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共和國內戰是一場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爆發於剛果共和國的內戰,戰爭雙方為總統候選人及其支持者,最終以安哥拉軍隊入侵、德尼·薩蘇-恩格索重返總統寶座而結束。[9]
在剛果共和國,這場戰爭常稱為「六五(6月5日)戰爭」(Guerre du 5 juin)。部分人士也將1993至2002年的剛果共和國內部部族衝突也併入這次內戰的範疇。
薩蘇曾在1979年至1992年統治剛果,當時的剛果人民共和國是一個馬列主義、一黨制的人民共和國。[10]1993年7月至1994年,時任總統帕斯卡爾·利蘇巴、前任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和主要反對活動領導者、首都布拉柴維爾市長貝爾納·科萊拉斯三方在布拉柴維爾發生衝突,直到1995年三方所共同認可的四名人士進入中央政府任職才平息,這期間2000人死亡,10000人流離失所。然而,利蘇巴政府未能有效控制由因失業而進入軍隊的年輕人組成的武裝民兵,為此後剛果共和國爆發內戰埋下隱瘓。
剛果共和國的民主化進程於1997年走入歧途。隨着預定於1997年7月舉行的總統大選日益臨近,時任總統帕斯卡爾·利蘇巴和前總統、剛果勞動黨領導人德尼·薩蘇-恩格索二人支持者間的氣氛日趨緊張。
是年6月5日,一隊裝甲車包圍了薩蘇在布拉柴維爾的住所,薩蘇隨即命令其私人民兵「眼鏡蛇」進行激烈抵抗,並在幾小時內控制了市中心和布拉柴維爾北部的兵營。由此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衝突,首都大部分地區遭到破壞。[11]由於雙方都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獲勝,便各自尋求外援:利蘇巴與科萊拉斯結盟,徵召原社會主義國家的米-24直升機駕駛員;薩蘇則向安哥拉總統求援。
1997年10月初,安哥拉軍隊侵入剛果共和國支持薩蘇;至同年10月14日,布拉柴維爾大部為其控制,[12]利蘇巴逃離,兩天後整個首都為忠於薩蘇的勢力控制,黑角未作任何抵抗便被薩蘇派系占領。[13]1997年10月16日,薩蘇宣布戰爭結束,自任總統並任命了一個33人的政府。
這次衝突中,石油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前宗主國法國在剛果共和國的石油開採風險投資,法國被認為在背後支持勝利者薩蘇。[13]
1998年1月,薩蘇政權發起了一次「國家團結論壇」以確定過渡期的性質和期限。這一由政府嚴密控制的論壇確定三年內舉行大選,選舉了一個過渡期的顧問立法機構,並宣布制憲會議將將確定憲法最終稿。然而,1998年下半年再度爆發薩蘇政府軍和反對派的衝突,這次衝突導致經濟命脈剛果大洋鐵路中斷,布拉柴維爾南部、普爾、布恩扎和尼阿里遭到極大破壞,人口大量傷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1999年,政府軍與「忍者」民兵爆發衝突。1999年11、12月,政府與部分叛亂團體的代表簽署了協議,12月的協議的調停人由加蓬總統奧馬爾·邦戈呼籲政府與反對派繼續進行政治談判。
內戰給這個國家留下了深遠影響:北方忠於薩蘇,中西部忠於流亡中的利蘇巴,普爾地區忠於科萊拉斯。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