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國波斯語قراخانیان‎,羅馬化Qarākhāniyān維吾爾語:قاراخان;或波斯語آل افراسیاب‎,羅馬化Āl-i Afrāsiyāb直譯阿弗拉西亞布之家族),又稱喀喇汗王朝,《宋史》作黑韓[1]黑汗疏勒國[1],是突厥人中亞建立的一個波斯化的國家[2],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國家[3]

Quick Facts 喀喇汗國, 首都 ...
喀喇汗國
840年—1212年
約公元1000年左右的喀喇汗國
約公元1000年左右的喀喇汗國
首都八剌沙袞、喀什噶爾、烏茲根
宗教
伊斯蘭教
政府君主制
喀喇汗 
歷史 
• 建立
840年
• 終結
1212年
前身
繼承
葛邏祿
薩曼王朝
于闐
花剌子模沙朝
西遼
Close

這個國家的早期歷史至今依然未被釐清,10世紀中葉這個國家在中亞開始迅速擴張,在10世紀末已統治了包括今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東部、塔吉克斯坦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的廣大地區,長期有效的控制着東起和田-庫車、西至布哈拉、北自巴爾喀什湖、南抵興都庫什山脈範圍內所有的中亞重要的城市。喀喇汗國的首都最初在八剌沙袞(夏都)和喀什噶爾(冬都)。在11世紀中葉分裂為兩個部分後,東喀喇汗國的首部為喀什噶爾西喀喇汗國的首部為烏茲根東喀喇汗國後成為西遼附庸國,並在1211年亡於屈出律西喀喇汗國在1212年亡於花剌子模王朝[2]

名稱

喀喇汗國,據大約在1077年成書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所撰《突厥語大詞典》提供的片斷材料,該汗朝自稱「可汗朝」(al-Khaqaniyya,一譯「哈卡尼耶」)或「汗朝」(al-Khāniyya),汗室自認是波斯民間傳說中與伊蘭人世代爭鬥的圖蘭人英雄阿弗拉西亞布英語Afrasiab的後人。喀喇(qara)是突厥語里的「強大」之意,該詞還有另一個含義是「黑」。中國史書按照于闐使者的報道將其記為「黑汗國」,中國學界也長期將這個國家稱為「黑汗王朝」。西方學界將之稱為喀喇汗王朝是因為19世紀歐洲東方學家和錢幣學家發現該汗朝的許多大汗帶有喀喇的稱號。而在伊斯蘭文獻中,由於其副汗或小汗多帶有伊利(ilek/ilig)的的稱號,喀喇汗國有時也被稱為伊利克汗朝(Ilek-Khanid)。伊朗史家烏特比說他們穿黑衣用黑旗。其可汗自稱「桃花石汗」或「東方與秦之主」[4]。「秦」在《突厥語大詞典》中的解釋為「由桃花石契丹和喀喇汗國所構成」。

歷史

有關喀喇汗國史的文獻資料比較零碎,與其同時代的文獻,如成書於11世紀的《喀什噶爾史》原書已散佚,僅在加瑪勒·哈爾希(Jamal al-Qarshi)的《蘇拉赫詞典補編》中引用的其中的一部分得以保存至今。佚名作者的《博格拉汗傳》(Tazkirat al-Bughrakhan)專門記載了第一位皈依伊斯蘭教的薩圖克·博格拉汗的史事,但後者帶有明顯的宗教詠史詩的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傳說的性質。[5]近年,利用錢幣銘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對汗朝世系和諸汗在位年代多有補正。但是,諸汗名字、稱號時時添減變換,因而難於排列出明晰的、確切的世系,喀喇汗國汗室的起源問題也未解決。當前,學界有起源於樣磨葛邏祿(其中的熾俟部落)、葛邏祿-樣磨等說。諸說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補充。近年來,葛邏祿說較占上峰,因為喀喇汗國初期版圖原來主要是三姓葛邏祿的活動區域,而且喀喇汗國主力軍是由三姓葛邏祿之一的熾俟構成的。但是,在9世紀上半期喀喇汗國建立前夕,九姓回鶻近支樣磨部已遷入葛邏祿駐牧的部分地區,特別是占有了喀喇汗國的重要中心之一,後來東喀喇汗國的都城喀什噶爾。而且文獻中也有樣磨汗的稱號為博格拉汗的記載,所以汗族出自樣磨說也不無根據。另一方面,回鶻汗國崩潰後的部分回鶻部落進入該地區.

文獻記載與傳說中的喀喇汗國開國君主均是薩圖克·博格拉汗的祖父闕毗伽·卡迪爾汗(或作毗伽闕·卡迪爾汗)。有人將此人與回鶻汗國崩潰後西奔的龐特勤勘同,但未能提供足夠證據。建國之初,這個汗國一如突厥汗國,也是一個鬆散的游牧部落聯盟。在草原游牧帝國的「雙汗制」傳統影響下,大汗之側有副汗。大汗稱阿爾斯蘭(獅子)喀喇可汗,駐八剌沙袞,號「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有人認為即唐代的「裴羅將軍城」),後移駐喀什噶爾 (今喀什),稱「斡耳朵坎特」。副汗稱博格拉(公駝)喀喇可汗,駐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塔拉茲)。正、副汗之下有若干由汗族成員擔任的小汗,小汗之下由王公貴族組成封建等級階梯分治各地,這書汗國一開始就具有分裂趨勢。

著名的薩圖克·博格拉汗是這個國家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可汗,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皈依伊斯蘭的突厥人可汗。喀喇汗國也是突厥人的第一個穆斯林王朝,為突厥人的全面伊斯蘭化邁出了第一步。薩圖克·博格拉汗接受伊斯蘭教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的政治、文化氣候,當時伊斯蘭教已傳入中亞近兩個半世紀,中亞穆斯林諸王朝政治上強大,文化上欣欣向榮,經濟上富足,在薩圖克所管轄的阿圖什地方,經常有來自周邊地區的穆斯林商人,在穆斯林商人與他的交流中,帶給他另一個新興世界,也讓他對伊斯蘭文化的嚮往加深了。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奪回汗位。薩圖克的叔父奧古爾恰克在他父親去世後接替汗位,但在薩圖克長大後不願讓他按傳統成為儲君,而是打算讓自己的兒子繼位。此時,薩曼王朝的一個王子「納斯爾」流亡到喀喇汗國境內,奧古爾恰克為了對付薩曼王朝,便接納了他,把他安置在了阿圖什。於是,在這位流亡的薩曼王朝王子的影響下,薩圖克·博格拉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並取名阿卜都·卡里姆。而「納斯爾」王子在促使薩圖克皈依伊斯蘭教的同時,也給了他藉助伊斯蘭教的力量奪回汗位的希望。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一做法行之有效,在與其叔父奧古爾恰克的對抗中,來自伊斯蘭世界的志願軍起了重要的作用。955年,薩圖克·博格拉汗在奪回汗位後不久即逝世於阿圖什,當地至今還有他的墳墓。他本人在世期間,並沒有其他重要的政治活動。

在其子木薩繼位後,繼續推行境內突厥人的伊斯蘭化。阿拉伯史書記載,960年這一年有二十萬帳突厥人接受了伊斯蘭教。薩圖克·博格拉汗之孫哈侖·博格拉汗(亦作哈散)自八剌沙袞出征河中地區(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薩曼王朝,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9年,他聯合今阿富汗境內的另一突厥王朝,加茲尼王朝的君主馬合木共滅薩曼王朝,從此喀喇汗國奄有阿姆河以北中亞地區[3]

大約自1041年起,喀喇汗國正式分裂為二,以錫爾河為界,西部的可汗為阿里後裔,通稱阿里系,領有河中地區及費爾干納西部,以布哈拉為都城;東部的可汗為哈侖(哈散)後裔,通稱哈侖或哈散系,領有塔拉斯、賽藍、塔什干、費爾干納谷地東部、七河地區和喀什噶爾,以八剌沙袞為政治、軍事都城,以喀什噶爾為宗教、文化中心。兩汗國互相攻伐,並引外部勢力為助;同時,東、西兩汗國內部也內訌不已。西喀喇汗國從11世紀後半期起,已受塞爾柱帝國之挾制。東喀喇汗國的伊不拉音·本·阿赫邁德在位期間(1140年即位),被入侵中亞的耶律大石政權所控制,並廢除其汗號,改封「土庫曼·伊列克」(突厥蠻之王),成為了西遼的附庸。13世紀初,因敗於蒙古帝國成吉思汗而投奔西遼的乃蠻王子屈出律篡奪了西遼汗位,並於1211年進占喀什噶爾,東喀喇汗國遂亡。翌年,西喀喇汗國為花剌子模王朝的君主阿拉烏丁·摩訶末所滅。

與鄰國的關係

Thumb
喀喇汗國(1006年)分裂前的版圖

喀喇汗國的東部,勁敵是于闐國與高昌回鶻。在喀喇汗國與于闐間曾進行了長期的征服戰爭,于闐王李從德於970年前不久,曾率軍進占喀什噶爾地區的數座城池,取得大勝。戰利品中除婦孺金帛外,還有大象,並向北宋貢獻。此事被記錄在《宋史》中。1004年後不久,于闐為喀喇汗國所滅。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大可汗王自于闐遣回鶻羅廝溫聘問宋朝。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遣使羅撒溫,請求給予其國王以歸忠保順𥒖鱗黑韓王的稱號;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遣部領阿辛致書,自稱「于闐國僂儸有福力量和文法黑汗王,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闐傳》後半部分(「大中祥符二年……」之後)記載西州有克韓王,新復州有黑韓王。與此同時,喀喇汗國與高昌回鶻亦有爭戰,《突厥語大詞典》中所收錄的詩歌里即有與回鶻戰鬥的內容。喀喇汗國與東方的也有往來,《遼史》中提到在遼上京城外有大量常駐的「回鶻依悉蘭」商人。

喀喇汗國的文化

喀喇汗國是突厥人文化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突厥伊斯蘭文化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在突厥汗國突厥字母回鶻汗國回鶻字母之後,喀喇汗國開始使用阿拉伯字母來拼寫突厥語,並形成了最早的伊斯蘭突厥文獻。哈卡尼亞語作為當時伊斯蘭突厥世界的共同書面語,留下了大量的文獻,並深刻的影響了後世的突厥語共同書面語。這一時期還產生了《古蘭經》最早的突厥語譯本。著名的文學著作有6000多行的勸誡性長詩《福樂智慧》,是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於1069-1070年間題獻給當時在位的可汗的,現存三個抄本分別保存在埃及、烏茲別克斯坦和奧地利;還有500多行的勸喻性長詩《真理的入門》,是盲詩人艾哈邁德·玉格乃克所作,現存最早的抄本保存在伊斯坦布爾索菲亞教堂圖書館。此外,還有一部阿拉伯文的《突厥語大詞典》是生活在巴格達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獻給阿巴斯王朝哈里發穆克塔迪(Abu al-Qasim Abdallah)的作品,其中附錄的世界地圖是已知最早記錄了日本的地圖。此三部著作中兩部都與喀什噶爾有關,一是《突厥語大詞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喀什噶爾人,二是《福樂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活在喀什噶爾,二人的陵墓至今都尚存於喀什噶爾,並被當地人民所熟知。而長期作為汗國首都的喀什噶爾也因此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澱。2008年,被聯合國定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年」以紀念他誕生1000年[6]

君主列表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