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寶石路(英語:Paveway)是一系列雷射導引炸彈

Thumb
寶石路 III 導引頭,位於倫敦亨的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
Thumb
寶石路 III 參加2006 年 ILA 航展
Thumb
從上到下:2007 年巴黎航展上的寶石路 II 計算機控制組、增強型 GBU-12 和激光制導訓練輪

在英文中的PAVE有時用作「精密航空電子矢量設備」(Precision Avionics Vectoring Equipment)的縮寫;這種設備是用於控制航空器速度和方向的電子裝置。在這其中激光制導(laser guidance)是PAVE的一種方式。

在英語中Pave經常與其他單詞連用,成為雷射導引炸彈導引相關目標的各種激光導引系統的名稱,例如AN/AAS-35(V) Pave Penny英語Pave Penny雷射追蹤器莢艙(laser spot tracker)、 AN/ASQ-153\AN/AVQ-23 Pave Spike英語Pave Spike鋪路釘雷射指示莢艙[1]AN/AVQ-26 Pave Tack英語pave TackAN/AVQ-10 Pave Knife英語pave knife,以及某些軍機的的名稱,例如AC-130U Pave Spectre 空中炮艇MH -53低空鋪路者HH-60 鋪路鷹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寶石路系列激光制導炸彈是由德州儀器開發設計。該項目於 1964 年啟動,計劃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進行研發,但事實證明,在工程設計中強調簡單化和經濟性是有好處的,這使得其相對於其他更複雜的制導武器更加具有優勢。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第一次試驗是在 1965 年 4 月進行,其使用M117 炸彈作為彈頭。

早期版本採用理查德·約翰遜領導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方案。[2]

1967 年 1 月,美國空軍將 3169 項目(Project 3169)作為開發精確制導彈藥的正式開發計劃,並在 接下來的3 月與德州儀器續簽合同,重新設計 M117 套件,留給工程師們設計的時間不多了,要求在一年裡進行戰鬥測試以便部署於越南戰爭。在 8 月,該項目的領導工作被分配給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制導炸彈項目辦公室(Guided Bomb Program Office),並於 11 月在埃格林空軍基地開始,在一個名為「鋪路特遣隊」(Pave Way Task Force)的跨機構組織的指導下進行飛行測試。

當時該計劃分為三個部分:

  • 寶石路 I:激光制導彈藥
  • 寶石路 II:一種由羅克韋爾國際公司開發的光電制導(TV) 彈藥,命名為 HOBO(「Homing Bomb」),其最終生產了 4,000 枚,並在戰鬥中發射了 500 枚。
  • 寶石路 III:一種從未部署過的紅外線導引系統。

軍方將「寶石路 I」作為該計劃的重點,因為「寶石路 II」雖然更加精確並且性能優異,但每個炸彈的成本高出 4-5 倍,而且不太適用於越南戰場上的目標情況。 1968 年 5 月至 8 月,第 8 戰術戰鬥機聯隊英語8th Fighter Wing將原型武器送往東南亞進行戰鬥測試。在戰鬥評估中,OLT-117英語OLT-117(世界上首款激光制導炸彈)的圓概率誤差(CEP)(可以理解為精度)為23米(75英尺) ,而寶石路的 CEP 為6.1米(20英尺),這代表着每四顆炸彈中就有一顆直接命中目標。[3][4]

寶石路激光制導套件可連接到各種彈頭,並且由半主動激光(SAL)導引頭、包含制導和控制電子設備的計算機控制組(CCG)、熱電池和氣動控制增強系統(CAS)組成。有前翼和後翼以確保穩定性。該武器利用反射的激光進行制導:導引頭檢測指定激光的反射光,並啟動前翼調整炸彈的姿態將炸彈引導至指定點。

最初的寶石路系列,追溯命名為寶石路 I ,在 1970 年代初被改進後的寶石路 II取代,後者具有簡化、更可靠的導引頭和彈出式後翼,以此來提高這種武器的滑翔性能。 Paveway I 和 Paveway II 都使用簡單的起停式控制(「bang-bang」 control system),其中 CAS 命令前翼偏轉以進行航向修正,從而導致明顯的擺動。這對精度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會快速消耗能量,限制其有效作戰範圍。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戰鬥機會沿彈道軌跡釋放寶石路 I 和 II 武器,僅在武器飛行後期激活雷射指標器以指示彈着點。

1976 年,美國空軍發布了對新一代「寶石路 III」的需求,最終於 1986 年投入使用。 寶石路 III 系統使用了更加複雜的導引頭,具有更寬的視野和比例制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航向修正的能量損失。寶石路 III 比寶石路 II 具有更長的滑翔距離和更高的精度,但它的價格要高得多,限制了其在高價值目標上的使用。儘管寶石路 III 套件是為較小的Mk 82炸彈開發的,但Mk82有限的效果導致美國空軍僅在較大的907&nbs;公斤(2,000 lb) 級武器( Mk 84BLU-109 )採用該套件。寶石路 III 制導套件還用於1991 年海灣戰爭結束時部署的GBU-28 /B 侵徹炸彈。印度空軍在 1999 年卡吉爾戰爭中以幻影 2000作為發射平台使用了寶石路 III 系統。雷神公司是「寶石路 III」系列的唯一供應商,目前正在向美國政府和外國客戶提供標準版和增強版。

美國服役的現有激光制導炸彈可以通過添加GPS接收器升級為雙模激光制導炸彈 (DMLGB),從而實現全天候使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 2005 年贏得了向美國海軍 (USN) 提供 DMLGB 的初始合同,但隨後一年的資金已用完,所以美國海軍轉而支持後續的直接攻擊移動目標能力 (DAMTC) 計劃。雷神公司的「增強型寶石路 II」已在美國國內和國外簽訂了合同。

雷神公司先進的寶石路 IV 225 公斤(500 lb) 炸彈自 2008 年起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在美國服役時,它被命名為GBU-49。 2017年,F-35項目辦公室緊急部署GBU-49打擊移動目標,以填補CBU-103英語CBU-87 Combined Effects Munition集束炸彈提前退役留下的空白。[5]

2017 年 3 月,洛克希德公司將其寶石路雙模增強型武器重新命名為「Paragon」,目的是與JDAM的激光制導系列競爭,因為它提供相同的功能,採用更新的、成本更低的微處理器和制導電子設備工程,同時「費用降低至少 30%」。[6]

Remove ads

寶石路系列炸彈

寶石路系列炸彈包括:

  • GBU-10 寶石路 II – Mk 84或BLU-109 2,000 磅(907 千克)炸彈
  • GBU-12 寶石路 II英語GBU-12 Paveway IIMk 82 500 磅(227 千克)炸彈
  • GBU-16 寶石路 II英語GBU-16 Paveway II – Mk 83 1,000 磅(454 千克)炸彈
  • GBU-58 寶石路 II – Mk 81 250 磅(113.4 千克)炸彈
  • GBU-22 寶石路 III – Mk 82 500 磅(227 千克)炸彈。與GBU-24同時開發,出口取得了一些有限的成功,但沒有被美國採用,因為當時認為它的彈頭太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 GBU-24 寶石路 III – Mk 84/BLU-109 2,000 磅(907 kg)級炸彈
  • GBU-27 寶石路 III – BLU-109 2,000 磅(907 kg)穿甲彈頭炸彈,其專為F-117設計因為GBU-24的大尾翼無法裝入F-117的彈艙。
  • GBU-28 寶石路III—5,000 磅(2,268kg)穿甲彈頭炸彈,波斯灣戰爭期間,BLU-109/B硬化穿透炸彈無法擊穿最深又堅固的伊拉克碉堡,因此開發了威力更強大的「碉堡剋星」GBU-28。 GBU-28/B 系列中使用的最新彈頭是 BLU-122/B,它是早期 GBU-28 上早期 BLU-113 的增強版。
  • 寶石路 IV– 500 磅(227 千克)炸彈
  • GBU-48 增強型寶石路 II– Mk 83 1,000 磅(454 千克)炸彈。雷神公司的增強型雙模 GPS 和激光制導版本的純激光 GBU-16。
  • GBU-49 增強型寶石路 II– BLU-133 500 磅(227 千克)炸彈。雷神公司的增強型雙模 GPS 和激光制導版本的純激光 GBU-12。
  • GBU-50 增強寶石路 II– Mk 84 或 BLU-109 2,000 磅(907 千克)炸彈。雷神公司的增強型雙模 GPS 和激光制導版本的純激光 GBU-10。
  • GBU-59 增強型寶石路 II– Mk 81 250 磅(113.4 千克)炸彈。雷神公司的增強型雙模 GPS 和激光制導版本的純激光 GBU-58。

雖然GBU-48等是帶有GPS/INS的版本的正式名稱,但它們被廣泛稱為EGBU-16(「增強型 GBU-16」)等。[7]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