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利奧·阿奎納多Emilio Aguinaldo y Famy,1869年3月22日—1964年2月6日),又譯為艾米里俄·阿圭那多阿吉納爾多阿奎那多阿基納爾多安密里奧·亞昆諾杜阿吉諾多[3]。菲律賓他加祿人華人、和西班牙人混血。[4][5]菲律賓軍事家、政治家、獨立運動領導人。[6]早期加入卡蒂普南,後與領導人滂尼發秀產生分歧,取得統治權後將其處決,並解散卡蒂普南。[7][8]後創建了菲律賓邊那巴多共和國,自任總統,但不久就投降,後流亡香港。之後趁著美西戰爭回國參與菲律賓第一共和國,再度成為總統,是菲律賓歷史上第一位共和國總統(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之一)。美菲戰爭中投降,投靠美國。二戰時投降日本,與日軍合作,二戰結束後因此短暫入獄,被特赦出獄。[9]菲律賓獨立後,曾被委任爲國務會議成員;1964年2月因病死亡,終年94歲。

事实速览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Emilio Aguinaldo 奎松十字勳章(QSC)及菲律賓榮譽勳章(PLH)獲得者, 總理 ...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
Emilio Aguinaldo

奎松十字勳章(QSC)及菲律賓榮譽勳章(PLH)獲得者
Thumb
首任 菲律賓總統
菲律賓第一共和國總統
特赫洛斯大會主席
邊那巴多共和國總統
革命臨時政府領袖
任期
1899年1月23日[a]—1901年4月1日[b]
總理
副總統馬里亞諾·特里亞斯 (1897年)
繼任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菲律賓第一屆民選總統)
個人資料
出生(1869-03-22)1869年3月22日
西班牙帝國菲律賓都督府甲米地省卡維特英語Kawit
逝世1964年2月6日(1964歲—02—06)(94歲)
菲律賓 菲律賓奎松市
墓地甲米地省卡維特阿奎納多宮
政黨卡蒂普南
菲律賓國家社會黨英語National Socialist Party (Philippines)
配偶
  • 伊拉麗婭·德爾羅薩里奧(Hilaria del Rosario) (1896—1921)
  • 瑪莉亞·阿貢西利奧(María Agoncillo) (1930—1963)
兒女
  • Carmen Aguinaldo Melencio
  • Emilio Aguinaldo, Jr
  • Maria Aguinaldo Poblete
  • Cristina Aguinaldo Suntay
  • Miguel Aguinaldo
母校Colegio de San Juan de Letran
專業將軍、總統、教士、革命者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菲律賓獨立教會
簽名Thumb
关闭

早年

Thumb
卡蒂普南旗幟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於1869年3月22日生在呂宋島甲米地省一個地主家庭,八個兄弟姐妹中排第七。父親是西班牙人卡洛斯·哈米爾·阿奎納多(Carlos Jamir Aguinaldo,?—1878年),當時的市長;母親是帶有中國血統的特立尼達拉·巴萊羅·法米(Trinidad Varelo Famy,1820年—1916年7月22日)[10]

他幼年喪父,初中時輟學在家,幫助母親打點農場。17歲當上鄰里玫瑰經運動組織(Binakayan)負責人(Cabeza de Barangay)。後畢業於馬尼拉聖道頓馬士大學。1895年當局市鎮重組,26歲的阿奎納多當選為甲米地首任自治市長。他致力於島際航運,開通了南部的蘇祿群島旅遊航線。1897年又被推戴爲甲米地地方領袖。[11]

1896年1月1日阿奎納多迎娶伊拉里婭·德爾羅薩里奧Hilaria del Rosario,1877年–1921年),並誕下五子。伊拉里婭於1921年3月6日死於麻風病,享年45歲。[12](p. 179)後於1930年7月14日,阿奎納多又在巴拉索延教堂與瑪莉亞·阿貢西利奧(María Agoncillo)結為夫妻,1963年5月29日瑪莉亞去世,享年82歲。[13]

1894年經滂尼發秀介紹加入卡蒂普南[14](p. 77)1896年8月26日卡蒂普南巴林塔瓦克起義[12](p. 176),阿奎納多於31日在甲米地響應起事,擊潰甲米地的西班牙正規軍,佔領了甲米地全境,因此名聲大噪。後來,阿奎納多與滂尼發秀發生嚴重矛盾。[13]1896年10月31日,阿奎納多發表《自由、平等、博愛》文告,提出將在「解放地區」成立臨時革命政府,隻字不提卡蒂普南,公開對抗卡蒂普南的章程綱領。[12](p. 182)1896年12月,卡蒂普南總部遷往甲米地,阿奎納多拒不服從滂尼發秀的指揮,導致革命陣營分裂。[12](p. 178)後在西班牙的強勢進攻下,卡蒂普南革命受創,於1897年2月退往北呂宋。1897年3月22日,在特赫洛斯大會(Tejeros Convention)上,任主席的阿奎納多帶領支持自己的「馬格達洛委員會」決議解散卡蒂普南,成立革命政府,阿奎納多當選為總統。[13]然而滂尼發秀拒不承認大會的決定。[12](p. 188)1897年5月10日,阿奎納多一派逮捕了滂尼發秀[12],並以「反政府罪」將其處決。[15](p. 249)

邊那巴多共和國

卡蒂普南被解散後,由阿奎納多繼續領導革命。[12](pp. 178–182)

1897 年11月1日,阿奎納多革命集團在邊那巴多(Biak-na-Bato,也被譯為「比阿克納馬多」)召開代表會議,通過臨時憲法,邊那巴多共和國正式成立,由阿奎納多任總統。但僅僅在一個月後的12月14日,阿奎納多就與西班牙殖民政府議和,簽訂《邊那巴多條約》(又譯「破石洞條約」,Pact of Biak-na-Bato),並於16日正式解散革命政府,號召革命人群放棄武裝鬥爭。[15](pp. 249–250)

根據條約內容,西班牙政府不逮捕革命者也不追究其責任,給予阿奎納多集團十萬比索,在菲律賓實行行政和立法改革,3年內實行菲律賓自治;而革命組織需要解散軍隊、停止武裝鬥爭、阿奎納多被驅逐出境。阿奎納多按照協議流亡香港,但雙方並沒有認真執行其他條約,武裝鬥爭仍在進行,馬卡布洛斯還領導革命軍收復了諸多地區。[12](p. 183–184)

菲律賓第一共和國

Thumb
逃亡香港的革命人仕
Thumb
阿奎納多於1901年被美軍逮捕後被押上維克斯堡號

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馬卡布洛斯在呂宋中部建立革命政府,而阿奎納多也試圖趁着美西戰爭捲土重來,在香港設立「愛國委員會」[15](p. 252),5月又在美軍的保護下回到菲律賓,以大元帥銜領導對西戰爭。5月底,革命軍收復了甲米地全省。[16]

6月12日,馬卡布洛斯在甲米地發佈《獨立宣言》,宣告菲律賓獨立,將建立共和國。[17](p. 126)至1898年8月,除了馬尼拉等少數地區,革命軍幾乎攻佔菲律賓全境。[15](p. 253)1899年1月馬卡布洛斯頒布《馬洛洛憲法》(「馬洛洛」也譯為「馬洛洛斯」),建立全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史稱菲律賓第一共和國馬洛洛共和國,阿奎納多重新當上菲律賓總統。各地的革命軍改名爲菲律賓共和軍。[15](pp. 255–256)

1899年初,西班牙總督與美軍密約,將馬尼拉「讓渡」給美國,美軍遂入駐馬尼拉,阻撓菲律賓共和軍收復馬尼拉。[18]2月4日,美軍突然進攻馬尼拉市郊的菲軍,翌日菲律賓第一共和國向美國宣戰,美菲戰爭爆發。[15](pp. 256–257)共和國政府在主戰和主和的爭論中,阿奎納多又倒向投降派。5月7日,他支持主降派的巴特諾布恩卡米諾分別篡奪了內閣主席和外交部長職務,主戰派領袖遭到排擠或殺害。[19]11月,美軍加強攻勢,共和軍轉入地下打遊擊,阿奎納多逃往伊莎貝拉省巴蘭南鎮。12月10日,美西戰爭結束,戰勝國美國取代了西班牙在菲律賓的統治權,拒不承認菲律賓共和國。[3]此後,巴特諾等主降派逐個投降後被美軍俘虜。1901年3月21日,菲律賓全境落入美軍手中,阿奎納多也在巴蘭南鎮(Palanan,又譯為巴拉南)被美軍俘虜而投降。4月1日,阿奎納多宣誓效忠美國,19日發表宣言勸抗美游擊隊接受美國的「和平」,「讓鮮血不再流,讓眼淚與荒涼從此結束」。[3](p. 3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4]

美治時期及日治時期

Thumb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左)與曼努埃爾·奎松(右)

在美國殖民時期,阿奎納多創建了菲律賓革命退伍軍人協會。確保其成員的養老金,並安排他們從政府分期付款購買土地。此外幾乎無政治活動[17]:110–112

1934年,美國頒布《泰丁斯-麥克杜菲法案》,允許菲律賓自治。[20]次年,阿奎納多參選總統,但敗給了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再次隱退。[15]:268–270, 273–274

二戰開始後,日本於1941年12月入侵菲律賓。[15](pp. 274–275)阿奎納多再度出山,與日本合作,通過講話、文章和廣播呼籲麥克阿瑟領導的美軍及菲軍「為了不懂作戰、天真無邪的菲律賓青年」投降。[15]:275日本戰敗後,菲律賓國內清算叛徒,阿奎納多以「通敵罪」被捕下獄[21],在審訊期間表明自己是被日本脅迫合作,因此在數月後被總統特赦釋放(他辯稱是在脅迫下行事,日本人威脅說,如果他不合作,就殺死他和他的家人)。1945年,他通過菲律賓新政府發佈的大赦獲釋。[22][23]:2

菲律賓獨立後

Thumb
5菲律賓披索上的阿奎納多頭像

於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獨立。[24]

阿奎納多晚年多爲發揚菲律賓民族主義和民主,以及改善菲美關係而活動。[25]於1950年,阿奎納多被總統埃爾皮迪奧·基里諾任命為國務會議成員。[25]

1953年,他獲得菲律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26]

1957年投資創辦埃米利奧·阿奎納多大學(Emilio Aguinaldo College),校址設在馬尼拉[27]

1964年2月6日,他因冠狀動脈栓塞奎松退伍軍人紀念醫院死亡,終年94歲。死後,故鄉甲米地省卡維特鎭為其建阿奎納多宮英語Aguinaldo Shrine,將他葬在此處。[28][29](p. 285)

於1964年8月4日,第4166號共和法令將7月4日菲律賓獨立日改稱菲律賓共和國日。[4][30]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