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海豹科象海豹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象海豹(學名:Mirounga leonina),又名南象形海豹、南方象海豹,主要分布在亞南極地區,是象海豹屬下的兩種海豹之一。它不僅是最龐大的鰭足類動物,而且還是迄今為止食肉目最大的成員。該海豹的名字源自它巨大的體型和成年雄性的大鼻子,用於發出非常響亮的吼聲,尤其是在交配季節。
南象海豹與北象海豹相比,個頭更大,鼻子更寬。兩性異形現象明顯,雄性個頭遠遠大於比雌性。[3]雌性平均體重為400-900公斤,長度2.6-3米;而雄性平均2,200-4,000公斤,長度4.5-5.8米。世界最大雄性南象海豹重5,000公斤,長度6.85米。[4][5]
眼睛大且圓,呈黑色。眼睛的寬度和低光環境下高集聚的視線在獵物捕獲時起着重要作用。像所有的海豹一樣,南象海豹有後肢和尾鰭。每一隻腳有五個長蹼的趾。敏捷的雙掌用於推動水。胸鰭在游泳時作用不大。
由於後肢在陸地運動中不便,南象海豹使用鰭來移動身體。它們可以以這種方式在短距離內迅速移動(達每小時8公里),回到水中、追逐雌性以及追逐入侵者。
幼崽出生時有毛皮,渾身黑色。它們的毛皮不適合在水中生活,但是隔絕冷空氣,用以保護身體。第一次換毛伴隨着斷奶。換毛後,根據毛髮的厚度和濕度不同,毛皮可能會變成灰色或棕色。年長的雄性的皮膚是厚厚的皮革,並且通常是散布着疤痕。
目前全球共有約650,000頭南象海豹。研究表明它們分成3個地理亞群,每一個大洋有一個亞群。
跟蹤研究南象海豹行動的路線,從而證明它們主要覓食區在南極大陸的邊緣。雖然象海豹可能偶爾會在南極洲上岸休息,甚至交配,它們大量聚集在亞南極地區。
最大的亞群在南大西洋,總計超過40萬頭,其中包括南喬治亞大約113,000頭育齡期雌性。[6]其他繁殖地區位於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和瓦爾德斯半島。
第二個大亞群在印度洋南部,總計20萬頭,四分之三生活在凱爾蓋朗群島,其餘在克羅澤群島 、馬里昂和愛德華王子島、以及赫德島。有些還生活於阿姆斯特丹島。第三大亞群約7.5萬頭,活動範圍在次南極太平洋塔斯馬尼亞和新西蘭南部島嶼,主要是麥夸里島。
該物種曾經生活在塔斯馬尼亞州,聖赫勒拿島和智利海岸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有時有些個體在南非或澳大利亞被發現。也經常有報道提到毛里求斯海岸有動物失蹤。
19世紀末大規模捕殺海豹後,直到1950年南象海豹才恢復到相當數量,自此之後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亞群出現不明原因的下降。現在的數量趨於穩定,波動的原因不明。
其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