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49年创建的一所高等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連理工大學(英語: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縮寫:DUT,曾使用DLUT),簡稱大工,創立於1949年4月15日,是直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一所黨委書記和校長列入中央管理的重點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 |||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校訓 | 海納百川 自強不息 厚德篤學 知行合一 | ||
創辦時間 | 1949年4月(大連大學工學院成立) | ||
學校標識碼 | 4121010141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中管高校 教育部直屬高校 | ||
黨委書記 | 項昌樂 | ||
校長 | 賈振元 | ||
教師人數 | 3066 | ||
學生人數 | 50762 | ||
大學部人數 | 25999 | ||
研究生人數 | 24763 |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 大連凌水主校區 大連市甘井子區凌工路2號 38°52′41″N 121°31′25″E 開發區校區 大連市金普新區圖強路321號 盤錦校區 盤錦市大窪區大工路2號 | ||
總面積 | 357.13萬平方米 | ||
代表色 | 大工藍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電話號碼 | +86 (0)411 84708320 | ||
網站 | 大連理工大學[註 1] | ||
|
大連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大學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現有三個校區,分別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金普新區[註 2])和遼寧省盤錦市。
1947年,隨着中國人民解放軍率先奪取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控制,著名醫學生理學專家、時任中央軍委衛生部第一副部長兼新四軍衛生部部長的沈其震教授向周恩來建議在大連建設一所正規高等學府。1948年4月,經周恩來提議並經中央決議批准,大連大學籌備組設立,籌備組成員包括來自延安的教育家李一氓、化學家屈伯川博士、歷史學家呂振羽、以及生理醫學家沈其震等。籌備期間,沈其震等根據中央電令在香港設立公司,往返上海、香港等地,聘請海內外學者,其中第一批10多位教師乘坐香港商人租用的意大利商船繞道朝鮮抵達大連。經過一年時間的籌備,1949年4月15日,大連大學正式建立(與今大連大學不同),下設工學院、醫學院、科學研究所(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等,其中,著名教育家李一氓先生任校長,屈伯川博士擔任工學院院長兼科學研究所所長,沈其震擔任醫學院院長[2]。
1948年至1952年期間,大連大學先後從海內外引進學者近百名,其中包括王淦昌(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之父)、王大珩(著名光學家、中國光學學科奠基人)、張大煜(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奠基人之一)、錢令希(教育家、中國計算力學奠基人)、吳式樞(理論物理學家)、畢德顯(電子科學家,中國雷達技術奠基人)、楊槱(船舶工程專家)、彭少逸(石油化學、催化科學家)、侯毓汾(染料化學家)、王希季(物理學家)、林紀方(化工專家)等著名學者,建立了八個系,包括數學系、物理系、電訊系、電機系、水利系、化工系、船舶系、機械系、冶金系等,以及科學研究所等機構。[2]
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醫學院獨立為大連醫學院(今大連醫科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屈伯川任拆分後的大連工學院第一任院長。1952年至1955年之間,因為國家高等院校調整政策和學校當時地處戰略前沿等因素的影響,建校初期建設的八個系和十多個學科,大部分被調整到內地其他院校或獨立為國家專門科研機構,學校損失巨大。數學系被撤銷,除公共數學授課外的師資調整到東北師範大學;物理係由王淦昌領銜的核物理師資被調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論物理師資併入吉林大學;由王大珩領銜的光學師資被調往長春組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1956年改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後繼續分拆組建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電機系被併入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當時國內唯一的電訊雷達系全體師生200餘人於朝鮮戰爭爆發後全部被派往戰場,戰爭結束後撤到張家口組建解放軍軍事通訊學院,後遷至西安設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楊槱領銜的船舶系被併入上海船舶工程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化工系液體燃料組參與合併組建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煤化工師資遷到山西組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起重運輸專業併入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後更名為太原科技大學;科學研究所大部分師資劃歸中國科學院設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併入大連工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工學院的化工師資併入大連工學院[3]。至此,大連工學院僅留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水利工程、力學等四個院系,成為學科較為單一的學院。
1958年至1960年,屈伯川、錢令希帶領中青年教師組建數理力學系,重建船舶系、內燃機系和電子系等,大連工學院重新發展成為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10月,設立僅11年的大連工學院被評選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後來,於1978年2月,大連工學院被重新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10月,大連工學院成立旅大分校(後改名為大連工學院大連分院),1983年11月獨立辦學並更名為大連大學。
1980年,由屈伯川院長的主動爭取和領導,根據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與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的《中美科技管理和科技情報合作議定書》,「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依託大連工學院成立,開啟中國大陸工商管理教育之先河。美方高度重視該中心的合作,1980年9月即首批派出由40多位經濟學、管理學教授(包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組成的首批師資隊伍到大連任教。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主持首批培訓班開學典禮,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則主持了首批培訓班結業典禮。鑑於當時中國大陸沒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早期畢業生200多人均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授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4]該中心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經濟管理幹部和企業家,李長春、王兆國等也曾在此學習。
1983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召開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討論如何儘快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屈伯川等聯名向中央提出「關於將50所左右高等學校列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議」。不久,國家撥款於數所學校,但是大連工學院並未列入其中,儘管屈伯川是首提動議的數位老校長之一。[5][6][7]1986年4月,大連工學院設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大連工學院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2003年1月,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加掛「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大連經理學院」牌子,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負責管理。同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中管幹部學校[8]。2006年3月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改組為「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改隸中共中央組織部,是專門培養高級經濟管理人才、從事經濟與社會發展重大課題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國家教育基地[4]。2012年,由於主管部門職能調整,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改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為其直屬副部級單位。2007年3月,英特爾與大連市政府、大連理工大學就創建半導體技術學院簽署協議[9]。半導體技術學院位於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遼河西路191號。2009年6月21日,校方舉行了建校60周年的盛大慶典[10]。2010年,大連理工大學與數所兄弟院校簽署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11]。2012年7月28日,大連理工大學與遼寧省盤錦市簽署設立並共辦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協議[12][13]。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正式啟動領軍型大學建設工程[14]。
大連理工大學在其官方簡介中寫道[14]:
大連理工大學以培養精英人才、促進科技進步、傳承優秀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為宗旨,秉承「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精神,堅持「求知問真、追求卓越,修身悟道、引領未來」的理念,致力於創造、發現、傳授、保存和應用知識,勇於擔當社會責任,服務國家、造福人類。
目前,大連理工大學擁有三個校區,包括主校區、開發區校區和盤錦校區。原市內校區面積10.6萬平方米(159畝),位於大連市西崗區,是學校最早的辦學基地,建於1949年,為日式建築,是原化工學院和石油化工學院的所在地。2010年,化工學科群整體搬遷到主校區後,原市內校區將轉變為以提供職業教育培訓為主,不再作為校區而存在。
主校區位於大連市高新區凌工路2號,占地面積211.4萬平方米(3171畝)。學校提供了主校區的全3D虛擬校園[15]。伯川圖書館和令希圖書館也位於主校區,分別以第一任校長屈伯川博士、第二任校長錢令希院士之名命名,面積合計7.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75.8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55302餘種,80個平台、232個各類中外文數據庫。此外,各院系還建有多個專業圖書資料中心。此外,主校區還有多個大型體育運動場和一個以曾在該校長期執教的中國奧運體育先驅劉長春教授命名的大型體育館,包括中心比賽館和游泳館等。
開發區校區於2004年8月正式啟用。開發區校區位於金普新區圖強路321號,距離主校區約43公里。校區位於大黑山腳下,占地面積約81.3萬平方米(1220畝),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校區現有軟件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立命館大學國際信息與軟件學院、微電子學院、外語教育中心和軟件工程研究院。校區內有一所食堂、快遞驛站等生活設施和數棟學生公寓,此外還有圖書館、教學樓、實驗中心、體育館和行政樓等教學相關設施。開發區校區與凌水校區高考招生代碼相同,同屬大連校區。
盤錦校區坐落在盤錦市遼東灣新區,與營口西市區隔河相望,為遼河入海口濕地生態區。校園規劃占地面積131萬平方米(1965畝),其中已建成的一期校園占地56.3萬平方米(844.5畝)、總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擁有50棟單體建築,包括圖書館、教學樓、實驗中心、行政辦公、學生公寓、教師公寓以及較完備的體育設施等。盤錦校區重點發展和建設與海洋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與生態科學、醫學與藥學、文法商學等相關學科與專業,積極拓展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與裝備、知識產權保護、生態農業與濕地保護等相關的學科及專業。不同於分校的概念,該校區和大連理工大學同為一個法人。[12][13]另一方面,該校區獨立於其他校區招生[16]。
2012年學校在校園內建立了亞洲面積最大的的校園高速無線網絡[29]。2013年8月26日起,學校啟用名為「玉蘭卡」的校園一卡通[30],該卡可以供教師、學生和校友使用,具有校園購買服務的支付(水、電等)、圖書借閱、大型公共計算設備租用、實驗和科研設施預約使用等綜合功能。
碧海青天(BHQT)BBS是學校的官方BBS,創建於1996年。
大連理工大學於1988年成立了大學生藝術團,包括樂團、舞蹈團、合唱團、話劇團、曲藝團、凌魂車隊等。其中,「模擬聯合國大學」這個發端於美國哈佛大學(設立於聯合國成立前)的社團於2007年在大連理工大學生根發芽。
大連理工大學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投入,包括國家教育部生均教育撥款、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211工程和985工程中央地方(教育部,遼寧省和大連市三方)共建撥款等穩定撥款和政府競爭性科技資金投入,以及社會橫向科技合作經費等。相比於其它重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的辦學經費較少(參見985工程[註 3])。2011年度,學校財政收入合計約25億元,其中來自國家層面的財政資金撥款收入約13億元[註 4]。2013年度,學校財政收入32億多元,其中財政性資金撥款收入約19億元。
2012年,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在大連簽署「985工程」三期建設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31]
現有2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5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還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建築學、工程碩士4個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
截至2007年,大連理工大學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有4個: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重點學科共覆蓋15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管理科學與工程。6個未被覆蓋的二級國家重點學科為: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結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環境工程。還有2個二級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動力工程、技術經濟。[32]
大連理工大學自創立之初,李一氓、屈伯川、錢令希等就提出以人才培養為本、科研與教育並重的辦學方針。
1980年,學校藉助鄧小平與美國總統卡特先生推動設立「中美工業科技管理培訓中心」為中國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契機,成立了管理系,開啟了學校人文社科發展之路。當時,由於「培訓中心」的師資全部為美國大學派駐的教授,缺少懂得工商管理和英語的國內教師和翻譯,美國商務部從美國「常青藤大學聯盟」成員學校選派了數十位英語教師來到大連,為中方教師、學員、翻譯提供英語語言教學,學校藉此契機設立了外國語學院,並聘請這些外語教師為學校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全英文的語言教育課程(入校需分級測試,合格者進入英語外教班),並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學校特色的各類本科「外語強化班」。
1985年,學校成立「大學生發明協會」;2003年,該協會發展成為「大學生創新院」,大規模接納本科生開展科技創新實驗;2007年,學校正式設立「創新實驗學院」,作為獨立的院系招收擁有突出科技創新潛質的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新實驗教育。學校創新實驗學院通過對學生實施科技創新的系統強化教育,先後受到胡錦濤、劉延東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揚[來源請求]。
2008年,為進一步明確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學校頒布《關於實施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的意見》,開始全面實施精英教育;同年,為實施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人才培養方針,學校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培養方式。
2010年,學校數學科學學院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理科數學人才培養基地」。根據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依託「理科數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物理基礎實驗中心」、「國家化學化工基礎實驗中心」等,自2010年開始分別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開設「理科數學基地班」、「物理基礎科學班」、「化學基礎科學班」,實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
2011年,為充分利用學校力學學科的學術實力和國內外影響力,學校在力學學科開設「錢令希力學實驗班」,致力於拔尖力學人才培養。同年,為推動校園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留學生來華留學,學校在「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土木工程」等專業開設「國際班」,國內本科生與留學生統一編班授課,按照國際培養方案、英文教材實施教育培養。
2012年,學校按照精英教育的定位,再次全面修訂本科、研究生培養方案,並將通識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至此,暢行於歐美一流高校的通識教育正式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根據新的培養方案,面向全校本科學生的通識教育包括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心智啟迪、人文經典選讀等模塊共計27門課程,核心課程包括人類文明史、社會學、經濟學原理、科學技術史、科學與工程倫理、邏輯學、藝術學等。
截至2013年10月,學校註冊的全日制在校學生為34000餘人,其中博士生3700餘人,碩士生9500餘名,本科生20000餘人,預科生70名,外國留學生700餘名。
學校現有教職工3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140人,包括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雙聘院士30人[註 5],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1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8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3人、講座教授1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3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0人,「97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22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5人,博士生導師614人,教授等正高職人員640人,副教授等副高職人員1153人。[14][33]
學校設有面向全校或特定院系的獎學金和助學金項目數十種[34],主要包括國內教育撥款、商業企業、校友、社會各界友好人士、外海機構及友好人士等設立的獎學金和助學金項目,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和學業表現申請這些獎勵和資助。此外,學校還是幾十種外部獎學金、助學金基金會的成員單位,在校學生也能申請這些基金項目。
在建校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李一氓、屈伯川等按照綜合性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目標設立了八個院系,後來因全國性院校調整折損過半。1958年開始,學校先後重建或新建了多個理學、工學院系,包括數學系、物理系、土木工程系、船舶工程系、內燃機系、材料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電氣系、計算機系等。1980年以來,學校根據通識教育和全面素質教育的需要,在繼續新建理工學科院系的同時,開始發展人文社科學科院系,先後設立了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系、經濟學系、法律系、哲學系、中文系、新聞傳播系等。[35]
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具備精英人才培養、高水準科研、社會服務所必須的以理學、工學為主、人文社科學科體系較為完備的綜合性學科院系(尚無醫學學科)。學校設有研究生院,主校區設有30餘個獨立建制的學部學院,開發區校區設有3個獨立建制的學院,盤錦校區設有4個獨立建制的學院,另有3個專門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辦公室、港澳台學生事務辦公室)、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和1所獨立學院(城市學院)。
|
|
|
大工人主持或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多個項目的研製,如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台激光器(王之江主持研製固體紅寶石激光器)、第一艘核潛艇(彭士祿任總設計師,錢令希等負責殼體強度、開孔和穩定性的研究任務)、第一座現代化油港、第一座現代化軍港、第一座現代化漁港、第一台微波氣象雷達(保錚等)、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台超高壓靜電抑制設備、第一台4.5兆伏特靜電加速器(陳佳洱主持)等。
進入21世紀,大連理工大學又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36],例如(僅統計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
其他成果有:李洪興等在世界上首次實現空間四級倒立擺實物系統控制[38];王立鼎等研製成功1級精度基準齒輪[39];姚山等成功研製世界最大激光3D打印機[40]。
1993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學校,稱讚「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並為學校題寫校名。90年代,學校與大連市領導出現分歧,造成發展受限[註 6]。1980年代後期到21世紀初,學校自身的問題(如目光短淺、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等)也是錯過發展機遇的重要原因,相當多的畢業生對此表示不滿和惋惜。在後來的高校合併浪潮中,校方頂住壓力,未曾參與其中,使得學校地位在一些所謂的排名[註 7]中較為靠後。2002年6月,胡錦濤調研學校,勉勵師生發揚傳統,努力奮鬥。2003年,大連理工大學升級為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大學。2006年和2007年,中央分別任命歐進萍為校長[41][42]、張德祥為黨委書記[43],有人[誰?]指出大連理工大學的領導開始非名校化。在科學技術部2008年重點實驗室評估中,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較差類實驗室,已撤銷[44][45]。學校目前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從國家重點學科、科研機構、師資力量、畢業生等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連理工大學的傳統學科(如力學、水利、化工等)較強,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等)次之,而在計算機、通信、電子和控制等領域依然任重而道遠。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因素影響學校的發展,如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大連三面環海,輻射能力有限);教育氛圍較江浙一帶要弱(政府的教育投入和居民的成才率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多個校區辦學,且相距較遠,分散了資源,增加了困難;與遼寧省和大連市的關係等。遼寧省省長陳政高表示大連理工大學不是領軍大學,省、部將一起把它搞上去。[46]學校現在正以「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加緊發展[47][48][49]。
《大連理工大學「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的學科定位[50] |
---|
2.提升傳統優勢學科水平 ……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力學…… 3.強化理科比較優勢 ……繼續加強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等特色學科專業建設…… 4.提升人文與社會科學學科整體水平 …… 5.謀劃和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學科發展 ……着力發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學科,促進傳統學科向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製造、高性能計算、信息網絡、生命科學、空天海洋地球科學等領域拓展……促進材料、電子、信息、計算機與控制、軟件工程、生物醫學等相關學科快速發展…… |
下面列表羅列了大連理工大學的部分教授。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