮捕,1934年2月12日於西安就義。紅四十二師的南下,在正寧、旬邑、淳化一帶發動群眾,幫助地方黨組織建立和整編游擊隊,擴大地方紅軍武裝,使第三路游擊區的革命形勢又高漲起來,1934年2月,在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的幫助下,第三路游擊隊總指揮部正式成立。
1934年3月初,陝甘邊軍委書記劉志丹率第四十二師,由南梁出發,經寧縣、正寧南下,突然出現在照金以北地區。楊虎城急令南線之敵正面堵截。紅軍當即揮師向東北方向的咸榆公路轉戰,先後襲擊瑤曲殲敵一個排、宜君縣大石板殲滅民團一部、五里鎮殲敵一個連。又轉向西北,涉過沮河,在店頭消滅民團一個排,沿槐樹莊經張村驛、黑水寺過太白鎮回南梁根據地東華池一帶短暫休整。1934年3月下旬,劉志丹率紅四十二師和二路游擊隊、保安游擊隊,由南梁北上,佯攻保安縣,在金鼎山渡過洛河後突然調頭西進向吳起鎮以南的三道川前進,劉志丹命令保安游擊隊包圍張廷芝老家金佛坪的「豹梁寨子」,紅三團和騎兵團攻占藺家砭,打垮張廷芝一個新兵營,殲敵100多人,繳槍50餘枝。打下藺家砭後,劉志丹急令騎兵團火速前進,又一舉消滅駐崖窯的敵一騎兵連,繳獲全部槍枝、馬匹等。並封鎖了向西的交通要道。紅軍還俘獲了張廷芝的一個兵工廠,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和修造槍炮的機器,而且有幾名修械工人自願參加紅軍,為後來開辦南梁兵工廠打下了基礎。第二天,繼續西進,跨過高橋(今元城鎮高橋村)時,突然包圍了慶陽縣第四區區長高明山的家,抓了高本人和幾個土豪,繳獲30支槍和大批銀元、物資。紅三團一部迅速占領元城街道殲敵數十人,包圍了譚世麟老窠劉家堡子(今元城鎮劉堡子自然村),掩護大部隊通過,直撲趙家梁子(今元城鎮趙良子自然村)殲譚世麟兒子譚振武所帶的一連騎兵,繳槍50餘支,獲馬50餘匹。
紅42師從元城鎮經五蛟、悅樂、城壕川進至合水縣趙家塬,擺出攻打合水老縣城的架勢。合水敵軍見紅軍主力兵臨城下,四處求援。紅軍於4月2日早晨,轉兵合水南塬,中午抵達西華池。西華池處於東西兩側臨溝的南北狹長平原地段,中間夾着破舊的小城,地形對紅軍步兵騎兵協同作戰十分有利。1934年4月11日,甘肅警備第二旅五團團部及2個營、1個機槍連共700餘人追擊至西華池。劉志丹命令紅三團從正面狙擊敵人,騎兵團從側後投人戰鬥。王世泰指揮部隊集合,命令紅三團第一、二連隱蔽在北門外的一條橫溝渠下待命衝鋒,先鋒連防守北城牆掩護。敵人進至距紅軍陣地三四百米時,兩路縱隊散開隊形攻擊前進,遭紅三團抗擊,紅軍騎兵團在劉志丹的指揮下,迂迴到敵後,切斷了敵人的退路,直搗敵人的臨時指揮部和機炮連。二路游擊隊也在楊琪指揮下,從東溝畔包抄過來,將逃散的敵人又趕了回來。在北城牆上擔任守城任務的先鋒連跳下城來,衝向逃敵。敵人大部分繳械投降,少數逃到西溝畔後,又被張秀山帶領的一隊騎兵堵住俘虜。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除敵團副帶領十幾人僥倖逃脫外,其餘全部被紅軍殲滅或俘虜。這次戰鬥,紅軍共斃傷敵200多人,俘虜約500人,繳獲步槍500餘支,八二迫擊炮兩門,德制馬克沁重機槍兩挺,騾馬50餘匹,炮彈數十箱。紅三團陣亡紅一團一連一排排長李守成以下3人,騎兵團犧牲了一名排長、一名班長。[1]西華池戰鬥是陝甘邊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是紅四十二師成立以來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對於粉碎對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戰鬥結束後,劉志丹率領紅軍主力回到南梁革命根據地,部隊駐紮在東華池一帶進行休整補充。
不久,紅42師再次南下,1934年4月23日夜紅42師襲擊咸榆公路上的黃堡鎮。4月24日拂曉,紅三團團長王世泰帶三個連主攻同官縣黃堡寨區公所(今黃堡鎮),賺開城門,收去民團步槍18支;師政委楊森和團長董志祥帶領騎兵團兩個連進攻梁家塬村,耀縣區長梁崇峻(子峰)在家無備被擊斃[2];紅三團政委張邦英帶領一部襲擊孝義堡攻入孝義中學監視耀縣敵軍駐軍一連及保安團。1934年5月10日(一說4月22日)拂曉,紅三團、騎兵團攻打淳化縣城未克,部隊撤到淳化縣十里塬上的馬家山村、和家山村一帶休息。上午11時,當地的紅軍第三路游擊隊偵察發線何高侯部旬邑縣保安團第五、七連兩個連約200餘人從旬邑縣土橋鎮出發目標南下三原縣,正在淳化縣甘咀村(今干咀村)休息。甘咀村位於十里塬西側的三里塬之上,之間是「小花溝」,且該村東、南、西三面臨溝,只有北側與三里塬相接。劉志丹指揮紅三團從馬家山村以南的李家村西翻溝上塬攻擊,騎兵團從馬家山村的西邊翻溝到對面塬上趙家村然後向南衝鋒,少先隊從甘咀村對面的蒙家村翻溝上塬正面進攻,中午12點鐘三路同時行動,戰鬥持續2小時,斃敵連長以下30多人,俘虜100多人,繳獲步槍100餘支和許多馬匹,師政委帶領騎兵衝鋒負重傷。[3]從此次戰鬥繳獲的敵軍機密文件中,紅軍掌握了最新圍剿計劃:企圖切斷第三路游擊區與南梁中心區的聯繫,堵死紅42師回撤通道,將紅軍主力圍殲於照金地區——
- 甘肅警備第二旅仇良明團和隴東民團譚世麟部共千餘人由慶陽、合水向南梁根據地中心區域長驅直入進攻,於1934年5月中旬進入南梁中心區根據地燒殺。5月13日晚,敵軍將李青山等36名紅軍游擊隊員、蘇維埃政府幹部和革命群眾拉到閻窪子台地里活埋。譚世麟在保安縣蘆子溝挖了劉志丹家的祖墳,將其祖母屍骨燒焚,並殺死了其家屬、戶族、親戚20多人。[4]
- 馮欽哉部一個營配以幾百名地方民團武裝由富縣黑水寺一帶向太白鎮自東向西圍堵
- 井岳秀部駐延安、保安的一個團從東、北兩線進行戰略配合,進擊南梁
- 為對付活動在照金地區的紅42師主力,增調馬鴻賓第35師的馬弘章騎兵團由南向北追剿紅軍
- 鄧寶珊新編第一軍之李貴清新編第10旅在正寧山河一線負責堵擊
- 何高侯保安團一個營和民團武裝數百人在淳化、土橋一線負責堵擊
- 馮欽哉部的兩個營在楊家店(今屬今旬邑縣馬欄鎮楊家店子村)、轉角鎮(今旬邑縣馬欄鎮轉角村)一線攔截
紅四十二師黨委在照金召開會議,鑑於第三路游擊區處境險惡,師黨委決定迅速北上,跳出合擊圈,回師南梁根據地,爭取戰場主動權。1934年5月中旬,紅四十二師主力離開第三路游擊區北返,經香山河、油房溝,準備從馬欄一帶跳出敵人的合圍圈。但部隊在行軍途中,偵察得知沿馬欄至劉家店(今屬底廟鎮劉家店村)一線都有敵重兵嚴密封鎖。劉志丹召開幹部會議重新研究行軍路線,決定以紅三團為前衛,騎兵團為後衛,連夜急行軍,天亮前趕到正寧五頃塬,向北繞道跳出敵軍包圍圈。次日早晨,紅軍到達五頃塬下面的峴子,馬弘章的騎兵團突然尾追而至,同紅軍後衛部隊騎兵團展開混戰。紅三團團長王世泰率領二連一個排在五頃塬子西側山峁阻擊,掩護大部隊轉移,相持半個多小時後,敵軍後續部隊跟進,紅軍阻擊部隊在彈藥將盡的情況下,交叉掩護,鑽進茂密的森林,擺脫追擊。紅三團先鋒連奉命在五頃塬西側高鳳坡阻擊敵軍。先鋒連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子彈打完了、槍打斷了,便紛紛跳溝退出陣地跳溝,但阻止了敵軍的攻勢,保證了主力部隊的安全轉移。紅軍主力轉移至鵰翎關(今正寧縣旬邑縣公路省界調令關)時,又遇馮欽哉部一個營及200餘民團的堵截,部隊奮勇衝殺,跳出了敵人的合擊圈。高鳳坡戰鬥,紅軍犧牲30餘人,另有20餘名紅軍戰士受傷被俘被馬家軍騎兵拉到山河鎮的老爺廟內活埋。1934年6月,第三路游擊隊總指揮部以尋找到的高鳳坡戰鬥中失散的正寧三嘉籍10餘名紅軍戰士為骨幹,建立了第五支隊,習慣上稱「正寧五支隊」。1935年,該部編入新正獨立二營。
因高鳳坡戰鬥紅軍損失較大,劉志丹、楊森立即改變了回師南梁的計劃,決定紅三團、騎兵團兵分兩路轉移外線作戰。與此同時,陝甘邊特委和第二路游擊隊總指揮部領導南梁根據地的游擊隊、赤衛軍立即動員群眾堅壁清野,進山隱蔽,相機襲擾敵人。紅三團在劉志丹、王世泰率領下,從正寧五頃塬向合水太白鎮轉移途中,於和尚塬(今屬直羅鎮和尚塬村)與馮欽哉部騎兵團一個營及富縣民團激戰終日,將敵擊潰。1934年5月28日,紅四十二師黨委在南梁寨子灣召開會議,總結了反"圍剿"鬥爭中的經驗教訓,調整加強了紅四十二師和游擊隊的各級領導;決定加強陝甘邊區特委的組織建設,張秀山任特委書記;成立陝甘邊軍事委員會,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楊森任紅四十二師師長,高崗任政委。6月上旬,陝甘邊軍委令紅四十二師騎兵團北上陝北,與謝子長領導的陝北游擊隊會合,介紹陝甘邊革命鬥爭的形勢,並贈送一批軍用物資;劉志丹率紅三團開往保安作短期休整。6月20日,在保安縣馬子川(今志丹縣金鼎鎮馬子川村),劉志丹、王世泰率領紅三團200餘人遭井岳秀部第512團高玉亭營和金鼎山民團700餘人偷襲,紅軍判明敵人企圖後,立即令二連跑步率先搶占制高點,敵組織敢死隊連續發起集團衝擊,先鋒連堅守制高點,集中火力從翼側出擊,殲敵100餘人,繳獲槍支彈藥。劉志丹、王世泰率紅三團揮師南下,挺進大鳳川,與甘肅警備第二旅一個營展開白刃搏鬥,殲敵大半。紅軍騎兵團在楊森、高錦純、趙國卿的率領下,在進人中部小石崖休整之後,配合第三路游擊隊各部東出咸(陽)榆(林)大道,截獲敵軍汽車一輛,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此後,騎兵團又轉戰延長、臨鎮一帶,在交道塬取得殲敵一個連的勝利。
在主力紅軍的支援下,各路地方紅軍游擊隊也主動出擊,接連獲得重大勝利。慶陽游擊隊襲人保安柳村窪,直搗敵張廷芝部的後方;保安游擊隊連續襲擊吳旗鎮、宋家砭、金鼎山、王家橋等敵軍據點,重創和消滅大批敵人;合水游擊隊繼兩次襲人合水縣城之後,又在寧縣盤克塬、合水固城川連續伏擊敵軍騎兵,殲敵100餘人。
至此,陝甘邊紅軍和游擊隊經30餘次戰鬥,共斃傷國民黨軍及民團3000餘人,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陝甘邊蘇區的第一次「圍剿」。陝甘邊蘇區中心區域,以南梁為中心,東起蔡家溝(今甘泉縣橋鎮),西至五蛟堡,南到固城川,北抵吳旗鎮,方圓200多平方公里內的敵據點都先後被拔除。[5]
對陝北蘇區第一次圍剿
1934年3月,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師第五一五團在陝北民團配合下,對陝北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進入安(定)延(川)、綏(德)清(澗)、神(木)府(谷)、葭(今佳縣)吳(堡)等4塊蘇區,占據集鎮,駐點「清剿」。
1934年7月8日,陝北特委決定成立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謝子長,政委郭洪濤。7月28日謝子長率部南下陝甘邊同四十二師會合,出任紅四十二師政委。隨後謝子長率紅三團和陝北游擊隊北上於8月15日進至安定地區。8月18日至26日紅三團在陝北游擊隊的配合下對第八十六師第五一五團各駐紮地發動進攻,先後取得安定井吳家塌、清澗張家圪台和河口鎮等戰鬥的勝利,殲滅第五一五團2個連和部分民團。進占神府地區的第八十六師五一四團的1個營亦被擊退。第八十六師被迫實行戰略收縮。至此,第一次「圍剿」陝北蘇區經過大小戰110餘次,殲滅國民黨軍300餘人,繳槍230餘支,遂告結束。
戰後與影響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