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庫布里克(英語:Stanley Kubrick,1928年7月26日—1999年3月7日),美國電影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他經常被公認為電影史上最傑出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他的電影大部分都改編自小說(除早期紀錄短片、《恐懼和欲望》及《殺手之吻》外),其中尤以中短篇小說為主(《巴里·林登》及《閃靈》分別改編自威廉·薩克雷和斯蒂芬·金的長篇小說),涵蓋多種流派,並以其真實感、黑色幽默、獨特的攝影手法、廣泛的場景設計和令人回味的音樂使用而著稱。著名作品《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閃靈》等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他是一位全才,除導演外還常常擔任電影的製片、剪接、攝影、音效等工作。
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 |||||||||||||||
---|---|---|---|---|---|---|---|---|---|---|---|---|---|---|---|
導演 | |||||||||||||||
國籍 | 美國 | ||||||||||||||
民族 | 美國猶太人 | ||||||||||||||
出生 | |||||||||||||||
逝世 | 1999年3月7日 | (70歲)||||||||||||||
職業 | 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剪輯 | ||||||||||||||
配偶 | 托巴·埃塔·梅斯(1948–51;離異) 魯絲·索博卡(1954–57;離異) 克里斯汀·哈蘭(1958–99;至他去世) | ||||||||||||||
兒女 | 嘉芙蓮娜·寇比力克(1953–) 安雅·寇比力克(1959–2009;癌症病逝) 薇薇安·寇比力克(1960–) | ||||||||||||||
活躍年代 | 1951–1999 | ||||||||||||||
簽名 | |||||||||||||||
|
中國大陸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
臺灣 | 史丹利·庫柏力克 |
港澳 | 史丹利·寇比力克 |
星馬 | 史丹利·庫柏力克 |
庫布里克是一位要求極高的完美主義者,他控制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大部分環節,從導演,編劇到剪輯,並全心全意地研究攝影和演出場景,並與演員和其他合作者密切配合。他經常要求對一部電影中的同一鏡頭進行幾十次的重拍,這導致他與演員發生許多衝突。儘管他在演員中間惡名昭著,但庫布里克的許多電影還是在電影拍攝領域開闢了新天地。科學現實主義和創新特效的集大成之作《2001太空漫遊》(1968年)在電影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這部電影為他贏得了他唯一一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將這部電影稱為他這一代人的「大爆炸」,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在描繪18世紀歷史題材的電影《巴里·林登》(1975年)中,庫布里克獲得了蔡司公司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的鏡頭,用於在自然燭光下拍攝場景。憑藉《閃靈》(1980年),他成為首批使用攝影機穩定器(Steadicam)進行穩定和流暢跟蹤拍攝的導演之一。儘管庫布里克的許多電影都頗具爭議,並多在發行之初收到兩極評價,但大多數影片最終都獲得了奧斯卡,金球獎或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提名,並獲得了評論界的重新評估。1999年,他在完成了他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的剪輯工作不久後去世,享年70歲。
早年生涯
庫布里克於1928年7月26日生於美國紐約市,當時他的家在布朗克斯區,祖先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醫生。1941年庫布里克12歲,父親教授他國際象棋,他隨即成了高手,國際象棋是庫布里克生活重要的一部份。13歲時,父親送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1941年至1945年庫布里克在紐約市的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高級中學(William Howard Taft High School)讀書,庫布里克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很差,當1945年他從高中畢業,學校里充滿了從二戰退回來的士兵,過低的畢業成績使他打消了去二級學院深造的念頭。
讀高中的時候,庫布里克曾任一年的校方攝影師,畢業那年,他把自己的攝影作品賣給紐約的《展望》(Look)雜誌社,並開始在該雜誌社兼職。為了增加收入,庫布里克還在曼哈頓很多國際象棋俱樂部和紐約中央公園下象棋。他並在紐約市立學院(CCNY)的夜校進修。1946年,庫布里克正式加入《展望》雜誌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
在《展望》雜誌社供職期間,庫布里克與托巴·梅斯結婚,並且搬往格林威治村居住。這段期間,庫布里克開始頻繁的留連於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全紐約的各大電影院。他深受麥士·奧福斯複雜的、流動的鏡頭風格的啟發,並且影響了他以後影片的風格。
投身電影
1951年,庫布里克接受朋友阿里克斯·辛格(Alexander Singer)的提議,開始製作新聞紀錄短片,他獨立籌資完成了紀錄片《拳賽之日》。儘管那一年發行商業務一般,庫布里克還是成功的將這部短片賣給雷電華電影公司,賺了100美元。同年,庫布里克辭掉了《展望》雜誌工作,開始準備他的第二部記錄短片《飛行的牧師》,由雷電華投資。第三部影片,《航海家》,是庫布里克第一部彩色影片,這是一部為國際航海家聯合會(Seafarers' International Union)拍攝的三十分鐘宣傳片。他還在一部講述亞伯拉翰·林肯生活的電視系列片中擔任副導演。
1953年的影片《恐懼和欲望》是庫柏利克首部完整長度電影。《恐懼和欲望》講述的是在一個虛構的戰鬥中,一小隊士兵在敵後被困的故事。在影片的結尾,士兵們發現他們所有的敵人,面孔都相同(由同一個演員扮演,在此後的多部影片中,庫布里克都讓一個演員分飾多角)。庫布里克的妻子托巴·梅斯是電影唯一的工作人員,劇本由庫布里克和他的好友霍華德·塞克勒(Howard Sackler)共同撰寫,塞克勒後來成為成功編劇。《恐懼和欲望》獲得好評,但是沒有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之後庫布里克被視為業餘水平導演而被解職,這使他十分沮喪,所以當他成名之後,他不允許電影院公開放映這部影片。《恐懼和欲望》之後非正式的發行了DVD。有人評價這部影片的失敗是「值得嘉獎的」。
庫布里克和他第一任妻子,同時也是高中時代的戀人托巴·梅斯的婚姻,在拍攝《恐懼和欲望》的過程中宣告結束。1954年,他與第二任妻子,澳大利亞舞蹈演員魯絲·索博卡(Ruth Sobotka)結婚,她參演了他下一部影片,1955年的《殺手之吻》。和《欲望和恐懼》一樣,《殺手之吻》是一部一個小時多一點的短片,在票房和評論上的表現都很有限。《殺手之吻》講述的是一個次中量級拳擊手在職業生涯行將結束的時候捲入一場犯罪案件的故事。《恐懼和欲望》和《殺手之吻》的資金都是由庫布里克向其家人籌借。
阿里克斯·辛格把庫布里克介紹給年輕的製片人詹姆斯·哈里斯(James B. Harris),兩人遂成為終生朋友。哈里斯和庫布里克合夥創辦的哈里斯-庫布里克公司,該公司為庫布里克接下來的三部電影籌資。哈里斯和庫布里克購得了萊昂內爾·懷特的小說《一刀兩斷》(Clean Break)的改編權,改編成電影《殺手》(The Killing)(港譯《殺手》),庫布里克是編劇之一。電影由斯特林·海登主演。《殺手》是庫布里克第一部有專業演員和製作團隊完成的影片。影片的非時序的描述手法給人印象深刻,這種手法不同於其他50年代的影片。同樣的,儘管在商業上沒有取得成功,《殺手》使庫布里克廣受讚譽。電影的廣受好評使哈里斯-庫布里克公司受到米高梅電影公司的注意。米高梅給這對新人提供了大量擁有版權的故事材料,讓他們挑選用以下一部電影。他們最終挑選了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說《燃燒的秘密》(Burning Secret)。庫布里克和考爾德·威林翰(Calder Willingham)合作編寫了一個劇本,但是和米高梅公司的合作在電影投拍之前就宣告瓦解。
庫布里克嘗試改編亨弗萊·考伯(Humphrey Cobb)的小說《光榮之路》,場景設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故事講述了由於前線法國士兵牴觸當時流行的自殺性衝鋒,被自己的長官以羅馬式十一杖方式挑出三名士兵槍決以殺一儆百的故事。哈里斯和庫布里克的這部影片沒有引起外界多少興趣,直到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加入,聯藝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才同意給影片投資。柯克·道格拉斯在影片中扮演充滿人性的軍官達克斯上校,他以曾經當過律師的身份試圖在軍事法庭上阻止三人被處以死刑。《光榮之路》(1957年)成為庫布里克第一部在商業上和藝術上雙豐收的影片,它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庫布里克作為一個有潛力的導演的地位。評論界讚揚影片裡戰鬥場面不加修飾的真實感和庫布里克對於鏡頭的運用技巧。其中有一個道格拉斯獨自穿過戰壕的場景,運用了完整的,毫無破綻的逆向拉伸的鏡頭,成為電影課堂上被引用的經典案例。後來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稱《光榮之路》是庫布里克電影中他最喜歡的一部。
《光榮之路》拍攝於德國城市慕尼黑,拍攝期間,庫布里克遇到了年輕的德國女演員克里斯汀·哈蘭,出生於 1932年5月10日 ,她扮演了電影中唯一有台詞的一個女性角色。克里斯汀生於1932年,比庫布里克小四歲,她生於一個舞台藝術家庭並被培養成一名舞蹈者和演員。兩人在當年結婚。這次婚姻是庫布里克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婚姻,一直持續到他1999年逝世。除了撫養與魯絲·索博卡所生的女兒凱瑟琳娜(Katharina Kubrick),兩人還育有兩個女兒:安雅(Anya Kubrick)和薇薇安(Vivian Kubrick,1999年加入科學教)[1]。克里斯汀的弟弟詹·哈蘭在1975年以後一直擔任庫布里克電影的執行製片人。
回到聯藝電影公司以後,庫布里克為馬龍·白蘭度的影片《獨眼傑克》(One-Eyed Jacks)(1961年)工作了六個月。後來庫布里克聲明他被開除,原因是白蘭度想自己導演這部影片。在這之後庫布里克被柯克·道格拉斯邀請出任影片《斯巴達克斯》的導演,代替前任安東尼·曼,此人在電影開拍兩周後被解職,原因是缺乏領導才能(更有可能的是與道格拉斯意見不和)。
這是一部根據羅馬奴隸斯巴達克斯起義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奠定了庫布里克知名導演的地位,但拍攝這部作品並不是一次愉快的經歷。作為影星和電影的製片人,道格拉斯和庫布里克之間在創作上產生了激烈的矛盾。庫布里克苦於自己沒有實際創作的控制權,後來更發展到否定了這部影片。這次控制權之爭使他與道格拉斯在拍攝《光榮之路》時建立的良好關係以激烈的爭吵告終。在以後的幾年裡,道格拉斯在談及庫布里克時稱他為「天才的混蛋」(a talented shit)[2]。《斯巴達克斯》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評論界也報以掌聲,但是這場鬥爭使庫布里克想要尋求一種既能獲得好萊塢的經濟支持又能保持創作上的獨立性的體系。這成為庫布里克在1962年移居英國的部分原因。
1962年,庫柏力克去英國拍攝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並在那裡定居下來直到去世。《一樹梨花壓海棠》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並不讓人感到驚奇。它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和一個十二歲的少女之間的不倫之戀。早在庫柏力克選擇它作為電影藍本之前,這部小說就已經臭名昭著。電影主題引起的困難問題最後以嘲弄的方式表現在電影的副標題上:「他們怎麼能把一樹梨花壓海棠搬上熒幕?」。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小說的作者寫出了長達三百頁的劇本,但後來被庫柏力克否決。最終的劇本據說是出自庫柏力克自己之手。儘管把女主角Lolita的實際年齡從十二歲改成更能接受的十四歲,電影為了上映,還是在多處進行了修改。結果是電影格調與原著相去甚遠,並認為在多個方面與原著不符,有時只是給觀眾留下較大的想像空間。在片中扮演Lolita的女演員蘇·萊恩當時十六歲。庫柏力克後來表示,如果他早知道審查制度會如此嚴格,他恐怕就不會拍攝這部影片了。儘管如此,庫柏力克一直給詹姆斯·梅森極高的評價,他在片中扮演有戀童癖傾向的亨伯特·亨伯特教授。庫柏力克說與詹姆斯的合作是一次愉快的經歷。《一樹梨花壓海棠》也是庫柏力克第一次與英國喜劇明星彼得·塞勒斯的合作,這次合作是他早期職業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
庫布里克的下一部電影拍攝於1964年,是邪典電影(cult film)的經典作品《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改編自小說《紅色警報》,作者是前英國皇家空軍中尉彼得·喬治(筆名作彼得·布賴恩特),《奇愛博士》被認為是黑色幽默的經典作品。雖然《紅色警報》是嚴肅的反映冷戰的警示性作品,《奇愛博士》卻被庫布里克逐步的、甚至差不多是偶然的,發展為他自己所謂的「噩夢喜劇」(nightmare comedy)。
庫布里克最初的想法是讓影片毛骨悚然,但後來很快發現核戰爭實際上是如此荒謬,結果電影馬上轉向黑色幽默多於恐怖的敘事風格。庫布里克將電影重新定位為荒誕喜劇之後,招募了美國諷刺作家特里·薩登(Terry Southern)為電影注入無政府主義諷刺元素。
彼得·塞勒斯由於在上一部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中的精彩表演,被邀請在《奇愛博士》中一人分飾四角。實際上賽勒斯扮演了其中三個,主要原因是他腿部受傷,還有就是難以掌握轟炸機飛行員的德克薩斯口音。庫布里克在談到塞勒斯的表演時說:「神奇」,但同時也很遺憾塞勒斯的精力很難超越兩到三個角色,因此,庫布里克為塞勒斯架設了兩台攝像機,並且允許他臨場發揮。《奇愛博士》被認為是彼得·塞勒斯最好的電影之一,也充分驗證了他作為喜劇演員的表演天賦。
庫布里克讓這部電影由反映「冷戰」的恐怖題材轉變為黑色喜劇承擔了一定風險,但是他本人和派拉蒙電影公司都得到了回報。湊巧的是,派拉蒙電影公司在同一年還推出了另一部反映核戰爭的影片《奇幻核子戰》(Fail-safe,1964年,亨利·方達在片中扮演美國總統),庫布里克曾經考慮通過法律途徑來抵制這部影片發行,但是最後打消了這個念頭。
《奇愛博士》描述的是一場發生在美國和俄國之間的意外的核戰爭。這場戰爭由瘋狂的傑克將軍(由斯特林·海登扮演)發動。場景在空軍基地和戰略研究室(War room)之間切換。彼得·塞勒斯扮演的空軍上校曼德拉克前往阻止傑克將軍發動戰爭。同時在戰略研究室,美國總統(也由彼得·賽勒斯扮演)和神經質的德國科學家奇愛博士(仍然由彼得·塞勒斯扮演)也試圖阻止B-52轟炸機飛行員把核彈投向俄國。肯·亞當為電影設計了所有場景,其中戰略研究室的設計被認為是經典。
把看似神聖的政治較量藐視為僅有兒童智力水平的爭鬥,電影《奇愛博士》預示了六十年代末文化傳統的變革,並體現了新生的反主流文化的巨大成功。影片獲得四項奧斯卡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並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導演獎。《奇愛博士》的成功讓電影公司相信庫布里克能夠製作出流行的影片,雖然他常常產生不尋常的想法。
庫布里克花了五年時間準備他的下一部影片,拍攝於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用寬銀幕70毫米膠片拍攝)。庫布里克與科幻小說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共同完成了劇本創作。劇本根據克拉克的科幻小說《前哨》改編。劇本和小說同步創作並且聯合推出,儘管小說推出以後只署名克拉克,而且電影情節也多處嚴重偏離小說故事。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後來皆給予對方高度評價。
電影的特效由庫布里克指導,由特效先驅道格拉斯·川博(《銀翼殺手》)完成。由於他們劃時代的創新和靈感,許多特技效果影響了後來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特效被認為是同類型影片中為數不多的,至今看來還足以以假亂真的傑作。為了使電影中無論是特定的物件或者是日常用品都看起來像2001年的風格,他們諮詢了許多製造公司。電影推出以後,小說作者克拉克在米高梅電影公司主辦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中評價說,電影中描繪的景象,會使整整一代工程師依照電影中的形象來設計真正的太空梭,「甚至就算那不是最好的設計。」儘管電影獲得了包括導演、編劇和製片等多項提名,奧斯卡最後還是把最佳視覺效果獎頒發給了庫布里克,這也是他獲得的唯一一次奧斯卡獎。
影片還以運用的古典音樂作品聞名,如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更加著名的是庫布里克運用了-雖然未經授權[來源請求]-同時代的匈牙利先鋒派作曲家利蓋蒂·捷爾吉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還在包括《閃靈》、《大開眼界》、《盜火線》、《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等的一些電影中出現)。導演對利蓋蒂作品的運用,第一次向世人介紹了利蓋蒂,並幫助他奠定了作為20世紀後期歐洲最重要的作曲家的地位。庫布里克在電影中對配樂的運用對於那個時代是不尋常的,在電影中音樂成了電影精髓的組成部分,而不僅僅起到陪襯和詮釋的作用。
《2001太空漫遊》標誌着庫布里克告別了他以往的電影風格和好萊塢主流電影的路線。電影的前一小時和最後半小時沒有對白,對白對於當時的畫面和音樂來說都會是多餘的。故事情節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晦澀難懂的,而他曖昧朦朧的結尾仍然讓今天的觀眾為之困擾和着迷。庫布里克空前的、並且之後也再沒有如此費力的、完全的為電影打上試驗性的標籤。雖然電影具有如此非主流的風格,但還是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並且形成流行的風潮。這股風潮之前的時期是大眾對主流文化的普遍漠視,之後是反主流的口語文化的潮流興起。這部電影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劇院裡享受觀眾的品評,在電影上映的頭兩周票房很冷清,電影幾乎要被拉下馬。傑克·尼科爾森後來證實,庫布里克曾經數過,電影首映當天有兩百一十七人曠工,其中包括電影廠的高層們。庫布里克通過在一部很難廣泛發行的影片上取得成功,從好萊塢贏得了完全的創作主動權。
一開始評論界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壓倒性的批評,他們攻擊電影缺少對白,情節膚淺單一。影片獲得成功以後,許多影評者修正了他們的評價。觀眾們喜歡這部電影,特別是六十年代擁抱反主流文化的人們,他們喜歡電影中時空穿梭的迷幻色彩。來自剛剛萌芽的毒品文化的朝拜和追捧,讓電影發行商們在電影海報上加上了「終極旅行」的字樣。
對《2001太空漫遊》的解讀由於電影的廣泛傳播而流行起來,儘管電影拍攝於1968年,今天仍能看到由它引發的爭論。當評論家約瑟夫·戈爾米斯問庫布里克這部電影的意義的時候,庫布里克回答說:
這是我不願討論的話題,因為這是很主觀的,而且會在觀眾中傳播開來。從這種意義上說,這部電影可以是觀眾自己所認為的任何東西。如果它攪動了觀眾的情緒,滲透了他們的意識;如果它刺激了,哪怕是剛剛開始刺激觀眾宗教般的、虔誠的嚮往,並且推動這種情緒,那麼它就成功了。
《2001太空漫遊》可能是庫布里克最著名的、最有影響力的電影。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稱它為他們那一代的「驚雷」,吸引了他們對於邁向太空的注意。那些由庫布里克首創的特技效果,被雷利·史考特和喬治·盧卡斯分別運用於電影《異形》和《星球大戰》。《2001太空漫遊》是逼真表現太空旅行的少數幾部電影之一,舉幾個例子,如在任何太空場景中都完全沒有聲音摻雜;失重狀態被幾乎嚴格的呈現;宇航員穿着宇航服的順序,以及在穿着過程中只能聽到宇航員的呼吸聲。唯一的嚴格意義上的瑕疵是一系列月球行走的鏡頭,在那些鏡頭中月球引力被處理成和地球上無二致,而且之前並沒有提及使用了人造重力裝置。
使這部電影今天仍然富有生機的是它的神秘感。它的主要的幾個主題包括:生命的原始意義,超級智能電腦,地球以外的生活,尋找上帝和宇宙中的某處,重生和進化。所有這些主題都經過藝術的處理而顯得朦朧如它初始的狀態。這些讓這部電影一直引來爭論和思考,甚至在21世紀。所有解讀這部電影的書籍,包括原著作者克拉克的書都沒有記述庫布里克在製作這部電影時確切想表達的內容,只指出電影百分之九十都是庫布里克的幻想。
為了取代被擱淺的電影《拿破崙》,庫布里克希望找到投資少的短平快項目,這就是1971年的影片《發條橙》。這部影片是對人類社會暴力傾向的黑暗探究,成為美國為數不多的被評為「X級」的非色情影片,雖然後來改為「R級」。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發條橙》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小混混阿里克斯(由馬康·麥杜維扮演)的故事,他沉醉於殺戮、偷竊、強姦,完全沒有罪惡感和悔過,後來被收監。他在監獄裡被用來作為新的治療方法的試驗品,最後,他失去了作惡的意識和能力,被之前的流氓同夥們狠狠教訓了一頓之後,他陷入了完全無助的境地。電影留給觀眾一個問題:剝奪一個人選擇作惡的權利,和不顧自由意志強迫他人為善,哪樣更好?
庫布里克很快的完成了《發條橙》的拍攝,幾乎完全利用倫敦現成的景觀。雖然比起《2001太空漫遊》,影片技術含量很低,庫布里克還是在有限的環境裡做出相當的創新。有一次,為了製造出眩暈的效果,他把一部攝像機從屋頂扔下。音樂方面,庫布里克邀請了電子音樂的先鋒溫蒂·卡洛斯,她是《時髦的巴赫》(Switched-On Bach)的創作者。庫布里克讓她改編一些古典音樂,比如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改編成由穆格電子琴演奏。卡洛斯創造了一種熟悉而又怪誕的旋律,加強了這部電影在充滿反烏托邦的幻想色彩的同時,又結合現實主義的風格。
由於對青少年暴力犯罪直白的描述,《發條橙》引起了劇烈的爭議。它與同年推出的另外兩部影片,山姆·畢京柏執導的《稻草狗》、唐·西格爾執導的《骯髒的哈里》一起,通過銀幕暴力描寫,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瘋狂、殘忍的狂潮。在英國,出現了與電影裡穿着相同風格衣服,說着電影裡角色台詞的犯罪分子,全社會對這部電影的抨擊更加激烈了。庫布里克對於評論家說他讚美暴力感到不知所措,但當他和他的家庭收到反對者發出的死亡恐嚇信時,他採取了非常手段:將影片從英國院線撤下。這部電影後來再也沒有出現在英聯邦國家,直到2000年,也就是庫布里克去世的第二年。電影在英國引起的禁令,顯示了庫布里克空前的影響力,在餘下職業生涯里,他完全控制着他電影的各個方面,包括營銷和廣告,這是華納兄弟公司對他的影片的信任。
安東尼·伯吉斯對這部影片的感情很複雜,儘管庫布里克的電影結局和原著小說大相徑庭,安東尼卻向他的美國發行商抱怨,而非庫布里克。因為庫布里克的劇本是基於這部小說的美國版,而美國版將小說的最後一章刪去了。原著的結局是:阿里克斯選擇放棄他的暴力方式,開始過一種平靜忙碌的新生活。庫布里克沒有讀過這最後一章,直到電影開拍,讀過之後也認為這樣的結局和設計的電影基調不符,從而棄之不用。伯吉斯最後把他的小說《拿破崙交響曲》(Napoleon Symphony)給庫布里克,這部小說的創作參考了庫布里克的意見。實際上,根據網上「庫布里克常見問題解答」,拿破崙交響曲被庫布里克作為他曾經想拍攝的電影《拿破崙》的開端。根據安東尼·伯吉斯1986年的自傳《You've had your time》記述,《發條橙》只是被當作一個不重要的小作品看待,伯吉斯希望自己因為更宏大的作品揚名。但由於電影的影響力,《發條橙》最後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這也是他對這部電影愛恨交加的原因之一。
庫布里克的下一部影片改編自威廉·薩克雷的小說《巴里·林登的運氣》,也稱作《巴里·林登》。本書描寫的是18世紀的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通過自己巧妙手段,逐步爬到上流社會的故事。這恐怕是庫布里克讚譽最少的影片了——一部「奇愛」影片。雖然有瑞恩·奧尼爾、瑪麗薩·貝倫森(Marisa Berenson)和愛爾蘭女演員瑪麗·吉恩(Marie Kean)的傾情演出,再加上庫布里克富有創新的攝影技術和對時代細節的關注。雖然在美國,影片票房慘敗,但在歐洲卻贏得了廣大的觀眾,特別是在法國。
《巴里·林登》拍攝於1975年,被一些評論家,特別是庫布里克最大的論敵波林·基爾(Pauline Kael)認為是一部冷漠、慢節奏、死氣沉沉的影片。影片長達三個小時,緩慢的節奏嚇跑了眾多的評論家和美國觀眾。儘管如此,影片在美國還是獲得了一些人的好評。《時代周刊》的封面故事披露了影片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消息。像大多數庫布里克影片一樣,對《巴里·林登》的讚譽也是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一些電影導演中間。馬丁·斯科西斯說這部影片是庫布里克影片中他最喜歡的一部。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讚揚這部影片「完美無缺」,儘管年輕的時候他喜歡說這部影片「像中午餓着肚子在林蔭道上散步」。
就像他的其他影片,庫布里克在《巴里·林登》中運用了創新的攝影技術和燈光效果。最著名的,是在很多室內場景中,庫布里克運用了高速靜止鏡頭拍攝,這種技術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太空計劃而發明的。由此使很多場景籠罩在燭光效果中,好像18世紀的油畫一樣。庫布里克制定了很多歷史劇需要執行的音樂、舞台布景、服裝道具和表演方面的標準。這部影片獲得了四項奧斯卡金像獎,多於其他任何庫布里克作品。但儘管如此,《巴里·林登》在票房上的表現卻沒有之前的作品好,據傳聞,庫布里克對於大眾對這部影片的不接受感到氣餒。作為他其後影片的開山之作,在這部影片中,庫布里克第一次在他所有影片共同的諷刺意味背後加上弗洛伊德思想的調子。
《巴里·林登》之後庫布里克放慢了腳步,直到1980年拍攝影片《閃靈》,這部電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恐怖小說。影片由傑克·尼科爾森和謝莉·杜瓦爾主演。講述了一個潦倒的作家獲得了一份工作,就是在淡季去「瞭望酒店」(Overlook Hotel)當看管員,這是一個科羅拉多深山中的高級酒店,接受這份工作,他和他的妻子還有孩子必須獨自在酒店度過整個冬天。他的小兒子丹尼,天生具有一種心理感應的特異功能-「閃靈」,可以瞥見過去和未來。酒店裡開始不斷有恐怖、飄忽的畫面出現在小丹尼的眼前。最常見的是兩個小女孩,她們幾年前在這家酒店裡被她們的爸爸-從前的淡季看管員-殺害。傑克慢慢的也出現了精神異常,也許是被瞭望酒店裡的鬼魅纏身,他最終崩潰並且瘋掉了,拿着斧頭追殺他的妻子和兒子。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是在倫敦附近的Elstree和Pinewood攝影棚完成,那裡為了拍攝需要建起了一整座大迷宮。瞭望酒店的外部畫面在俄勒岡州滑雪勝地,Mount Hood的Timeberline飯店拍攝。庫布里克在影片中廣泛的運用了新發明的Steadicam(一種平滑軌道拍攝技術,運用於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有了這種技術,導演可以讓攝影機在密閉的空間裡平滑自由的運動,製造出在幽閉的酒店裡壓抑、恐怖的氣氛。《閃靈》比其他任何電影更能表現庫布里克那種狂妄的完美主義者氣質。據傳聞,庫布里克曾在女演員謝莉·杜瓦爾的某個鏡頭上拍攝了數百次,謝莉很不習慣庫布里克這種製作電影的方式。庫布里克的女兒薇薇安,在電影拍攝期間拍攝了一個小型紀錄片,和電影的DVD一同發售,是庫布里克以後的電影生涯中為數不多的紀錄片資料。
電影招來很多負面評價,但票房成績卻讓人滿意,為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賺了很多錢。也像其他庫布里克電影一樣,隨後的評價就越來越好。史蒂芬·金不滿意這部影片,他說庫布里克「想法太多,感覺太少」。金1997年和米克·加利斯(Mick Garris)合作把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但從那以後,金在談起庫布里克和他的電影時敵意就少多了。據說史蒂芬·金不喜歡這部影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電影拍攝期間金總是頻繁的遭到庫布里克的電話騷擾。據說有一次庫布里克在凌晨三點打電話給金問他:「你相信上帝嗎?」
《閃靈》是庫布里克類型電影中一個有趣的例子。史蒂芬·金曾公開指責庫布里克不懂恐怖片。電影《閃靈》的確體現了某種衝突:傳統的恐怖片風格和庫布里克自己的思想以及敘事方法之間的衝突-這部電影完全是庫布里克式的類型電影,和那些科幻、戰爭、愛情、歷史題材影片一樣,導演對待恐怖電影的態度,也是僅從原著小說中拿走他需要的類型元素部分,然後用自己的手法將這些元素構造成電影。
在恐怖電影迷的心裡,《閃靈》和《驅魔人》一樣,是邪典電影的經典,是最好的恐怖片,有些畫面,比如從古董電梯裡噴涌而出的鮮血,成了庫布里克電影裡最典型的鏡頭之一。雖然遭遇《巴里·林登》在美國票房的失敗,華納兄弟公司還是重新估量了庫布里克拍攝有藝術感又能獲得商業成功的電影的能力。在流行文化的背景下,出現了很多對《閃靈》的滑稽模仿,比如《辛普森一家》、《瘋狂雜誌》(雜誌)、《鬼娃新娘》。
《全金屬外殼》,改編自古斯塔夫·哈斯福德(Gustav Hasford)的越戰題材小說《短工者》,由Matthew Modine,Adam Baldwin,羅納德·李·艾爾米和 Vincent D'Onofrio主演。電影在海軍陸戰隊的訓練營中開始,在那裡,士官長哈德曼(Hartman)通過嚴酷的訓練和懲罰措施釋放新兵們的殺戮本能。新兵派爾由於體重超標和未能在訓練中達標而遭哈德曼士官到殘酷的體罰和無情的侮辱,由於過度的疲勞,精神緊張以及同袍的排擠,他漸漸的崩潰了。結果,派爾開槍打死了哈德曼,然後飲彈自殺,重複着他們海軍陸戰隊的訓練口令:「這是我的來福槍,雖然有很多支和它一樣,但是這支是屬於我的。」這是訓練營場景的最後一個鏡頭。
影片的第二部分主角是派爾的訓練營中的同袍,士兵 Joker(小丑)。自從他升為軍士(沙展)以後,他希望能四肢健全的從越南回來。作為美國軍事報紙《星條旗》的戰地通訊員,他以中立的立場,充滿智慧和挖苦的筆調,揭露出這場戰爭荒謬的本質。但同時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員,他又不得不保持基本的立場和道德底線。影片的結尾部分是一個美軍排在向順化市進發的途中,遭遇了越方頑強抵抗,美軍大批犧牲。最後,一場激烈的陣地戰在小丑所在的排和越軍狙擊手之間展開,攻入地方據點之後,他們驚奇的發現對方竟然只是一個小姑娘,小丑殺掉了她以免她被嚴重槍傷折磨,這是他第一次殺人。
在英國本土拍攝越戰影片,對於庫布里克和他的團隊都是一次挑戰。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在倫敦灣區拍攝,飽受戰火摧殘的城市景象由產品設計師安東·福斯特完成。這讓這部影片和其他同時期的越戰影片比如「前進高棉」、「漢堡高地」風格迥異。影片的後半部分在城市展開,而不是東南亞的熱帶叢林,注入與此類電影叢林戰不同的城市巷戰元素,也給影片帶來了某種超現實主義風格。這是對普通觀眾對越戰影片概念的否定。庫布里克表示,他被哈斯福德的小說吸引的原因是:「既不反戰,也不主戰」,「沒有道德上或者政治上的觀點」而只是「聚焦事物發展的原貌」。
《全金屬外殼》得到的反響不一,雖然被奧利佛·斯通的經典影片《前進高棉》奪去了光環,影片還是贏得了應有的觀眾。庫布里克沒有拍攝《Aryan Papers》的原因之一也是怕被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搶了風頭。
《全金屬外殼》之後的十年,庫布里克完全從好萊塢銷聲匿跡,以至於人們紛紛猜測他是否已經退休。與此同時,關於庫布里克下一部影片的傳聞也越來越多,包括《Aryan Papers》和《人工智能》。庫布里克的最後一部作品實際上是《大開眼戒》(或者翻作「緊閉雙眼」),由當時的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曼夫婦主演,他們在片中扮演夫妻,是居住在曼哈頓中產階級家庭,由於婚外情而導致了一場家庭風暴。改編自亞瑟·史尼茲勒的小說「綺夢春色」(Traumnovelle,美國版本譯名為Dream Story),講述了醫生威廉在聽自己的妻子愛麗絲坦白說自己曾經幻想和另一個男人有過一夜情之後,他對婚姻的執著信念被徹底粉碎,無意中捲入了一場富豪與政客在豪宅舉辦的地下淫亂聚會。雖然參加者都帶著面具,他仍被這個神秘而邪惡的聚會當作入侵者,並在他想追查這大型性愛派對中是否出現殺人案時被恐嚇,本來參加這樣的宗教儀式是為了尋求對家庭和婚姻的報復,威廉醫生突然意識到他的行為讓他的家庭陷入危險。
1999年,在為家人,主演湯姆·克魯斯夫婦和華納兄弟公司的高層放映了《大開眼戒》的最終版本後,庫布里克在睡夢中由於突發心臟病而與世長辭,享年70歲。他被葬在英國赫特弗德郡的Childwickbury莊園他最喜歡的一棵樹旁邊。
影片拍攝歷時兩年,經歷了兩套演員班子,哈維·凱托和珍妮佛·傑森·李在拍攝中被克魯斯夫婦替換。儘管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影片的所有場景卻是在倫敦拍攝。由於庫布里克對這部電影的情況高度保密,以至於謠言四起,不過大部分的猜測都嚴重失實。特別是電影的性愛內容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有些記者猜測這將會是「前所未有的性愛影片」。
影片放映引起的票房爆炸在上映一周後逐漸冷卻,與性愛驚悚的猜測大相徑庭,《大開眼戒》節奏緩慢,神秘而朦朧。對性愛的描繪也是迷幻而不真實。評論界對這部電影的反應也是負面居多。他們攻擊它的慢節奏。庫布里克的擁護者推測評論界和票房的反應是受之前胡亂猜測和謠言誤導的結果,影片不受歡迎是因為它與人們的期望相去甚遠。和其他庫布里克電影一樣,《大開眼戒》的名聲也隨着時間推移越變越好,根據庫布里克的家人和朋友講述,《大開眼戒》是庫布里克個人最喜歡的影片。
和之前的《一樹梨花壓海棠》一樣,《大開眼戒》在放映前也受到審查機構的責難。在美國和加拿大,有些性愛鏡頭裡的人物被馬賽克處理遮蓋,以保證電影能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R級,獲得上映。而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電影保持了未刪減的原貌。
未完成
作為一個苛刻的完美主義者,庫布里克在醞釀某個計劃之前都會花幾年的時間做詳細的研究,在他的導演生涯當中,有許多沒有實現的拍攝計劃,除了其中一個在後來被拍成電影,其他的都胎死腹中,這些沒有完成的影片也成了庫布里克迷們的興趣所在。
《2001太空漫遊》後,庫布里克計劃拍攝關於拿破崙的大型傳記影片。他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閱讀了上百種關於這位法國將軍的書籍,寫出了初步的劇本。庫布里克親自考察了歷史遺址,並且計劃在這些拿破崙生命中的重要地點實地拍攝影片。根據由庫布里克的經紀人保存的筆記中可以知道,庫布里克曾表示他並不確定這部電影要如何拍攝,但他希望拍出一部「前所未有的佳作」(「the best movie ever made」)。這個計劃最終被放棄,部分原因是實地拍攝一部這樣野心勃勃的影片成本太高;當時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剛剛推出了他的史詩片,改編自托爾斯泰同名小說的《戰爭與和平》(1968年);還有1970年的拿破崙題材的影片《滑鐵盧》票房慘敗,都影響了庫布里克計劃的實施。《拿破崙》的劇本後來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大量的歷史研究後來影響到了庫布里克的影片《巴里·林登》,這部電影的場景設置在十八世紀晚期,剛好在拿破崙戰爭之前不久。
這部電影本來的主角是安排給傑克·尼科爾森,庫布里克在看了他在《逍遙騎士》中的精彩表演後做出了這一決定。傑克·尼科爾森和庫布里克的合作最終在影片閃靈中實現。在醞釀了數年之後,這一計劃被其他更加切實可行的計劃取代。直到1987年,庫布里克仍然表示,他已經閱讀了超過500種這一歷史人物的書籍,他沒有放棄拍攝拿破崙題材的影片。他確信至今還沒有一部拿破崙影片成為名副其實的經典。
20世紀90年代早期,庫布里克計劃拍攝根據路易·貝格利的小說《戰時謊言》(Wartime Lies)改編的電影。故事講述了二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屠殺,一對母子的逃匿生活。劇本的第一稿取名叫《雅利安報告》(Aryan Papers),由庫布里克完成,他最後決定放棄這一題材,是由於史蒂芬·斯皮爾伯格1993年推出了他的著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另外,根據庫布里克的妻子透露,另外的原因是這個題材十分壓抑難以拍成電影。實際上庫布里克認為二戰大屠殺這個題材並非銀幕能準確表達。
寇比力克曾經想拍攝改編翁貝托·埃可的1988年小說《傅科擺》的電影,但埃可對自己早期小說《玫瑰的名字》的改編電影感到不滿而拒絕了。此外,埃可試圖當編劇,但寇比力克不願意合作。在寇比力克去世後,埃可表示他對自己最初的決定表示後悔。[3]
庫布里克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電影後來由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完成。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庫布里克為了「人工智慧」的題材與很多作家合作,他最終選擇了Aldiss的短篇小說《一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講述了一個被設計成兒童的機器人,被賣給一個家庭,當作他們處於深度昏迷中的兒子的替代品。最後,當他們真正的兒子醒來,機器人小孩被他的所有者無情的拋棄在森林裡,而沒有把他送回工廠銷毀。餘下的情節就是講述這個機器人小孩試圖理解他與人類的差別,尋找他在這個瀕臨毀滅的世界裡殘存的價值。
據報道,庫布里克為這部影片和斯皮爾伯格進行了長時間的電話討論。2001年當時庫布里克已去世,斯皮爾伯格從庫布里克遺孀手中取得了大量庫布里克的筆記,根據這些,他編寫了新的劇本,並且與庫布里克留下的製作班底合作,拍攝了影片《人工智能》,由哈利·喬·奧斯蒙主演。
影片把名譽製片的頭銜給了已去世的庫布里克,並且結尾有「獻給斯坦利」的字樣。影片包含了很多庫布里克式的主題,如一個無所不知的旁白,極端的三段式結構,人性和非人性,帶有諷刺意味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視角。
《人工智能》沒有獲得票房成功和評論界的讚譽。兩個在很多方面有巨大差異的導演風格的結合,在評論者眼中是混亂的失敗,它既不能吸引庫布里克的影迷,也不能吸引斯皮爾伯格的影迷。但是,這部電影後來受到許多科幻故事迷的追捧,並被某些人認為是斯皮爾伯格最好的電影。
後世影響
庫布里克被劃入新好萊塢電影運動的一員,經常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偉大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4][5],電影史學者米歇爾·西芒(Michel Ciment)稱讚庫布里克是「20世紀對世界電影有顯赫貢獻的人物之一[6]」。學者羅伯特·柯克(Robert Kolker)[7][8][9][10]盛讚庫布里克的作品是全美國「最為嚴謹」的[7]。有多位著名導演提到庫布里克的作品對其創作有所啟發[11][12],包括馬丁·斯科塞斯[13][14]、史蒂文·斯皮爾伯格[11]、韋斯·安德森[15]、喬治·盧卡斯[16]、詹姆斯·卡梅隆[17]、特里·吉列姆[18]、科恩兄弟[19]、雷德利·斯科特[20]、喬治·A·羅梅羅[21]。斯皮爾伯格在《大開眼戒》的DVD上評論道「庫布里克講故事的方式和我們的習慣完全相反,沒人能拍出更好的影片[22]」。而身為庫布里克的前輩、偶像及啟發者之一的奧森·威爾斯則評價道:「在那些我稱之為年輕一代的人里,庫布里克對我來說是個巨人[23]。」
後世不斷有導演介紹自己的創作受到庫布里克的啟發,如克里斯托弗·諾蘭[24]、托德·菲爾德[25]、大衛·芬奇、吉列爾莫·德爾·托羅、大衛·林奇[26]、拉斯·馮·提爾[27]、蒂姆·伯頓[28]、邁克爾·曼[29]、加斯帕·諾[30]。許多電影製作人模仿庫布里克獨特且開創性的鏡頭運動、構圖,以及對音樂的運用,例如弗蘭克·達拉邦特[31]。
電影界以外的藝術從業者亦曾表達過對庫布里克的欽佩,如英國音樂人PJ Harvey稱「在他的電影中,很多東西沒有說出來……很多空間,有很多事情是沉默的——不知何故,在這種空間和沉默中,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他的每部電影似乎都能捕捉到生命的本質,尤其是《光榮之路》《2001:太空漫遊》《巴里·林登》,這些都是我的最愛[32]。」美國歌手肯伊·威斯特2010年歌曲「Runaway」的MV模仿了《大開眼戒》的風格[33]。Lady Gaga的演唱會引用了許多來自《發條橙》的對話、服裝和音樂[34]。
主要作品列表
其導演的主要電影包括:
年份 | 電影 | 備註 | |
---|---|---|---|
譯名 | 原名 | ||
1951年 | 《飛行的牧師》 | Flying Padre | |
1951年 | 《拳賽之日》 | Day of the Fight | |
1953年 | 《恐懼和欲望》 | Fear and Desire | |
1953年 | 《航海家》 | The Seafarers | |
1955年 | 《殺手之吻》 | Killer's Kiss | |
1956年 | 《殺手》 | The Killing |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 |
1957年 | 《光榮之路》 | Paths of Glory |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 |
1960年 | 《萬夫莫敵》 | Spartacus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導演 |
1962年 | 《一樹梨花壓海棠》 | Lolita |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導演 提名 -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
1964年 | 《奇愛博士》 | Dr. Strangelove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劇本 |
1968年 | 《2001太空漫遊》 | 2001: A Space Odyssey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
1971年 | 《發條橘子》 | A Clockwork Orange |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導演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劇本 |
1975年 | 《亂世兒女》 | Barry Lyndon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提名 - 金球獎最佳導演 提名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
1980年 | 《閃靈》 | Shining | 提名 - 金酸莓獎最差導演 |
1987年 | 《金甲部隊》 | Full Metal Jacket | 提名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
1999年 | 《大開眼戒》 | Eyes Wide Shut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