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雲霄飛車Euthanasia Coaster)是一座由立陶宛藝術家胡里霍納斯·烏爾博納斯(Julijonas Urbonas)構思的假想鋼製雲霄飛車,該作品被設計成一種安樂死裝置,皆在終結乘客的生命 [1]。這個概念於2010年首次提出,當時烏爾博納斯是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鑑於過去曾在遊樂園工作的經驗,他表示他設計的雲霄飛車的目標是以「優雅和歡愉的方式」結束生命[2]。至於他構思的實際應用,烏爾博納斯則提到應用在「安樂死」或「死刑」的可能性。

事实速览 安樂死雲霄飛車, 概要 ...
安樂死雲霄飛車
Euthanasia Coaster
Thumb
安樂死雲霄飛車的示意圖
概要
類型雲霄飛車
升降山英語Cable lift
用途安樂死死刑
所屬國家/地區英國
高度
高度500公尺
尺寸
周長7,544公尺(24,751英尺)
技術細節
結構系統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胡里霍納斯·烏爾博納斯(Julijonas Urbonas)
关闭

烏爾博納斯受到費城雪橇雲霄飛車公司英語Philadelphia_Toboggan_Coasters前總裁約翰·艾倫(John Allen)描述的啟發,艾倫曾形容「每趟車可以容納下24位,並使其全部死亡」的雲霄飛車將視為該設施的最「極致」功能,因而激發他的創作靈感。[3]

設計

這座雲霄飛車的概念佈局始於一座陡峭的上升丘英語Lift hill,能夠將乘客提升至高達500公尺(1,600英尺)的頂端[1][4]。這段攀升的過程需要數分鐘,使乘客有充裕的時間反思生命的意義[4]。一旦到達頂點,乘客有選擇離開過山車的機會。如果他們選擇留在車上,將有一段時間可以說出最後的遺言,之後按下一個按鈕,即可讓雲霄飛車將從500公尺(1600英尺)高的頂部下降,雲霄飛車將會加速至接近其終端速度的時速360公里(約為時速220英里)。列車將透過水平移動,並進入其中七個迴旋的倒轉運動[4]。每個環的直徑都比前一個小,旨在在列車失速時對乘客產生致命的10G力單位。在一個急轉彎之後,列車進入一條直線段,可以在那裡卸下屍體並裝載新的乘客。[4]

原理

Thumb
烏爾博納斯(左)和安樂死過山車的模型在都柏林科學館的HUMAN+展覽。

安樂死雲霄飛車的設計,旨在通過長時間的腦缺氧或大腦供氧不足來實現乘客的死亡[1]。在過山車的運行過程中,乘客將經歷七次倒環,這將在短短60秒內施加10G力的強烈衝擊,引起與重力相關的一系列症狀,從視野逐漸變灰到視野完全變黑,最終可能導致G力昏迷。而針對更健壯的乘客,雲霄飛車所設計的倒環數量和過山車的再次運行,也被視為在意外中倖存的保險措施。[4]

展覽

烏爾博納斯的安樂死雲霄飛車概念首次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是在2011年4月至6月間,當時他的作品在都柏林科學館參與HUMAN+展覽。[1]這個展覽被科學館選為2011年的「旗艦展覽[5],其目的是展示人類和技術的未來[6]。在這整體主題下,安樂死雲霄飛車突顯了與生命延續有關的諸多議題[7]。隨後,該項目於2015年再次在巴塞羅那當代文化中心的HUMAN+展覽中展出。 [8]

流行文化

  • 2012年,挪威搖滾樂隊Major Parkinson推出了單曲《Euthanasia Roller Coaster》,歌詞中隱喻了烏爾博納斯的安樂死過山車[9]
  • 拉維·蒂達爾英語Lavie Tidhar的短篇小說《選擇死亡》(Vladimir Chong Chooses to Die)將烏爾博納斯的安樂死過山車融入了結局[10]
  • 由格倫·帕頓(Glenn Paton)執導的短片《H Positive》探討了一位富裕男子發現自己瀕臨死亡時,委託建造一個和烏爾博納斯設計一模一樣的安樂死過山車的建築師。電影中雖未提及烏爾博納斯,但結尾字幕確認該片是基於烏爾博納斯作品的啟發。 [11]
  • 科幻喜劇劇情電影《戴維斯夫人英語Mrs. Davis》中出現了一個安樂死過山車,以結束那些「到期」的人的生命[12]
  • 長松紅杉英語Sequoia Nagamatsu的小說《我們在黑暗中走多高》(How High We Go in the Dark)中包含一個章節,描述了一個針對末期病童的安樂死主題樂園,最後一個過山車在瘟疫降臨之前結束了他們的生命。Nagamatsu在訪談中提到烏爾博納斯的設計是他創作的初步靈感。[13]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