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灣(俄語:Залив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羅馬化:Zaliv Petra Velikogo),滿清時稱塔陽鄂薩哈灣[1][2],位於濱海邊疆區的南部,是日本海最大的海灣[3]。它是俄羅斯的內水[4][5][6]。
彼得大帝灣 Залив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 |
---|---|
塔陽鄂薩哈灣 | |
位置 |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 |
座標 | 42.632°N 131.779°E |
最大長度 | 200公里(120英里) |
最大寬度 | 115公里(71英里) |
表面積 | 9,000平方公里(3,500平方英里) |
平均深度 | 48公尺(157英尺) |
鹽度 | 33‰ |
岸長1 | 960公里(600英里) |
1岸長衡量標準不定。 |
歷史
1851年,一艘法國捕鯨船在波西耶特灣過冬。次年,派遣加斯頓·德·羅克茂雷爾指揮卡普里西奧斯號護衛艦探索濱海邊疆區的南岸,西方人由此第一次知道了這個海灣。1856年,梅指揮的溫徹斯特號和弗里曼指揮的巴拉寇塔號對該灣作調查,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灣。1859年,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率7艘船組成的探險隊探險了這片海岸。他們對許多有非俄地名的地方重命名了俄化的地名,包括以彼得大帝重命名了彼得大帝灣[7][8]。
1860年,大清帝國割讓此地予俄羅斯帝國。在此後的三年裡,軍事水文測量員瓦西里·馬特維耶維奇·巴布金繪製了日本海沿岸濱海邊疆區直到朝鮮邊境的地圖。1865年,第一張帶有完整地名的彼得大帝灣地圖發行[9]。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該灣內的港口遭到日軍轟炸。
它現在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和重要駐紮地。並且每年都舉辦帆船賽彼得大帝灣杯。
水文
彼得大帝灣長200公里,寬115公里,面積9,000平方公里,深48米,岸長960公里[10]。它西界是圖們江口,東界是波沃羅特內角[11]。
海岸線曲折,形成了波西耶特灣、斯拉維揚卡灣、阿穆爾灣、烏蘇里灣、斯特列洛克灣、沃斯托克灣、納霍德卡灣等海灣。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大卡緬、福基諾等城市分布在岸邊。海灣內有13個島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共有36座大大小小的島,如俄羅斯島、波波夫島、列伊涅克島、里科爾德島、莫伊謝耶夫島、富魯格爾姆島、阿斯科爾德島、普提雅廷島、扎克當尼島等島和里姆斯基科爾薩科夫群島、兩兄弟群島等群島。
它是300多種魚類的棲息地,另有150多種南方魚類隨水域變暖而進入[12][13]。冬季,阿穆爾灣的頂部和東海岸、烏蘇里灣、斯特列洛克灣和納霍德卡灣的山峰以及彼得大帝灣西海岸的封閉海灣會形成流冰。到冬季結束時,流冰覆蓋次生海灣的水域和彼得大帝灣開闊水域的很大一部分[14]。波西耶特灣中的波西耶特港和扎比魯諾港是俄羅斯最南端的不凍港。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