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馬紐埃爾·羅布萊斯(法語:Emmanuel Roblès,1914年5月4日—1995年2月22日),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小說家暨劇作家。在小說創作方面,他的長篇小說《城市的高地》反映了阿爾及利亞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獲得費米娜獎,此外還寫過《威尼斯的冬天》和《諾爾瑪或無盡流亡》等長篇小說[1]。在劇本創作方面,他以委內瑞拉人民爭取獨立為題材的劇本《蒙塞拉》上演後反響巨大,至今已經被翻譯成二十餘種語言[2]。其作品被研究者認為結合了才華和力量,尤以塑造女性人物見長[3],充滿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4]。
埃馬紐埃爾·羅布萊斯生長在阿爾及利亞奧蘭的一個西班牙裔家庭,父親是個泥瓦匠,在羅布萊斯出生之前三個月就死於斑疹傷寒。羅布萊斯由祖母和母親撫養長大,他在當地讀中學,和後來成為畫家的安托萬·馬丁內斯是同學,後者還畫過他的肖像[5]。1934年,從阿爾及爾師範學校畢業的羅布萊斯參加了阿爾及利亞青年代表團,到歐洲各國家包括蘇聯參觀。1935年夏天,讀到安德烈·馬爾羅的《征服者》、《人的命運》等作品的羅布萊斯渴望目睹中國的變化,他從馬賽出發舟行到越南,一直向北旅行到中國昆明。他本來希望繼續北上,但因病不得不折返,深感遺憾[4]。
1936年他積極投入西班牙人民陣線組織的活動中。他曾在卜利達當兵和阿爾及爾當兵。1937年9月他在演出時結識阿爾貝·加繆,發現兩人志趣相投,從此成為終生好友。1938年他用埃馬紐埃爾·奧克斯的筆名發表第一部小說《行動》,不久他和加繆一起在奧蘭辦《海岸》雜誌,還為加繆的《阿爾及爾共和報》撰稿。他也是首位翻譯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卡詩歌的法國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羅布萊斯的研究,他於1943年成為戰地記者。他曾前往科西嘉、撒丁島等地採訪,還參加過對意大利北部和德占亞德里亞海島嶼的轟炸行動。1943年他曾在一次抓捕德軍飛行員的行動中左臂受傷[2]。
1946年4月,羅布萊斯退伍,之後在多份報紙比如《戰鬥》、《法國航空》工作。1947年,羅布萊斯回到阿爾及爾,創建了文學雜誌《熔爐》。同年,他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劇本《蒙塞拉》。劇本在阿爾及爾和巴黎同日上演,引起轟動。1951年羅布萊斯出版《地中海叢書》,並在此期間扶助了地中海地區作家如穆魯德·斐拉文(Mouloud Feraoun),穆罕默德·狄布 (Mohammed Dib)等北非青年法語作家[6]。1954年他前往墨西哥旅行,後來將經歷寫成長篇小說《刀叢血花》。
1956年,羅布萊斯參與阿爾及利亞國內停戰委員會。1957年他前往日本,回國後寫了《四月的人》。1958年由於阿爾及利亞戰爭規模擴大,羅布萊斯被迫移居法國,繼續致力於出版非洲青年作家的作品[1]。1960年1月4日,加繆因車禍去世,羅布萊斯回憶加繆時曾說道:「停放加繆遺體的房間的門是由我關上的……不過,我不贊同加繆的哲學,對我來說那太悲觀了。」[4]
1973年,羅布萊斯被選為龔古爾學院院士,替代去世的羅蘭·多熱萊斯(Roland Dorgelès)[2]。1981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要公演《蒙塞拉》,羅布萊斯受中國戲劇家協會的邀請來到中國。1983、1984年他又兩次來華,後一次他還到西藏旅行,並於1986年發表進藏行紀《西藏之行》。1995年2月,羅布萊斯完成《加繆,太陽兄弟》,將手稿送交出版社後,在家門口摔倒,猝然離世[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