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63年學雷鋒活動中產生的紅色歌曲,是曲作者朱踐耳將雷鋒抄錄在日記中的一首詩譜曲而成的。
原詩為陝西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技術員姚筱舟創作,1958年6月26日在陝西的一份小報上發表,署名為姚的筆名「蕉萍」,1962年被春風文藝出版社編入詩集《新民歌三百首》一書。後來雷鋒從報上看到該詩並摘記到了自己的日記中[1],但他並非完全按照原文抄錄,而是僅抄錄了前兩段,且對一些詞句進行了改動。曲作者在《雷鋒日記》中讀到雷鋒摘抄的詩句後,為其譜曲形成了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由藏族歌手才旦卓瑪演唱後該曲一舉成名。
創作
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誕生於1963年的學雷鋒活動之中,而其歌詞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958年。
生於1933年的姚筱舟是江西鉛山石塘鎮人,因父親早逝,一直由在國民黨任軍聯部少將的親叔叔接濟,1949年初因叔叔和哥哥全部轉赴台灣、自己孤身一人而易名「筱舟」,1949年6月報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第五分校,軍校畢業後被分到二野十七軍五十一師政治部,1951年赴朝參戰,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第三師直屬衛生連,任文化幹事,1954年從朝鮮戰場復員後進入陝西銅川礦務局工作,1956年成為焦坪煤礦的一名技術員,1957年曾因瓦斯爆炸(儘管當時因病在家休假)而被撤銷技術員職務,受到下礦採煤的處分,開始與礦工朝夕相處(當時大部分礦工曾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私人小煤窯中採過煤),在礦友關懷下逐漸走出下放後的悲觀情緒[2],經常替識字不多的礦工書寫家信[3]。他在1958年上半年創作了三首詩,其中一首就是《唱支山歌給黨聽》,該詩共有四段十八行。當時他的署名為「蕉萍」,這個筆名源自礦區名「焦平」。詩中「我把黨來比母親」一句的靈感來自礦工的順口溜「黨是咱的媽,礦是咱的家,咱聽媽的話,建設好咱的家」。該詩最早於1958年6月26日發表在陝西省民歌整理小組編印的小報《總路線詩傳單》第八期之上,春風文藝出版社於1962年將其編入詩集《新民歌三百首》。
雷鋒於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次年3月5日毛澤東為其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中國全國掀起了學習雷鋒的熱潮。由於這首詩的前兩段被雷鋒抄錄到了日記中,因而隨《雷鋒日記》而廣泛傳播。雷鋒抄錄時對詩句進行了修改,將「母親只能生我身」改為「母親只生我的身」,將「黨號召我們鬧革命」改為「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4]。
1963年,朱踐耳將這首詩譜寫成女聲獨唱歌曲,以《雷鋒的歌——摘自〈雷鋒日記〉》為題發表於1963年2月21日的《文匯報》,並由上海歌舞劇院歌手任桂珍首唱。同年,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的藏族女歌手才旦卓瑪偶然聽到這首歌后,認為其表達了翻身農奴的心聲,遂嚮導師王品素請求演唱這首歌,王品素起初有所擔心,但在才旦卓瑪的一再堅持下才開始一字一句講解歌詞,甚至直接請朱踐耳為她指點,從此《唱支山歌給黨聽》成為才旦卓瑪的代表作。1963年秋,意外得知原作者線索的朱踐耳致信銅川市,試圖向焦坪煤礦黨委了解原委,時任焦坪煤礦黨委書記趙炳儒為此召開支部大會詢問查找「蕉萍」,卻無人應答,次日才得知姚筱舟用過「蕉萍」這一筆名,姚筱舟被趙炳儒要求解釋原委時最初不敢承認,但在得知是朱踐耳在尋找原作者後才予以承認,遂向朱踐耳回信說明創作過程。1964年,《唱支山歌給黨聽》開始標註詞作者的真實姓名[3]。
1997年5月9日,姚筱舟、朱踐耳、才旦卓瑪在「上海之春」第十七屆音樂會開幕式上首次相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