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又稱羅斯福丘吉爾聯合宣言[原創研究?],由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於1941年8月13日在大西洋北部紐芬蘭阿金夏海灣的奧古斯塔號軍艦簽署,並在14日公布。[1]憲章宣布了民族自治、領土完整、經濟國際主義、社會安全、縮減軍備以及國際合作等八個原則,並決心以此作為重建戰後世界和平和秩序的政策依據。[2]它作為英美兩國聯合宣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雖不具約束力,但標誌着英美兩國在政治上結成了同盟,也對後來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以及聯合國的成立都產生了重要影響[3]。
該文件全文共8條,宣佈兩國不追求領土或其他方面的擴張,不承認法西斯通過侵略造成的領土變更,尊重各國人民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恢復被暴力剝奪的各國人民的主權,各國在貿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國家在經濟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毀納粹暴政後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國必須放棄武力削減軍備,解除侵略國家的武裝。[4][5]大西洋憲章的精神後來寫入了聯合國憲章。
大西洋憲章具體內容如下:
英國首相丘吉爾對於印度民族主義政治家把憲章視為民族獨立的支持,他向議會保證憲章只適用於那些被軸心國政府占領的國家,英國的自治領與殖民地不在民族自決的範圍之內。[6]
羅斯福公開宣稱憲章是面向全世界,美國可以善意地幫助英國抗擊納粹德國的侵略,但這不會用來幫助維護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
美國外交官薩姆納·威爾斯認為憲章對全世界都適用,承認任何民族有獲得自由和解放的權利,堅決支持通過國際化來改革殖民制度的做法。
斯大林領導的蘇聯政府表示支持。在1941年9月的倫敦盟國政府代表的一次全體會議上,蘇聯駐英大使伊凡·邁斯基在宣布本國接受憲章的「基本原則」時,說明「蘇聯保障所有民族的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權力,以及所有民族為了促進經濟和文化繁榮,按照它們自己認為合適和必要的方式建立社會秩序和選定政府形式的權利」。同時宣布,「遵循自決權原則、主權原則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則,並堅持每一國家有權建立其所認為必要的社會制度和選擇其所認為必要的政府形式」。
國共兩黨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一憲章「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贊同憲章中提倡的「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所賴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權利。針對憲章中民族自決權原則所涉及對象的局限性,王寵惠提出的3條補充意見中強調:「大西洋憲章,尤其是關於各侵略國武裝解除及各國與各民族自決等原則,一律適用於全世界」;「各民族及各種族一律平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