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節度使,又稱幽薊節度使、燕薊節度使、范陽節度使、盧龍軍節度使,是唐朝在燕薊(今北京、河北地區)設置的節度使,天寶十節度之一。安史之亂的根據地,後直到五代割據河北,為河北三鎮之一。
歷史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設置幽州節度使,幽州節度使負責防禦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稱「燕州」、范陽郡,今北京到保定一帶),統轄幽州、薊州、媯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莫州、滄州等9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以范陽、河東、平盧為根據地,發動叛亂,建立大燕,史稱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結束後,改為幽州節度使,因領盧龍軍,又稱盧龍軍節度使。廣德元年(763年)李懷仙投降唐朝,唐朝為了籠絡河北舊部,任命李懷仙為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唐德宗建中年間四鎮之亂時,幽州朱滔自稱冀王。
元和十四年(819年),盧龍軍節度使劉總的臣服,標誌着元和中興的頂峰。兩年後,朝廷任命文官張弘靖為幽州、盧龍軍節度使。但由於處置措施不當,盧龍軍節度使又被軍人把持割據。直到唐朝滅亡。
唐朝滅亡後,盧龍軍節度使劉守光自稱大燕皇帝,後為後唐莊宗李存勗所滅。
後晉建立前夕,石敬瑭將燕薊節度使全境之燕州(幽州)、薊州、順州、檀州、儒州、瀛州、莫州、涿州、新州、媯州、武州等十一個州,和河東節度北部雲州、蔚州、寰州、應州、朔州五州割讓給契丹國,這就是燕雲十六州。
歷代節度使
- 張說(718-720年)
- 邵寵(720年)
- 王晙(720年)
- 裴伷先(721-727年)
- 李瑤(724-727年,遙領)
- 鄭溥(725-726年)
- 李尚隱(727-729年)
- 趙含章(732-733年)
- 薛楚玉(733-734年)
- 張守珪(734-739年)
- 李适之(739-741年)
- 王斛斯(741-742年)
- 裴寬(742-743年)
- 安祿山(744-755年)
- 賈循(755年)
- 封常清(755年,未任)
- 李光弼(756年)
- 史思明(756年,安祿山任命)
- 向潤客(756年,安祿山任命)
- 史思明(757-759年,安慶緒任命)
- 李筌(759年)
- 李光弼(759年)
- 張通儒(760-761年,史思明任命)
- 李懷仙(761-768年)
- 王縉(768年,未實際控制)
- 朱希彩(768-772年)
- 朱泚(772-774年)
- 朱泚(774-782年,遙領)
- 朱滔(775-785年)
- 劉怦(782年)
- 王武俊(784年,未任)
- 劉怦(785年)
- 劉濟(785-810年)
- 劉總(810-821年)
- 張弘靖(821年)
- 劉悟(821年,推辭未赴任)
- 朱克融(821-826年)
- 朱延嗣(826年)
- 李載義(826-831年)
- 李運(831年,遙領)
- 楊志誠(831-834年)
- 李淳(834年,遙領)
- 史元忠(834-841年)
- 陳行泰(841年)
- 張絳(841年)
- 張仲武(841-849年)
- 張直方(849年)
- 周綝(849-850年)
- 張允伸(850-872年)
- 張簡會(872年)
- 張公素(872-875年)
- 李茂勛(875-876年)
- 李傑(876年,遙領)
- 李可舉(876-885年)
- 李全忠(885-886年)
- 李匡威(886-893年)
- 李匡籌(893-894年)
- 劉仁恭(895-907年)
- 劉守光(907-913年)
- 周德威(913-918年)
- 李嗣昭(919-920年)
- 李紹宏(920-923年)
- 李存審(923-924年)
- 李存賢(924-925年)
- 趙德鈞(925-926年名李紹斌) (925-936年)
- 趙延壽(936-947年)
- 蕭海真(947-952年)
轄區
註腳
參考資料
- 《新唐書·藩鎮盧龍》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