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東諾夫安-12(烏克蘭語:Антонов Ан-12),北約代號幼狐(CUB),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軍用四發動機渦槳運輸機,由安-10民用機發展而來。該機在1973年停產,30年以來生產了1248架,20世紀中期時,於前蘇聯與社會主義國家間廣泛採用,之後並售往第三世界國家。
安-12原型機於1957年3月首飛。定型生產超過900架,軍用民用均有涉及,1973年停產。安-12BP於1959年進入蘇軍服役。其規格、尺寸、性能與同時期的美國C-130大力神運輸機非常相似,被視為其對應版本。
1966年7月,中國空軍派出空地勤20人(飛行員3人、空中機械師2人、空中領航員和空中通信員各1人、地勤5人、翻譯8人)赴蘇聯布良斯克斜夏機場改裝購買的三架An-12運輸機,1966年12月31日駕機轉場飛回鄭州機場。並計劃在國內設置生產線。但隨後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撤回技術授權,生產計劃未能成行。An-12後來在蘇聯也不能購買整機的狀況下,中方決定自行研製,開始製造飛機。1975年,中國在其基礎上仿製的運輸機首飛成功,改變了這一狀況。直到1981年,中國已經完全具備獨立製造仿製版安-12的能力,並已經以「運八」為投產的運輸機命名,此時蘇聯開始也不再生產和沿用An-12,此後俄國和烏克蘭就退役了他們的An-12機隊,即使如此,運八仍繼續的發展,並逐漸跳出An-12的框架,發展出獨立的衍生型號和改進型號。
參考資料:Global Aircraft[1],Airliners.net[2]
基本信息
性能
武器
截至2006年8月,共有179架安-12在航空公司服務:幾內亞航空4架、Alada5架、British Gulf International Airlines公司7架、Avial NV公司4架、Heli Air Service公司4架、Scorpion航空公司4架、Tiramavia公司4架、Aerovis航空公司5架、Veteran航空公司4架、KNAAPO公司5架、Vega航空公司6架、ATRAN Cargo航空公司4架以及烏克蘭Volare航空公司的6架。其他77架各種型號的安12零星的散落在各地。[3]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