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江區(閩東語:台江,平話字:Dài-gĕ̤ng,閩拼:dai55-geoyng55,實際讀音:/tai˥˥ køyŋ˥˥/),舊稱南台,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所轄的一個區。台江區位於福州城區中部,為省會福州中心城區、閩江下游北岸,面積1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轄區。區人民政府駐瀛洲街道台江路88號。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在南台山(今大廟山)築台受封為閩越王,該台稱越王台。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至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東越王余善在大廟山臨江(閩江)垂釣,後築台稱釣龍台。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王審知在福州築「夾城」,「登南城翹望,有台(指越王台、釣龍台)臨江」。台江、南台故而得名[2]。
遠在公元前770年的西周晚期,吉祥山一帶就有閩族先民臨江而居,從事狩獵和農業生產活動。秦漢時期為冶城轄區內(今福州市)。兩晉間,中原漢人大批入閩,其中少部分滯留台江地區。唐代,王審知入閩,在福州築「夾城」,其南城寧越門在今南門一帶。於是,「登南城翹望,有台(指越王台、釣魚臺)臨江」,台江、南台由此得名。其時,分屬閩縣、侯官縣治。直至民國2年(1913年),閩縣與侯官縣合併,稱閩侯縣,台江地區屬閩侯縣管轄。民國6年,實行由閩侯縣與福建省會督察廳共治福州城。以福建省會督察廳第三署與閩侯縣共轄原小橋區域;福建省會警察廳第四署與閩侯縣共轄原台江區域。民國34年5月,成立台江、小橋區公所;台江地區分屬台江區、小橋區管轄,歸屬福州市。1956年4月,台江區、小橋區合併為台江區,屬福州市管轄,1968年9月改稱赤衛區,1978年4月恢復台江區名稱。
福州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台西CBD)坐落於台江區寧化街道,瀕臨閩江岸線,擁有30逾座百米寫字樓,有建設銀行福建分行等十餘家金融企業入駐於此,是集寫字樓、綜合商業體和星級酒店於一體的商貿中心。福州海峽金融商務區位於台江區鰲峰片區,鰲峰大橋旁,截至2019年,擁有中外金融企業及超10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83家。福州市的第一高樓福州世茂洲際酒店坐落在台江區的茶亭街道。萬寶商圈、台江萬達等多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圈在台江林立,台江著名商業街中亭街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2018年台江區生產總值達475.63億元,較前一年增長6.9%。[4][5][6]
台江區的陸域面積為1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91平方公里。東起江濱中大道東頭九孔閘,沿光明港至晉安河中心線為界,與晉安區一河之隔;西、南以閩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倉山區隔江相望;北以瓊東河、東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中心線至金山大橋西北側橋下小島北端至閩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鼓樓區毗鄰。
台江的大部分地區原來均為水域。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青銅器時代,北部的閩江流域由於地殼運動和泥沙沉積逐漸形成一片沖積平原[2]。
台江區內主要河道有晉安河、白馬河、打鐵港、東西河、茶亭河、達道河、瀛洲河、光明港、大慶河、三捷河、奮鬥河、濟南河、新透河、浦西河等。
瀛洲街道、後洲街道、義洲街道、新港街道、上海街道、蒼霞街道、茶亭街道、洋中街道、鰲峰街道和寧化街道。
台江區轄區內主幹道有八一七路(中路、南路)、西二環南路、江濱大道(西大道、中大道)、工業路、五一路(中路、南路)、六一中路、國貨西路、台江路、達道路、達江路、廣達路、連江路(南段)、白馬路(中路、南路);主要橋梁有解放大橋、閩江大橋、鰲峰大橋、三縣洲大橋、尤溪洲大橋、金山大橋(為鼓樓、台江交界)、瀛洲立交橋(已於2014年拆除)、洋頭口立交橋(已於2009年拆除)等。
服務於福州市內仁德公交站和長途汽車站福州汽車南站(福州汽車站)均位於台江區。[5]
福州軌道交通指揮控制中心位於台江區廣達路達道路交界處,為1~4號線的控制中心(OCC)。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