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發性過敏反應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又稱速發型超敏反應Ⅰ型超敏反應type I hypersensitivity),是IgE介導的免疫反應[1],乃最常見的超敏反應類型[2]。主要可分為兩種:

  • 全身性過敏反應generalized anaphylaxis),主要引起的原因有被昆蟲(蜜蜂、螞蟻)叮咬和食物過敏。嚴重時可能會支氣管全面收縮、休克死亡[3]
  • 特應性過敏反應atopic allergy),主要引起原因為接觸或吸入過敏原(花粉)。常見的症狀有氣喘、濕疹、過敏性鼻炎[3]

反應機制

過敏原第一次接觸免疫B細胞後,B細胞和輔助T細胞接觸下分化成漿細胞並且產大量抗體IgE,這些IgE會與肥大細胞結合,當下一次接觸過敏原時與IgE結合的肥大細胞活化,肥大細胞釋出顆粒 (生物)英語Granule (cell biology)內物質,顆粒內成分有組織胺肝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英語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1]。其中組織胺會引起過敏症狀並影響免疫反應。之後過敏細胞吸引更多的粒細胞釋出更多過敏因子[1]

診斷和預防治療

診斷是否過敏用皮膚測試法,先在皮膚的內皮細胞注入過敏原,三分鐘後開始發癢二十分鐘內皮膚紅腫為陽性反應。過敏無法完全治癒,我們只能減輕他的症狀。

  • 預防治療
  1. 避免接觸其過敏原:避免接觸過敏原為治療過敏性疾病最有效及最好的方法。所以應盡量保持清潔的環境避免細菌和蚊蟲的孳生。
  2. 藥物治療:過敏反應初期時會用抗組織胺來減輕過敏症狀,過敏反應中期時用皮質類固醇等藥物。
  3. 減敏治療(hyposensitization):先給患者小劑量的過敏原逐漸增加劑量。讓身體內的IgG量增加,IgE量減少,由於IgE量減少無法活化大量的肥大細胞釋出顆粒物質,就無法引起過敏症狀。

引文

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