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菲律賓革命之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烈·滂尼發秀(他加祿語:Andrés Bonifacio,1863年11月30日—1897年5月10日),也譯作博尼法西奧、波尼法秀、旁尼法秀等,是菲律賓軍事家、政治家、菲律賓獨立運動的發起人及主要領導人之一[2][3],被譽為「菲律賓革命之父」。[4]他同時也是菲律賓共濟會成員。[5][6]滂尼發秀亦被部份菲律賓人視為第一任菲律賓總統。[7][5]
滂尼發秀生於菲律賓馬尼拉湯都區的一個貧困家庭,母親是華人,父親是西班牙人。在滂尼發秀小學時父母便雙亡,作為家中長子的他務工掙錢,養活弟弟妹妹,曾當過手杖製造工人、紙扇製造工人,後在外國商行當看守、送貨員及店員。[8][9]
滂尼發秀勤奮好學,通過自學掌握了西班牙文和英文,他特別喜愛黎剎的著作《不許犯我》(另譯「社會毒瘤」)和《起義者》,他通過它們認識到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眞相後,逐漸成爲一個堅定的反西班牙殖民統治革命分子。[10]
1892年,滂尼發秀成立卡蒂普南(Katipunan)革命組織。[2][11]但是,因計畫敗露[12] ,所以他們不得已提前於1896年8月26日暴力起事[13],並成立菲律賓戰時臨時政府(或稱戰時內閣)[14][15][16],自己任主席(1896年-1897年)。[17]這一起義直接導致與此毫無關聯的黎剎在12月30日遭到西班牙當局處決。[18][17]安德烈·滂尼發秀隨即率領卡蒂普南的起義軍隊與西班牙軍隊展開周旋[19][20] ,戰爭失利後退守呂宋北部。[21][22]因與保守派領導人阿奎那多發生嚴重矛盾[13],導致卡蒂普南革命陣營分裂。[23]
阿奎那多為了逮捕滂尼發秀,便派遣阿加皮托·邦宗和何塞·伊格納西奧·保亞領導其部隊執行任務。[24]當時,阿奎那多的部隊到達滂尼發秀的營地,而當時滂尼發秀並不知道他們是來捕捉他的,因此他親切地歡迎他們入營。第二天,該部攻擊了滂尼發秀的營地,但滂尼發秀仍然阻止部下回火。期間,滂尼發秀的手臂更被子彈擊中。不少部下均被殺,且其妻子亦被強姦。[25]
阿奎那多的部隊之後對滂尼發秀進行了審判,並且控告他叛國罪和意圖謀殺阿奎那多。[26] [27]因為陪審團全部都是阿奎那多的人,甚至滂尼發秀的辯護律師也是阿奎那多的人,所以滂尼發秀最終獲判有罪。[28][29]
滂尼發秀最終被判處死刑,但阿奎那多卻於1897年5月8日改判為驅逐出境。[18][30]儘管如此,兩位前滂尼發秀支持者碧岳·戴爾皮拉爾和馬里亞諾·努里爾卻要求阿奎那多保留原判以維持革命軍的團結。[31]最終,滂尼發秀於1897年5月10日被處決。[31][32]滂尼發秀的死令到許多革命軍的士氣低落,並導致他們退出革命軍。[33] 而隨著革命軍在美菲戰爭的失敗,埃米利奧·阿奎納多便選擇向美國投降,並投靠美國。[34]
滂尼發秀被追授爲「菲律賓革命之父」[14],他的生日11月30日被獨立後的菲律賓政府定爲「滂尼發秀日」[2][35],而其領導的卡蒂普南起義的日期8月26日也被定為「巴林塔瓦克起義日」(起義地在巴林塔瓦克)。[3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