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第1屆美國總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喬治·華盛頓(英語: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陸軍總司令。於1789年成為首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同時亦為全世界首位以「總統」為稱謂之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均獲得全體選舉人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至1797年,為至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選舉人團支持而當選的美國總統。
喬治·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 | |
---|---|
第1任美國總統 | |
任期 1789年4月30日[nb]—1797年3月4日 | |
副總統 | 約翰·亞當斯 |
前任 | 職位創立 |
繼任 | 約翰·亞當斯 |
第7任美國陸軍高級軍官 | |
任期 1798年7月13日—1799年12月14日 | |
總統 | 約翰·亞當斯 |
前任 | 詹姆斯·威爾金森 |
繼任 |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
大陸軍大陸軍總司令 | |
任期 1775年6月15日—1783年12月23日 | |
指定 | 大陸會議 |
前任 | 職位創立 |
繼任 | 亨利·諾克斯(陸軍高級軍官) |
第14任威廉瑪麗學院校長 | |
任期 1788年4月30日—1799年12月14日 | |
總統 | 詹姆斯·麥迪遜 |
前任 | 理查德·泰里克(1776年) |
繼任 | 約翰·泰勒(1859年) |
大陸會議代表 來自弗吉尼亞 | |
任期 1775年5月10日—1775年6月15日 (第二屆) | |
前任 | 職位創立 |
繼任 | 托馬斯·傑斐遜 |
任期 1774年9月5日—1774年10月26日 (第一屆) | |
前任 | 職位創立 |
繼任 | 職位廢除 |
弗吉尼亞市民院議員 | |
任期 1758年7月24日—1775年6月24日 | |
前任 | 休·韋斯特(英語:Hugh West) |
繼任 | 職位廢除 |
選區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英屬美洲弗吉尼亞殖民地威斯特摩蘭縣 | 1732年2月22日
逝世 | 1799年12月14日 美國弗吉尼亞州弗農山莊 | (67歲)
死因 | 會厭炎和低血容量減少 |
墓地 | 弗吉尼亞州弗農山莊華盛頓家族墓 |
國籍 | 美國 |
政黨 | 無黨籍 |
配偶 | 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 |
獲獎 | 國會金質獎章 國會致謝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大不列顛王國 美國 |
服役 | 弗吉尼亞軍團 大陸軍 美國陸軍 |
服役時間 | 民兵:1752年-1758年 大陸軍:1775年-1783年 美國陸軍:1798年-1799年 |
軍銜 | 弗吉尼亞軍團上校 大陸軍上將 美國陸軍中將 合眾國特級上將 (1976年追授) |
指揮 | 弗吉尼亞殖民地團 大陸軍 美國陸軍 |
參戰 | 法國-印第安人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
各地用詞差異 | |
中國大陸 | 喬治·華盛頓 |
臺灣 | 喬治·華盛頓 |
港澳 | 佐治·華盛頓[1] 喬治·華盛頓[2] |
新加坡 | 喬治·華盛頓 |
馬來西亞 | 喬治·華盛頓 |
^ 1789年4月6日美國國會計算出選舉人票並確認當選總統,同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
華盛頓早年曾於英軍服役擔任軍官,並參與七年戰爭北美戰線,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於1783年回到維農山莊恢復平民生活。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開國元勛」[註 1]之一。
華盛頓同時在 1789 年通過和批准《美國憲法》以取代《邦聯條例》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華盛頓同樣是具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儘管華盛頓私下表達過對奴隸制的不滿,但去世前仍然是擁有317個黑奴的大奴隸主。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下令組織了沙利文遠征,進攻易洛魁聯盟中除塔斯卡洛拉和奧奈達外的其餘四部落[3],易洛魁人稱呼他「城鎮摧毀者」,並被批評為積極參與對北美原住民的種族滅絕[4]。
依據儒略曆,華盛頓出生於1732年2月11日。而依據格里高利曆,華盛頓則出生於1732年2月22日。在他出生時,英格蘭的新年開始於3月25日(天主報喜節),也因此會有不同的生日出現。他的出生地點是威斯特摩蘭縣的一個大農場。華盛頓的家族名稱出自距離英格蘭東北不遠的泰恩-威爾郡的華盛頓村。在1500年,華盛頓家族遷移到北安普敦郡。華盛頓的祖先有些名望,曾有個祖先被稱為「紳士」。後來亨利八世賜給這個家族以土地,其成員擔任過各種不同的官職。但是隨着英格蘭清教徒革命,家庭財產敗落,華盛頓的曾祖父約翰·華盛頓於1657年移民至維吉尼亞。在今北安普敦郡蘇爾格雷夫的祖屋作為華盛頓紀念館保留至今。
華盛頓是他父親第二次婚姻裡最年長的孩子,他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勞倫斯和奧古斯汀,和其他四名同胞弟妹:貝蒂、薩母耳、約翰·奧古斯汀和查理斯。華盛頓的父母是奧古斯丁·華盛頓和瑪麗·鮑爾·華盛頓,都是英國後裔。華盛頓的父親是維吉尼亞州一個蓄奴的大農場主,他也曾試著進行開採鐵礦的事業。以紳士階級來說,比較起週遭的農場主,他們還不算是真正富有的。他的幼年時間,多半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對面的拉帕漢諾克河畔的費里農莊(Ferry Farm)度過。華盛頓父親的資產之一,便是後來被改名為弗農山的一座大莊園。
華盛頓從7歲到15歲,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最初在本地教堂司事那裡上學,後來在一位名叫威廉斯的老師那裡上學,他的一些作業本至今仍受保留,他在實用數學,包括計量、幾種測量的方法和對測量有用的三角學方面十分精通。他學習幾何,還學習一點拉丁文。同時在那個時期,華盛頓還閱讀一些英國名著。
華盛頓的哥哥奧古斯汀曾擔任由英國上將所指揮的步兵團的軍官,參加詹金斯的耳朵戰爭。之後華盛頓父親的去世讓家族陷入經濟困難,因此華盛頓無法像兩名年長的哥哥一樣前往英格蘭受教育,只得放棄原本由勞倫斯所安排,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見習軍官的機會。於是華盛頓一生都沒有到過歐洲。
華盛頓接著成為亞歷山德里亞的消防隊員。在1774年,由於他和一家消防器具公司的友好關係,他自費購買一具當時非常先進的消防器材,捐贈給市鎮使用,這具器材今天仍可以在亞歷山大市的博物館看見。[6]
華盛頓在他哥哥勞倫斯的引介下,接下薪水豐厚的測量師工作,並參與維吉尼亞民兵的工作,他將當時的收入購買農地。在勞倫斯死於肺結核後,其民兵領袖職缺部份為華盛頓所繼承,華盛頓自此成為維吉尼亞民兵的少校。
華盛頓22歲時,無意間成為英法北美戰爭的導火線之一。這場殖民地所參加的第一場戰爭起源於1753年,法國人開始在當時屬於維吉尼亞州領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y)建立許多堡壘,這是法國人的戰略之一。法國人得到當地原住民的支持,試圖阻止英國人繼續向西擴張,侵略其在美洲的殖民地,並阻擋殖民地內的英國軍隊。維吉尼亞州的總督是羅伯特·丁威迪,當時擔任少校的華盛頓替他向法國指揮官遞交最後通牒書,要求法國人離開。華盛頓將過程透露給當地的報紙,而他也因此成為傳奇人物。但法國人拒絕撤離,因此在1754年,丁威迪派遣剛升遷中校的華盛頓,率領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前往俄亥俄谷地攻擊法國人。華盛頓率領軍隊伏擊一支由法裔加拿大人組成的偵查隊,在短暫的戰鬥後,華盛頓的印第安人盟友塔納洽里森族人殺害法國指揮官朱蒙維拉,接著華盛頓在那裡建立一座名為「必需堡」的堡壘,但在數量更多的法軍和其他印地安人部隊進攻下,這座堡壘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投降時,華盛頓簽下一份承認他"刺殺"法軍指揮官朱蒙維拉的文書(因為這份文書用法文寫成,華盛頓看不懂),而這份文書導致國際間的事變,成為法國印地安人戰爭的起因之一。這場戰爭也是七年戰爭的一部分。
在同意一年之內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後,華盛頓稍後被法國人釋放。
華盛頓一直渴望加入英國軍隊,但當時殖民地的居民都對此不感興趣。他在1755年終於等到機會,當時英軍發動遠征,試著重新奪回俄亥俄谷地。遠征行動在莫農加希拉戰役(Battle of the Monongahela)中遭受災難性結果。相當不可思議地,華盛頓的外衣被四發子彈擊穿,但他仍毫髮無傷,同時在炮火中冷靜地組織軍隊撤退。在維吉尼亞州,華盛頓成英雄人物,雖然戰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他繼續領導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好幾年。在1758年,他隨著John Forbes將軍展開另一次遠征,成功將法軍驅離杜根堡堡壘。
華盛頓最初軍事生涯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正規的英軍軍官—而不僅是殖民地民兵的軍官。但他一直未獲升遷,因此他在1759年辭去軍職,並與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華盛頓結婚,她是一名已經育有兩個小孩的富有寡婦。華盛頓和她一起撫養這兩個小孩:約翰·帕克·卡斯蒂斯和馬莎·帕克·卡斯蒂斯,稍後他還撫養她的兩名孫子女,但華盛頓從未有親生子嗣。新婚後,他們搬到弗農山居住,過着紳士階級、農夫和蓄奴主的生活,他並當選維吉尼亞當地的下議院議員。
在1774年,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前往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由於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政府關閉波士頓港,而且廢除麻薩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權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於列克星頓和康科特與英軍開戰後,華盛頓穿著軍服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唯一一個這麼做的代表,表示他希望帶領維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麻薩諸塞州的代表約翰·亞當斯推薦他擔任所有殖民地的總指揮官,並稱他擁有「擔任軍官的才能……極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質」。因為亞當斯了解到,確保南方的殖民地能與北部殖民地合作,順利組成大陸軍團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薦一個南方殖民地人士擔任總指揮官。華盛頓在1775年6月15日,經由大會選舉無異議支持成為總指揮官,雖然很捨不得離開心愛的維吉尼亞家園,華盛頓還是接受指揮官職位,並宣稱「我不認為我能勝任這個指揮官的光榮職位,但我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職位」。華盛頓並宣稱,除了必要的開支外,不須付給他任何額外報酬。就這樣,華盛頓於7月3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擔任全殖民地軍隊的總指揮官。
華盛頓在1776年進攻波士頓,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羅加堡壘所奪取的火炮陣地,而得以俯瞰整個波士頓港,最後將英軍逐出波士頓。英軍指揮官威廉·何奧下令英軍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前往紐約市,預期英軍將發動攻勢。擁有壓倒性軍力的英軍於8月展開攻勢,而華盛頓所率領的撤退行動卻相當笨拙,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在8月22日輸掉長島戰役,不過得以撤退大多數的軍隊回到大陸。在接下來又輸掉幾次戰役,使得軍隊倉促的撤離新澤西州,此時美國革命的未來岌岌可危。
在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華盛頓重整旗鼓。在這場新澤西州的特倫頓戰役中,他領導大陸軍跨越德拉瓦河,突襲黑森僱傭軍的兵營。並接著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率領的英軍發動突襲,這次奇襲振奮了支持獨立的殖民地陣營的士氣。
在1777年夏天,英軍發動了三路並進的攻勢,一路由約翰·伯戈因率領從加拿大向南進攻,一路由威廉·何奧率領攻擊當時殖民地的首都費城。而華盛頓撤往南方,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役中遭受慘敗。為了擊退英軍而發動的日耳曼敦戰役,則因為濃霧和軍隊的混亂而告失敗。華盛頓和他的軍隊只得撤回環境惡劣的佛吉谷,艱難的渡過冬天。
在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陸軍(和政治上的革命運動也是)戰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損和惡劣的生活環境。但華盛頓依然堅定著指揮軍隊,並持續向後方的殖民地大會要求更多補給,使大陸軍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漸恢復士氣。2月時,一名曾服役於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前來佛吉谷,自願幫忙訓練華盛頓軍隊,以使他們能在戰場上能和英軍相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訓練改進戰術和作戰紀律,大幅增進殖民地軍的戰力,使殖民地軍得以擺脫烏合之眾的狀態。在佛吉谷的訓練告一段落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煥然一新。
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於1778年6月28日的蒙茅斯戰役中,攻擊從費城前往紐約的英軍,與英軍打成平手,但英軍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圖於是失敗。由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加上一年前於薩拉托加戰役中擊敗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情勢逐漸好轉,而法國看到分裂第一大英帝國的機會,決定正式與美國結盟。
在1778年後,英軍最後一次的試著分離殖民地,這次英軍集中於南方地區。華盛頓的軍隊並沒有直接攻擊他們,而是前往駐紮位於紐約的西點軍事基地。在1779年,華盛頓命令5分之1的大陸軍展開沙利文遠征,對那些與英軍結盟且常攻擊大陸軍前線堡壘的易洛魁聯盟的6個部落的其中4個發動攻勢。並沒有戰鬥發生,不過至少摧毀40個易洛魁村莊,使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遠離開美國,向北遷徙至加拿大。
1781年,大陸軍以及法國陸軍和海軍一同包圍康沃利斯在約克鎮的軍隊,華盛頓迅速前往南方,於10月17日接掌指揮大陸軍和法軍,繼續圍城戰鬥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過康沃利斯的投降寶劍。儘管英軍仍在紐約市和其他地點活動直到1783年,這場戰役還是成了獨立戰爭最後一場主戰役。
接著於1783年,隨著巴黎條約的簽署,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華盛頓隨後解散他的軍隊,並在新澤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隨他多年的士兵們發表精彩的告別演說[7]。幾天後,英國人從紐約市撤退,華盛頓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他於12月4日在紐約市發表正式的告別演說。
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向邦聯議會辭去他在軍隊裡總司令的職務,邦聯議會稍後並在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議院召開會議。這對於新生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先例,避免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華盛頓堅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沒有人可以在美國籍著軍事力量、或只因為他出生貴族而奪取政權。
華盛頓接著返回弗農山的莊園,就在1783年聖誕節前夕傍晚抵達家門。自從1775年因戰爭離開心愛的家園後,他都一直沒有機會回家。在門口歡迎他的人,是他之前曾向其許諾過會在8年內返家的妻子,以及4個已經能夠走路的孫子女,全都在他離家的這段時間出生。戰爭也帶走他所扶養的繼子約翰的性命,於1781年在約克鎮的一次行軍裡發燒過世。
當華盛頓離開軍隊時,他在大陸軍團裡的最終頭銜是「將軍和總司令」。
1787年,華盛頓主持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他並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的威望維持會議的秩序,並讓代表團能專注於討論上。在會議後,他的威望使得包括維吉尼亞州議會在內的許多人相信這個會議的成果,而支持美國憲法。
華盛頓的莊園廣達8000英畝(32平方公里),如同當時其他許多農場主一樣,儘管擁有大量土地,華盛頓手上的現金都不多,常常四處借貸。在後來他成為總統時,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首都紐約。
華盛頓在1789年經過選舉團投票無異議的(獲得全部的選舉人票)當選總統,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無異議投票當選的總統(並在1792年再次達成)。第二名獲得34票的約翰·亞當斯則當選副總統。第一屆美國國會代表會議(First United States Congress)投票將付給華盛頓25,000美元的年薪—這在1789年是個很大的數目。當時,華盛頓大概是全美國最富有的人了,他在西部的土地有非常大的潛在價值—不過在那時都是空地一片。他婉拒他的總統薪水,這也是他被視為古羅馬公民英雄辛辛納圖斯的形象的一部分—將承擔政務看作公民義務的市民。但在國會的要求下,他最終接受薪水,為了不開創一個"總統是經濟獨立的,應該無償服務的先例。"在總統就任的儀式中,華盛頓非常謹慎地確保儀式場面的規模和裝飾儉樸得符合共和國的標準,而不會超過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室。
華盛頓的妻子瑪莎對他當選總統相當失望,她只希望能和華盛頓在弗農山維持平靜的生活。不過她還是承擔起第一夫人的職責,開放客廳並負責安排每週和達官顯貴的晚宴,使晚宴能搭配得上總統的身份。
在華盛頓擔任總統的初期,他只個別地與他的顧問會面,1791年,開始定期地和全體內閣成員與會。每當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主張,應該建立全國性的信用機構並構成金融力量強大的國家時,托馬斯·傑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總是反對他,而華盛頓必須時常調解兩方的意見。最後往往是漢密爾頓在爭論中獲勝,而且華盛頓指責當時由傑斐遜和麥迪遜所支持的名為民主—共和主義社會(Democratic-Republican societies)團體的危險性時,漢密爾頓則被擁立為聯邦黨的領導人。
1791年,當國會通過增加蒸餾酒的貨物稅率時,引發許多抗議行動。1794年,在華盛頓指示抗議者應該前往地方法院後,抗議活動卻激化為大規模的暴動。於是在8月7日華盛頓向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亞州和其他州請求頒布民兵法以徵召民兵。在徵召一萬多名民兵後,他便直接帶兵前往暴動地區鎮壓暴動,使得他成為唯一一個在任期內親自率領軍隊的美國總統。平亂中死了幾個人但並沒有戰爭發生,但華盛頓堅強的表現直接展現新政府的權威。這也是聯邦憲法頒布以來,聯邦政府首次動用軍隊以維持地方的秩序。
在美國自從革命戰爭以來,通常稱為西北地界的地區,原本住在那裡的印地安人仍常與白人爆發衝突,在西北印地安人戰爭(Northwest Indian War)中,印地安人戰勝白人,直到1794年的鹿寨戰役(Battle of Fallen Timbers)中被白人擊敗為止。
1793年,革命後的法國新共和黨政府派遣外交官埃德蒙·查爾斯·熱內至美國,熱內試著唆使美國輿論同情法國,以合力對抗英國,法國政府更授權他向美國船隻頒布捕押特許證,允許船隻捕押與法國為敵的他國船隻。熱內的作為迫使華盛頓要求法國政府把他撤回。
1794年12月9日,在美國派出首席法官約翰·傑伊前往倫敦談判後,美英兩國簽定以他為名的傑伊條約,條約裡試圖劃清自從革命戰爭到美國獨立以來兩國間一直拖延的問題,好增進兩國間的關係。主張親法國派的傑斐遜等人極力批評條約,但華盛頓和漢密爾頓則表示支持,之後國會也通過條約的簽定。條約規定英國必須撤離他們在五大湖的堡壘,這也對後來對英國的1812年戰爭產生影響。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利用他在聯邦政府內的任命權,任命許多他的好友擔任政府職位,因此由他領導的聯邦黨羽翼漸豐,稍後在1796年由聯邦黨推舉的副總統約翰·亞當斯也當選總統。華盛頓自身相當反對這種黨派政治,因此從不表態支持任何政黨。儘管華盛頓較偏向支持漢密爾頓而不是傑斐遜派的政策,但他從未公開表態過。因此,可以說華盛頓在當時是沒有黨派立場的,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是唯一一個無黨籍的美國總統。
儘管華盛頓相當不情願,他還是被選為第二任總統。不過華盛頓堅持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因此寫下美國總統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的不成文慣例。一直到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打破慣例,但在小羅斯福死後,這個慣例正式寫入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
1797年,華盛頓任期屆滿,發表由漢密爾頓撰寫的告別辭,這份離職演說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影響力的政治演說之一。在演說中,他闡述過份的黨派偏見可能對國家造成的不良影響,他呼籲人們拋棄黨派之爭,團結起來為增進公眾利益而努力。他並主張美國應該避免受到他國的干涉,因為美國應該只專注於美國人的利益。他建議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保持友誼和貿易關係,並應該避免牽扯進歐洲戰爭。他認為應該避免與某國家保持長期的同盟關係,並指出應該注意當時美法間的結盟。華盛頓的離職演說成為美國人對政治的準則,尤其對於之後的世代而言,每當發生關於美國的外交政策應該維持中立與否的爭論時,華盛頓的演說便成為主張維持中立者最有力的引言,一直到1949年美國開始主導與其他國家結盟為止。
在約翰·亞當斯的就職典禮上,據說華盛頓還和亞當斯耳語道:「現在我離職了,換你做總統。讓我們等著瞧誰比較喜歡這工作吧!」。華盛頓之後拒絕離開總統辦公室,直到副總統亞當斯到達,樹立只有正副總統都到齊時,才能讓出總統職位的慣例。接著,華盛頓步出辦公室,恢復公民的身分。
職位 | 姓名 | 任期 |
總統 | 喬治·華盛頓 | 1789–1797 |
副總統 | 約翰·亞當斯 | 1789–1797 |
國務卿 | 托馬斯·傑斐遜 | 1789–1793 |
埃德蒙·倫道夫 | 1794–1795 | |
蒂莫西·皮克林 | 1795–1797 | |
財政部長 |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 1789–1795 |
小奧立弗·沃爾科特 | 1795–1797 | |
戰爭部長 | 亨利·諾克斯 | 1789–1794 |
蒂莫西·皮克林 | 1795–1796 | |
詹姆斯·麥克亨利 | 1796–1797 | |
司法部長 | 埃德蒙·倫道夫 | 1789–1793 |
威廉·布拉德福德 | 1794–1795 | |
查爾斯·李 | 1795–1797 | |
郵政部長 | 塞繆爾·奧斯古德 | 1789–1791 |
蒂莫西·皮克林 | 1791–1795 | |
約瑟夫·哈伯沙姆 | 1795–1797 |
身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任命幾乎全數的最高法院法官,同樣的數量只有被任期長達4任(1933年—1945年)的羅斯福達到過。華盛頓推薦以下法官任職美國最高法院:
兩屆總統任期屆滿後,華盛頓拒絕競選連任:「我走在尚未踏實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為將可能成為以後歷屆總統的先例。」他向美國人民解釋,「你們再繼續選我做總統,美國就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了」。[8]
自從1797年3月4日退休後,華盛頓帶著輕鬆的心情回到弗農山。他在那裡建立蒸餾室,並成為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1798年便生產1萬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美元的利潤。
1798年,由於戰爭逼近,為了警告法國,華盛頓被新總統約翰·亞當斯任命為美國陸軍的中將(在當時這是軍中最高的階級)。這只是象徵性的任命,華盛頓並沒有真的服役。
1799年,美國即將再次舉行總統競選,聯邦黨人因為黨內分歧和聲望日下,希望華盛頓再次出來競選,但是華盛頓在致喬納森·特朗布爾州長的信中拒絕了:「一旦我這樣做將是可恥的,因為儘管這是我國同胞的願望,而且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當選並任職,但另一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卻會因此去職……如果我參加競選,我就會成為惡毒攻擊和無恥誹謗的靶子,不但會被加上搖擺不定的罪名,而且還會被誣為懷有野心,一遇時機便爆發出來。總之,我將被指責為昏聵無知的老糊塗。」[8]
其後華盛頓染上感冒,引起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不過病情並不算太嚴重,醫生對其採用放血療法,結果,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享壽六十七歲。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9][10]。
華盛頓死後,他昔日的革命戰爭夥伴,國會議員哈利·李(即美利堅聯盟國名將羅伯特·E·李之父)對他的稱讚相當著名:
他是一個公民,他是戰爭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時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們心目中的第一人。
華盛頓為未來的美國樹立許多的先例,他堅決選擇任滿後和平讓渡總統職位給副總統約翰·亞當斯,這個總統不超過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華盛頓對此後美國總統任期限制最重要的影響,這個慣例直至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時才被打破,其後美國國會1951年通過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把總統任期正式限制於2任。
華盛頓被許多人稱為美國國父,並被視為美國的創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為一個典型的仁慈建國者的形象。美國人談到他時總是稱他為美國國父。他也在邁克爾·H·哈特所著的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中排名26名,並被多數學者們視為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總統。
儘管華盛頓去世時,獲得當時最高的軍銜—三星的陸軍中將,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將軍(從格蘭特開始)獲得和他一樣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軍銜,這看起來就像華盛頓功績不如他們一般。直到1976年國會通過法案,追封華盛頓為「合眾國特級上將」(相當於蘇聯等國的大元帥軍銜),並正式宣布此為是美國最高軍銜,超過以往和未來的所有元帥(五星上將)和將軍。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旣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爲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爲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絶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
(...)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少年華盛頓最流行的故事,大概是他砍掉父親最喜歡的櫻桃樹,並承認自己的過犯:「我不能撒謊,爸。」這個軼事第一次出現在聖公教牧師帕森‧威印(Parson Weems)筆下,威印在華盛頓去世後採訪熟人。威印的故事在十九世紀廣為流傳,原因大概是家長希望兒童能從英雄人物身上,學到道德的重要性。然而,在1890年後,歷史學家發現除了威印自己的報告以外,即威印自稱從老人那裡聽到故事之外,沒有其它證據可以證明確有其事。約瑟夫·羅德曼在1904年稱威印在華盛頓故事上抄襲英國小說,但尚無人發現英國小說中也有類似櫻桃樹的故事,與此題材相關的笑話則是說華父稱讚華誠實品行良好,是因為華當時手執斧頭。[11][12]
喬治·華盛頓與瑪莎的自然家庭關係不錯,和他的侄子與子嗣關係很好,如喬治小弟約翰·奧古斯丁·華盛頓的兒子布什羅德·華盛頓。在叔叔去世前年,布什羅德成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然而,喬治明顯與他的母親瑪麗·鮑爾·華盛頓 (奧古斯丁第二任妻子)處不來,瑪麗為人苛刻,難以相處。[13]
華盛頓年輕時一頭紅髮。[14]流行謠言稱他戴假髮,這是當時的時尚。事實上,華盛頓不戴假髮,他往頭上擦粉,[15]並在許多畫像中有所體現,包括著名的,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尚未完成的畫像《閱覽館畫像》。[16]
華盛頓體力異常充沛。傑斐遜稱其為「他年齡段最佳騎手」,美國人和歐洲人都讚美他的騎術;騎術有助於他狩獵,這是他的愛好。華盛頓也是出色的舞蹈家,常常登台,張口莎士比亞。[17]他喝的不多,能夠準確記錄賭博輸贏,但華盛頓不喜歡酗酒、賭博、抽煙和髒話,當時這都是弗吉尼亞殖民地最常見的癖好。雖然他種植煙草,但華盛頓最終戒煙,並認為酗酒是男人最噁心的壞習慣。就革命後弗吉尼亞社會來說,華盛頓感到很欣慰,因為當時「不大會強迫客人喝酒,將他們灌醉後送回家為榮。」[18]
華盛頓的牙周病困擾其一生。22歲時他掉了第一顆犬齒,等到成為總統時只剩下一顆牙。[19]約翰·亞當斯稱華盛頓嗑巴西堅果時把牙嗑掉,但現代歷史學家發現,華盛頓用氧化汞治療疾病,如天花和瘧疾,可能是導致掉牙的原因。華盛頓有幾套假牙,其中四套是由牙醫約翰·格林伍德製作的。[19]與流行迷信不同,假牙不是由木頭製作的。擔任總統時的那套是由河馬牙和象牙雕刻而成的,用金線套起來。[20]在此之前,他有一套是用真人牙製作的,[21]比如那套從「一些不知名的'黑人'那裡買來的,可能是在1784年從弗農山莊奴隸那裡得到的。[22]牙疼問題時常讓華盛頓疼的要命,不得不吃鴉片酊鎮痛。[23]當他還在任內時,許多畫像都反應出這一病痛的折磨,[23]包括在一美元上的畫像。[16][註 2]
在所有著名的開國元勛中,華盛頓是唯一立遺囑釋放所有奴隸的人。[24]他私下裡反對奴隸制,認為其在經濟上差勁,在道德上敗壞。他承認國民對奴隸制的分歧,認為這是對國家統一的潛在威脅。[25]然而,作為陸軍將軍,制憲大會主席,美國首任總統,他從未公開挑戰奴隸制,[26][27]可能是因為他想要迴避這一問題,避免新共和國爭鬥。[28]
1743年自父親去世後,11歲的華盛頓就繼承10名奴隸。1759年當他迎娶瑪莎·卡斯蒂斯時,他名下的奴隸為36多名,意味着他成了種植園大奴隸主(歷史學家[誰?]定義為南方北部擁有20名奴隸以上)。通過繼承亡夫1/3的遺產,富有的寡婦瑪莎將至少85名「嫁妝奴隸」帶到弗農山莊。利用妻子的巨額財富,華盛頓購置更多土地,將弗農種植園面積翻了三倍,並新添許多奴隸。1774年,他為135名奴隸上稅(這一數據不包括「嫁妝」)。購買奴隸的最後記錄為1772年,爾後他在討債時得到一些奴隸。[29]華盛頓也使用僱工[30]和白人契約勞工;1775年4月,他懸賞追討兩名逃跑的白人契約勞工。[31]
華盛頓在道德和經濟上反對奴隸制。在美國革命前,他對奴隸制沒有表達道德保留。1779年,他告訴弗農山莊的管家稱如果獲勝的話,自己願意在戰爭結束後賣掉奴隸。[32]他總結到在弗農山莊維持數量龐大,日漸老齡化的奴隸人口不掙錢,被迫勞動的人們是不願意全力以赴的。[33]華盛頓依法無權出售「嫁妝奴隸」,由於他們與自己的奴隸聯姻,華盛頓如果將其出售,奴隸家庭就會妻離子散,而他狠不下心。[34]1786年,華盛頓在致信羅伯特·莫里斯時寫道:「活人中沒有誰比我更想看到廢奴計劃了。」[35]
作為總統,1790年遷都至賓夕法尼亞州時,華盛頓購買8名奴隸來為費城總統官邸服務,但賓夕法尼亞州法律規定,任何奴隸在該州住滿6個月,即可獲得自由。華盛頓打擦邊球,稱自己不是賓夕法尼亞州居民,沒有在該州停留超過6個月。[36]當服侍瑪莎的一名奴隸歐尼·賈齊逃跑時,華盛頓抱怨道奴隸「沒有被招惹」就逃了,他悄悄地派人追她。華盛頓無權釋放賈齊,因為這是瑪莎的嫁妝奴隸。瑪莎敦促華盛頓張貼廣告懸賞通緝奴隸,1796年5月24日《賓夕法尼亞新聞》刊登相應的廣告。當她在新罕布什爾被發現時,賈齊稱除非華盛頓一家准許她自由,她才會回來,但請求遭到拒絕。兩年後,她被秘密抓回。[37][38]另一名奴隸赫拉克勒斯是華盛頓在費城總統官邸的廚子,他從弗農山莊逃走,但華盛頓早已察覺。[39][40]最後,華盛頓用德國契約勞工來替代總統官邸的奴隸。
1794年,在計劃退休時,華盛頓開始組織編寫遺囑,以便徹底釋放自己擁有的所有奴隸。[41]約瑟夫·埃利斯撰寫華盛頓的傳記,歷史學家戈登·S·伍德在評論該書時寫道:「他這樣做遭到親屬、鄰里、可能特別是瑪莎的尖銳反對。這是勇敢的舉動,也是他最偉大的遺產之一。」[33]1799年,當華盛頓去世時,317名居住在弗農山莊的奴隸里有123名是華盛頓自己的,154名是妻子的「嫁妝奴隸」,40名是從鄰居那裡租來的。[42]華盛頓遺囑稱在妻子去世後,所有自己名下的奴隸全部獲釋,自己的繼承人不得購買或轉送奴隸,運出弗吉尼亞州。赫拉克勒斯早先逃跑,也獲得大赦。遺囑也叮囑為年輕奴隸提供培訓,為年老奴隸提供養老金。[43]喬治和瑪莎一生沒有釋放任何奴隸,1802年5月22日瑪莎去世時,她名下所有奴隸沒有獲釋。奴隸伊莉莎由孫子喬治·華盛頓·卡斯蒂斯繼承[44],她第一任丈夫所遺留下的奴隸,包括嫁妝奴隸等,都給了她的繼承人。[27]
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就華盛頓的宗教信仰爭論兩百多年。就他一生來看,他與英國聖公宗有聯繫,之後則是美國聖公會。他曾經是亞歷山大費爾法克斯和特魯羅教區教區代表和區長,[45]和弗吉尼亞州所有官方宗教一樣,管理職務要求起誓不會做出違背教會的言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從神學上來講,華盛頓趨向於自然神論。然而,他從未公開發表言論。他常常使用的詞彙如「上帝」或是「天意」,避免使用詞彙「耶穌」或是「基督」。在他的文集中,給印第安人的信件似乎是由副官來起草的。在當時,自然神論是盛行的神學,而不是有組織的宗派,與聖公會無法比較。歷史學家格雷格·佛雷澤認為華盛頓不是自然神論者,而是「神學理性主義者」。這種神學反對基督教的一些核心信條,如基督的神聖性,三位一體和原罪論。然而,與自然神論不同,神學理性主義相信祈禱的力量。[46]歷史學家彼得·A·黎黎貝克認為華盛頓既不是自然神論者也不是「神學理性主義者」,而是相信基督教核心教義的基督徒。[47]
作為軍隊司令和總統,華盛頓強調宗派彼此寬容。他相信宗教對社會秩序、道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他常常參加不同宗派間的禮拜。他鎮壓軍隊中反天主教的活動。[48]
華盛頓私下的敬虔活動得到許多證人證明。[49]
華盛頓常常陪伴他的夫人參加教會禮拜。但第三手報告稱他吃聖餐,[50]但很少參加禮拜。[51][52]他常常與其他非聖餐主義者一道其座離席(在當時頗為盛行),再被教區牧師警告後,他乾脆周日曠課。[53]
契爾諾夫在2010的博客中總結華盛頓的宗教觀點:
就華盛頓的宗教信仰婉轉地說,爭議大了去。在革命戰爭前他是安立甘教徒 – 英格蘭教會成員 – 這意味着在戰爭後,他是美國聖公會員。因此,他顯然是基督徒 ... 他宗教情結很濃,因為雖然他使用的字眼為天意,他常常視天意為生命強大的驅動力,特別是對美國生活。我的意思是,他打所有的勝仗都歸功於天意、將制憲大會的奇蹟歸功於天意、聯邦政府的建立和共和國早期的繁榮也是天意。 ... 在信函中天意頻繁出現,我表示吃驚,設計和目標都是天意,就我而言這聽起來很像宗教 ... 不幸的是,這一問題變得高度政治化。[54]
麥克和亞娜·諾瓦克認為,這可能是「華盛頓就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宗教信仰上故弄玄虛(以及個人隱私),因此所有美國人,在他的時代和後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接近他——感覺像是新共和國的完全成員,彼此平等。」[55]他們總結道:「他是聖公會教出來的,並屬於那裡;而我的觀點是,他認同基督教會常常宣揚的基礎教義,並以自己的理解運用它;沒有在信仰、崇拜方式對其他宗派有任何苛求或是不敬。」[56]
華盛頓在1752年加入共濟會。[57]作為共濟會員,他備受矚目,但很少出席會議。華盛頓被共濟會致力於啟蒙的主張,如理性、邏輯和兄弟情誼所吸引。美國分會沒有像歐洲分會那樣反教職人員,所以沒有那麼多爭議。[58]1777年,弗吉尼亞分會推舉華盛頓為大師;然而,華盛頓謝絕,稱主要精力放在領導大陸軍隊革命。由於他從未成為大師,他也不認為有資格成為大師。[59]1788年,華盛頓在經過個人許可下,被任命為弗吉尼亞第22分會大師。[6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