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蓋朗群島
印度洋的一个群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凱爾蓋朗群島(法語:Îles Kerguelen(通用),Archipel des Kerguelen(官方稱呼) ,發音:[kɛʁɡelɛn]),為印度洋南部一群島,屬於法國海外領地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管轄,主要居民點(首府)為法蘭西港。除了主島Grande Terre外,主要島嶼還包括有福煦島、聖拉娜-格拉蒙島等,總面積7,215平方公里,被300多個小島嶼環繞,其中主島Grande Terre面積6,675平方公里。群島位於兩千萬年前沉沒的大陸(凱爾蓋朗海台)頂端、無人居住的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西北450公里,距離馬達加斯加島超過3,300公里;周圍的海域波濤洶湧,常年不凍。在澳大利亞和印度都發現了與凱爾蓋朗類似的沉積岩,表明它們曾經是連接在一起的陸地。群島屬寒帶苔原氣候,一月和二月是最熱的時期,但氣溫也低於10度,島上經常被積雪覆蓋,西部有最大的冰川,面積403平方千米。在過去幾十年間由於全球變暖許多冰川已永久退縮,一些小的甚至已經消失。
群島在1772年2月12日被法國探險家伊夫·凱爾蓋朗-特雷馬雷克發現,1776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再次來到該島,並以凱爾蓋朗之名為其命名。由於島上一片荒涼,庫克為其取別名「荒野之島」(Desolation Island)。
群島上雖然沒有永久居民,但法國方面在此處編制了45至100位科學家與工程師從事研究工作;島上沒有機場,一切和外界的運輸均需要通過海運完成。
歷史
凱爾蓋朗首次出現在1754年菲利普·布歇(Phillippe Buache)的地圖「南回歸線與南極點之間的南方群島地圖,其中可能看到1739年好望角以南的地理發現」之中。在這幅地圖中,群島被稱為「Ile de Nachtegal」,這個名字可能來自阿貝爾·塔斯曼的船隻「De Zeeuwsche Nachtegaal」。在布歇的地圖上,群島位於南緯43度,東經72度,比群島主島Grande Terre的實際位置約偏北6度,偏東2度。
通常認為,凱爾蓋朗群島於1772年2月12日被法國航海家伊夫·凱爾蓋朗-特雷馬雷克發現,第二天,Charles de Boisguehenneuc登陸島嶼,並宣布法國對島嶼的主權。[2]1773年,Yves de Kerguelen組織了針對凱爾蓋朗群島的第二次探險,並於同年12月到達。1774年1月6日,Kerguelen命令他的大副Henri Pascal de Rochegude在這裡留下信息,告知此後經過的人,法國擁有此地的主權。此後,一些人在各自的探險活動中來到了凱爾蓋朗群島,其中包括1776年12月詹姆斯·庫克在他的第三次航海中的造訪。[3]
在這些早期的探險活動後不久,捕鯨人和獵海豹人(多為英國人,美國人和挪威人)開始定期造訪這裡,捕獵棲息於附近區域的鯨魚和海豹,導致一些物種一度瀕臨滅絕,包括18世紀的海狗和19世紀的象海豹。此後,由於捕獵量的減少,這些物種的種群數量又開始恢復。[4]
1800年,英國貨船Hillsborough在群島附近海域捕獵海豹和鯨魚。在此期間,船長羅伯特·羅德製作了描述群島信息的表格。[5]
1825年,英國海豹獵人John Nunn和三名「喜愛號」船隻的船員在凱爾蓋朗群島遭遇海難,之後被困在島上。直到1827年,他們被亞歷山大·迪斯坦特在捕獵活動中發現並救出。[6][7]
1840年的羅斯探險(Ross expedition)完成了對群島全部基本信息的調查工作。[8]
為觀測1874年的金星凌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喬治·比德爾·艾里組織了去往世界不同地區的五次遠征活動,其中三次的目的地都是凱爾蓋朗群島。牧師史蒂芬·約瑟夫·佩里率領英國遠征隊來到群島,並在天文台海灣設置了他的主觀測站。另外,桑姆威爾·古德里奇和塞利爾·科貝特分別在拇指峰(49°30′47.3″S 70°10′18.1″E)和供應海灣(49°30′47.3″S 69°46′13.2″E)設置了輔助觀測站。在1874至1875年,德國和美國遠征隊也來到這裡觀測金星凌日。[9]1902至1903年,由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率領的德國南極探險隊同樣使用了天文台海灣。2007年1月,人們對這一區域的遺蹟進行了考古發掘。
1877年,法國人開始在群島進行採煤活動,但相關活動很快便結束了。[10]
1893年,法國政府宣布吞併凱爾蓋朗群島,阿姆斯特丹和聖保羅群島,以及克羅澤群島。1924年,法國對相關地區的主權被寫入憲法。
1940年12月,德國偽裝巡洋艦亞特蘭蒂斯號在凱爾蓋朗群島停留,以便船員補充淡水儲備並進行維護工作。在此期間,艦上水手伯納德·赫爾曼在為艦身刷漆時墜落而死,成為艦上第一個死去的人。他的埋葬地點被稱為二戰中「最南端的德軍墳墓」。
從1950年開始,凱爾蓋朗群島被科學研究團隊所占領。群島上的總人口數在50至100之間波動。[11]島上還建設有法國衛星追蹤站。
在1955年之前,群島屬於法屬馬達加斯加殖民地的一部分,而在這一年,隨着行政區劃的調整,群島被劃入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
10 sources
主島 Grande Terre
凱爾蓋朗群島的主島名為La Grande Terre,東西長約150公里,南北寬約120公里。
島上的主要人類聚居地法蘭西港位於島嶼東邊的莫比漢灣沿岸,坐標為49°21′S 70°13′E。當地設施包括科學研究建築、科研人員宿舍、一所醫院、一所圖書館、一個體育館、一個酒吧和一座名為Notre-Dame des Vents(意為「我們的風之女士」)的小教堂。
島上的最高點是位於Gallieni Massif山區的羅斯山,海拔為1,850米。位於島嶼中西部的庫克冰蓋(法語:Calotte Glaciaire Cook)面積約為403平方公里,是法國領土內最大的冰川。凱爾蓋朗群島上的冰川總面積約為500平方公里。
Grande Terre的海岸線崎嶇複雜,有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海灣、半島、岬角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些包括:
*Péninsule Rallier du Baty
- Péninsule Gallieni
- Péninsule Loranchet
- Péninsule Jeanne d'Arc *Presqu'île Ronarc'h
- Presqu'île de la Société de Géographie
- Presqu'île Joffre
- Presqu'île du Prince de Galles
- Presqu'île du Gauss
- Presqu'île Bouquet de la Grye
- Presqu'île d'Entrecasteaux
- Presqu'île du Bougainville
- Presqu'île Hoche
附屬島嶼
除Grande Terre外,凱爾蓋朗群島較為重要的島嶼還包括:
- 福煦島 位於群島北部,面積54平方公里 (49°0′S 69°17′E).
- 聖拉娜-格拉蒙島 位於福煦島以西,總面積45.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為480米(1,570英尺) (48°55′S 69°12′E).
- 波特島 群島內的第四大衛星島,面積43 km2(17 sq mi),島嶼中心一代海拔達340公尺(1,120英尺)(49°11′S 69°36′E)
- 西島,面積33 km2(13 sq mi)(49°21′S 68°44′E)
- Île Longue 位於群島西南部,面積約35 km2(14 sq mi)( 49°32′S 69°54′E)
- Îles Nuageuses 位於群島西北部,包括île de Croÿ, île du Roland, îles Ternay, îles d'Après,(48°37′S 68°44′E)
- Île de Castries (48°41′S 69°29′E)
- Îles Leygues (48°41′S 69°29′E)
- Île Violette (49°07′S 69°40′E)
- Île Australia (又稱Île aux Rennes – Reindeer Island)面積 36.7 km2(14.2 sq mi), 海拔 145米(476英尺), 49°27′S 69°51′E)
- Île Haute 最高海拔321米(1,053英尺)(49°23′S 69°55′E)
- Île Mayès (49°28′20″S 69°55′55″E)
- Îles du Prince-de-Monaco 位於島嶼南部的Audierne海灣中(49°36′S 69°14′E)
- Îles de Boynes 包括四座小島,位於主島上的Presqu'ile Rallier du Baty 以南約30公里(50°01′S 68°52′E)
- Île Altazin 情郎海灣中的一座小島(49°38′S 69°45′E)
- Île Gaby 情郎海灣中的一座小島(49°39′S 69°46′E)
氣候
法蘭西港,凱爾蓋朗群島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2.3 (72.1) |
22.3 (72.1) |
21.0 (69.8) |
23.0 (73.4) |
16.8 (62.2) |
14.5 (58.1) |
13.4 (56.1) |
14.4 (57.9) |
15.8 (60.4) |
19.1 (66.4) |
21.3 (70.3) |
21.6 (70.9) |
23.0 (73.4) |
平均高溫 °C(°F) | 11.1 (52.0) |
11.5 (52.7) |
10.5 (50.9) |
9.0 (48.2) |
6.7 (44.1) |
5.2 (41.4) |
4.7 (40.5) |
4.6 (40.3) |
5.3 (41.5) |
7.0 (44.6) |
8.6 (47.5) |
10.1 (50.2) |
7.8 (46.0) |
日均氣溫 °C(°F) | 7.8 (46.0) |
8.2 (46.8) |
7.3 (45.1) |
6.1 (43.0) |
4.2 (39.6) |
2.8 (37.0) |
2.2 (36.0) |
2.1 (35.8) |
2.5 (36.5) |
3.9 (39.0) |
5.3 (41.5) |
6.8 (44.2) |
4.9 (40.8) |
平均低溫 °C(°F) | 4.4 (39.9) |
4.7 (40.5) |
4.1 (39.4) |
3.2 (37.8) |
1.5 (34.7) |
0.4 (32.7) |
−0.3 (31.5) |
−0.4 (31.3) |
−0.2 (31.6) |
0.7 (33.3) |
2.0 (35.6) |
3.4 (38.1) |
1.9 (35.4) |
歷史最低溫 °C(°F) | −1.5 (29.3) |
−1.0 (30.2) |
−0.9 (30.4) |
−2.7 (27.1) |
−5.9 (21.4) |
−8.3 (17.1) |
−8.0 (17.6) |
−9.5 (14.9) |
−7.7 (18.1) |
−5.0 (23.0) |
−3.7 (25.3) |
−1.2 (29.8) |
−9.5 (14.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72.2 (2.84) |
49.5 (1.95) |
57.5 (2.26) |
59.6 (2.35) |
59.9 (2.36) |
75.9 (2.99) |
62.9 (2.48) |
63.4 (2.50) |
62.3 (2.45) |
59.3 (2.33) |
51.9 (2.04) |
55.1 (2.17) |
729.5 (28.72) |
平均相對濕度(%) | 78 | 79 | 82 | 86 | 88 | 89 | 89 | 87 | 84 | 80 | 75 | 77 | 83 |
數據來源:MeteoStats[12] |
1 source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