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梵語: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經(1般若部、2寶積部、3大集部、4華嚴部、5涅槃部)涅槃部的第一位。
大乘佛教的涅槃經與《阿含經》中的涅槃經(巴利經藏的大般涅槃經、長阿含遊行經等)有一樣的名稱,兩者背景同為釋迦牟尼佛在般涅槃(入滅捨壽)前開示教法,但旨趣與情節不同。大乘涅槃經的要旨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1]。
講述《大般涅槃經》的法師稱為「涅槃師」,在南北朝至初唐時期極為盛行。
歷史
學者一般相信,大般涅槃經的核心部份於公元2世紀至3世紀間,在南印度結集而成。[2][3]
在3世紀時,由法顯首次在中國譯出。最早只有「前分」或「初分」(相當於法顯本,或曇無讖本的前十卷)[4],後曇無讖由于闐取回後三十卷,稱作「後分」,形成四十卷本[5][6]。
版本
梵文原本已遺失,在20世紀初發現數個殘片,殘片內容合計不到40卷本的百分之一,但可以對照漢譯本。
- 日本高野山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在日本高野山發現梵文殘片,轉寫為拉丁字母後出版。
- 英國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所屬印度事務部圖書館中收藏,編號為No.143. SA.4。原在中國和闐出土,1903年前後被英國駐喀什噶爾中國事務特別助理收購,送回英國,由英國學者研究後出版。稱為Hoernle Manusc。此外,還有另一個殘片,編號Kha-i-89。
- 俄國聖彼德堡
收藏六個殘片,稱為Petrovsky藏品,由沙俄駐喀什噶爾領事,在和闐一帶收購。由學者G.M. Bongard-Levin研究後出版,其中一個殘片可與英國編號Kha-i-89拼成一頁。
- 慧嚴、慧觀、謝靈運,據法顯本與北本,會集成《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又稱南本。劉宋元嘉十三年(436)出。
藏傳本有二本
- 一由勝友(Jinamitra)、智藏(Jñānagarbha)和天月(Devacandra)所譯,時間可能是在9世紀,由梵文本譯成,相當於「初分」本。
- 另一譯本由曇無讖本轉譯成藏文,時間約在11世紀。
蒙文譯本由藏譯本轉譯為蒙古文。
20世紀初,德國考古學者在新疆吐魯番發掘出大量文書,其中有由粟特文的大般涅槃經殘片。由F. W. K. Müller研究、轉寫後出版,收錄於Soghdische Texte.Ⅱ中。F. W. K. Müller認為此譯本由曇無讖本轉譯為粟特文,但其中有幾段與漢譯本不同,可能參考了另一個譯本。
《北齊書》記載,齊後主時,曾由劉世清將漢譯本大涅槃經轉譯為突厥文,送給突厥可汗,時間約在6世紀[10]。《隋書》記載,突厥他鉢可汗曾派人至中國求取涅槃經,應是指同一件事[11]。突厥語譯本沒有流傳下來,目前也尚未有考古發現。
內容
大乘「般若」明無我,講「真空」;大乘「涅槃」示真我,講「妙有」。由於此「有」不是對立的現象之有,故稱「妙有」。大乘《大般涅槃經》伸延般若、法華、華嚴等大品類經之思想,以對治認為涅槃是永遠沉寂的消極涅槃觀。大乘《大般涅槃經》是闡釋大乘「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經典。
大乘《大般涅槃經》宣揚的中心思想,其所環繞者原不出於「法身常住」,及「悉有佛性」兩個命題,而這兩個命題,又關連到佛陀的大般涅槃。本經之出,乃是為對治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而產生,其主張肯定佛陀法身永恆存在,決非油盡燈滅而虛無。[12]
經中將涅槃定義為[12]:
- 一、善男子,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夫法性者,無有滅也。(長壽品第四‧卷三‧十四)
- 二、如來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無盡,無盡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決定,決定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相品‧二十二)
- 三、云何名為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為八?一者盡,二善性、三實、四真、五常、六樂、七我、八淨,是名涅槃。(卷二十三‧十)
- 四、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樂我淨。(卷二十三‧十三)
- 五、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為定?一切諸佛所有涅槃常樂我淨,是故為定,無生老壞,是故為定。(卷二十二‧五)
- 六、云何為定?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卷二十‧四)
結構
最早有「河西五門」,出自協助曇無讖譯經的涼州道朗,為初期諸師講習此經的指南。後有「婆藪七分」,源於世親的《涅槃論》,為地論師所用。另在江南又有山門法朗的「興皇八門」說,三論師所憑藉。但於後世傳播較廣的,則為天台五祖章安灌頂的「五門分科」說。
婆藪七分 [13] | 五門分科 [14] | 大般涅槃經 (南本) 三十六卷二十五品 |
大般涅槃經 (北本) 四十卷十三品 |
大般泥洹經 (法顯本) 六卷十八品 |
---|---|---|---|---|
不思議神通反示分 | 召請涅槃眾 | 序品 | 壽命品 | 序品 |
大身菩薩品 | ||||
成就種性遣執分 | 開演涅槃施 | 純陀品 | 長者純陀品 | |
哀歎品 | 哀歎品 | |||
正法實義分 | 長壽品 | 長壽品 | ||
金剛身品 | 金剛身品 | 金剛身品 | ||
名字功德品 | 名字功德品 | 受持品 | ||
四相品 | 如來性品 | 四法品 | ||
四依品 | 四依品 | |||
邪正品 | 分別邪正品 | |||
四諦品 | 四諦品 | |||
四倒品 | 四倒品 | |||
如來性品 | 如來性品 | |||
文字品 | 文字品 | |||
鳥喻品 | 鳥喻品 | |||
月喻品 | 月喻品 | |||
菩薩品 | 問菩薩品 | |||
一切大眾所問品 | 一切大眾所問品 | 隨喜品 | ||
方便修成分 | 示現涅槃行 | 現病品 | 現病品 | (無對應) |
聖行品 | 聖行品 | |||
梵行品 | 梵行品 | |||
嬰兒行品 | 嬰兒行品 | |||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 |||
離諸放逸入證分 | 問答涅槃義 | 師子吼品 | 師子吼菩薩品 | |
慈光善巧住持分 | 折攝涅槃用 | 迦葉品 | 迦葉菩薩品 | |
顯相分 | 憍陳如品 | 憍陳如品 |
註釋
考證
本經之編集,據橫超慧日先生所考,曾經有過大約七次或八次的增編。其所以不能完全統一它的思想理路,自是與此逐漸增編的原因有關。經中之矛盾思想,有時極為尖銳,例如沙門四果,在德王品中遭受貶責,於四依品中卻特為稱讚。以大乘經典之發展史看,本經之出,晚於般若、法華、華嚴等大品經類[12]。
根據《止觀輔行傳弘決》,傳為若那跋陀羅、會寧共譯的《大般涅槃經後分》二卷(又稱新後分、茶毗分)本入偽目,至大唐刊定始入正經[15]。另外「東塔律宗」懷素律師按「佛物得買供養具」認為茶毗分恐非真[16]。
天台宗又以《像法決疑經》為《大般涅槃經》之結經,往往引用之。《開元釋教錄》則列《像法決疑經》於偽妄亂真錄,因此刻本藏經皆不收。
圖片
-
杭州中國國家版本館大般涅槃經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