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介於史前時期和信史時期之間的階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史時代,或簡稱原史(英語:Protohistory)是歷史時代的一部分,為史前時代與信史時代中間的一段時期,指在一種文明還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書寫系統,但發展出一套穩定的口傳歷史系統,例如早期的密西西比文化都屬於這一類的原史時代文明。
史前時代 | ||||
全 新 世 |
鐵器時代 | 原史時代 | ||
青銅時代晚期 | 青 銅 時 代 | |||
青銅時代中期 | ||||
青銅時代初期 | ||||
銅石並用時代/紅銅時代 | ||||
新石器時代 | 石 器 時 代 |
史前史 | ||
中石器時代 | ||||
更 新 世 |
舊石器時代晚期 | 舊 石 器 時 代 | ||
舊石器時代中期 | ||||
舊石器時代初期 |
原史時代也可以指一個社會從讀寫能力的出現到第一位歷史學家的著作完成之間的過渡階段。口述傳統的保留會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化,因為這會為記錄更早的事件提供間接的歷史資源。由識字的群體和無書寫傳統的群體共同建立的殖民據點也具有一些原史時代的特徵。
原史時代同樣可以指一個文明的某些不完整的或外部的歷史記載(不一定包括一個完整的書寫系統)被發現的時期。例如朝鮮前三國時代、日本彌生時代[1],又比如在歐洲,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出現在同時期的希臘羅馬文獻中的時代就可以歸為他們的原史時代。
蒂莫西·泰勒[2]的《牛津插圖史前歐洲史》(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Prehistoric Europe)[3]中寫道:
“ | 由於公元前1千年的部分但並非所有社會中的歷史記載的存在,這段時期通常被稱為「原史時代」,而不是史前時代。當然,通過考古手段獲得的對過去的了解與通過歷史文獻獲得的部分性質完全不同。擁有這兩種方面的證據既是一種福音也是一種挑戰。 | ” |
在他此後的另一篇論文《公元第1千年愛琴海、喀爾巴阡-巴爾幹和本都地區的奴隸制度》("slavery in the first millennium Aegean, Carpatho-Balkan and Pontic regions")的摘要中,[4]從根本上來說是一位考古學家的泰勒說道:
“ | 在信任古典作家們告訴我們的東西方面,我跨出了相當不尋常的一步。 | ” |
作為另一個例子,參見布萊恩·M·法根關於北美原史時代的著作[5]以及穆罕默德·阿卜杜拉·納伊姆(Muhammed Abdul Nayeem)對於阿拉伯半島原史時代的研究。[6]
和史前時代一樣,判斷一個文化何時由史前時代進入原史時代有時對考古學家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不同文化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甚至不同曆法系統之間的數據差別都是非常大的。
在最簡單的情況下,從史前時代到原史時代的歷程與該族群在冶金方面的技術進步歷程基本吻合:
最著名的原史時代文明與族群就是那些出現於歐洲和亞洲重要文明的歷史記載中的蠻族部落了。這些人群同樣經歷了史前時代,其中的許多此後順利過渡到信史時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