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眠药

安眠藥(英語:Hypnotic) (源自希臘語 Hypnos, sleep(睡眠)),是一類精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和手術麻醉。在抗精神病藥被發現以前也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1]

Thumb
唑吡坦片,一種常用的安眠藥

種類

傳統的巴比妥酸鹽、喹唑啉酮、苯二氮䓬類、非苯二氮䓬類都是通過增加GABAA受體的離子通過量工作。這些物質屬於GABAA受體正向變構調節劑英語GABAA receptor 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也就是說它們不會直接模仿GABA激活受體,而是在受體被激活的時候增加激活的程度。這四類安眠藥物每一類都有造成物質依賴的情況。

巴比妥酸鹽類(Barbiturates)

是一類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劑,屬於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其應用範圍可以從輕度鎮靜到完全麻醉,還可以用作抗焦慮藥、安眠藥、抗痙攣藥。長期使用則會導致物質依賴

喹唑啉酮(Quinazolinone)

目前用於鎮靜(Sedation)的只有Afloqualone與Cloroqualone

苯二氮䓬類(benzodiazepines)

苯二氮卓適合用來短期內治療失眠。不推薦連續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2-4星期,因為這會導致依賴性和耐受。最好間隔性地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並且將劑量保持在最低有效劑量。苯二氮卓類藥物通過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和減少醒後的睏倦感來治療因失眠導致的問題。[2][3]

常用的苯二氮卓類藥物的代表有阿普唑侖(Alprazolam,佳靜安定、贊安諾錠Xanax)、勞拉西泮(Lorazepam)、地西泮(Diazepam)、氯硝西泮(Clonazepam)、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俗稱「FM2」)。

非苯二氮䓬類(non- benzodiazepines)

非苯二氮卓類藥物是一類與苯二氮卓類藥物非常相似的精神藥物。非苯二氮卓類與苯二氮卓類在藥效學性質上非常相似,也有着相似的優點、不良反應和風險,然而,兩者的化學結構卻完全不同,因此在分子水平上,非苯二氮卓類和苯二氮卓類沒有任何關係。[4]非苯二氮䓬類同樣會產生依賴和耐受,也應當間歇使用,即使是佐匹克隆也如此。[5]

此類安眠藥不能降低抑鬱的風險。相比使用安慰劑的失眠者,使用這類安眠藥的患者抑鬱頻率加倍。[6]

常用的非苯二氮卓類藥物有:佐匹克隆(Zolpiclone),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扎來普隆英語Zaleplon(Zaleplon),唑吡坦(Zolpidem)。

其他藥物

第一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

常見的非處方安眠藥,如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多西拉敏(doxylamine)。後兩者有較強抗膽鹼作用,短期表現為口乾,長期給老人使用則增加痴呆風險。氯苯那敏也常被歸入「強抗膽鹼」類別,[7][8]但是它對乙酰膽鹼受體的親和力相比後兩者極弱。[9]

褪黑素

褪黑素是人體自然產生的小分子激素,隨着晝行性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在少光時(通常是夜間)由松果體產生。褪黑素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就是促進日行性動物在夜間睡眠。[10]晝夜節律被燈光等因素擾亂的人,產生的褪黑素可能不足催眠。口服褪黑素可以起到助眠的效果,但劑量以接近天然產量為佳(0.3 mg)。[11][12]

褪黑素受體激動劑英語melatonin receptor agonist除了褪黑素,還有結構進行修改的合成藥品。這些藥品中ramelteon英語ramelteontasimelteon英語tasimelteon用於助眠,阿戈美拉汀則是有一定助眠效果的抗抑鬱、抗焦慮藥。[13]

抗抑鬱藥

血清素拮抗劑和再攝取抑制劑

三環類抗抑鬱藥

四環類抗抑鬱藥

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常使人犯困,因此也有用於助眠。用於助眠的劑量較小,尚不至於產生諸如錐體外系反應之類的副作用,但足以導致體重增加。鑑於此,抗精神病藥物用於助眠可能是弊大於利(雖然傳統GABAA助眠藥亦是如此)[16]

食慾素受體拮抗劑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