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歷史官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朝時稱為奉常[1],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漢朝時為九卿之首[1];也有認為西漢初年名為太常,漢惠帝改為奉常,漢景帝時恢復舊稱。新朝王莽改名秩宗。東漢再次恢復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職責,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祭祀時充當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寢廟園陵及其所在的縣。由太常管理的諸陵縣,被合稱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視諸帝陵墓一次。漢代因太常事重職尊,其位列於諸卿之首。西漢時多以列侯任該職。由於該官涉及宗廟和典禮,在其位者動輒見咎。從漢武帝到西漢末,太常因過錯而削爵免官的達二十餘人。太常之秩為中二千石,有丞,並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等十幾個屬官。東漢時省去十屬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為列侯,並多以名儒如桓榮、丁鴻等擔任這一職務。另外,兩漢時博士亦屬太常。對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薦舉,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為培養、拔擢通經學的官吏人才的一個重要機構(見太學)。
魏晉至明、清,歷代太常職掌基本與漢同,改名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長官)。唯屬官博士及太樂、太史、太卜、太醫,則先後分出,轉屬他司。太常遂成專掌祭祀、禮儀之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