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賓達共和國(伊賓達語:Kilansi kia Kabinda;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 Cabinda)是存在於1975年的一個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其成立數月後,卡賓達被安哥拉占領至今。現存流亡政府。
卡賓達是位於中部非洲西部的地區,面積7,283平方公里,2006年估計人口264,584,分居於四個市:
西瀕大西洋,北臨剛果共和國,東、南接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領土沿剛果河北岸將其與安哥拉本土分隔。超過20000名卡賓達人住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洛馬米省和剛果共和國的難民營裡。
卡賓達共和國對自治的要求可追溯到作為葡萄牙保護地,即葡屬剛果時期。這個保護地自1883年9月19日起就有獨立於葡屬西非的歷史和法律地位。在1885年的《西木拉布科條約》(Treaty of Simulambuco)和柏林會議中,卡賓達和安哥拉被分開對待。其歷史上年代最最近的前政權是鐵器時代的恩哥約王國(N'goyo),自願併入葡萄牙帝國作為免遭敵對的鄰國侵襲的手段。
此後卡賓達經歷了多次在葡萄牙帝國框架內地位的變化,在相對自治和與殖民地安哥拉整合間搖擺。
20世紀的1960年代安哥拉獨立運動期間,卡賓達與安哥拉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複雜。1963年5月,非洲統一組織將卡賓達列為第39個待非殖民地化地區,安哥拉為第35個。推進卡賓達獨立的組織爭取卡賓達飛地解放陣線在扎伊爾首都金沙薩建立卡賓達流亡政府,1975年8月1日宣布獨立,但葡萄牙和其他陣營均未承認。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的軍隊在1975年11月11日經由剛果共和國的黑角進入卡賓達,並將其併入安哥拉本土。規定了安哥拉從葡萄牙獨立期限的阿爾沃協議(Acordo do Alvor)稱「安哥拉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這一環境下,卡賓達是安哥拉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儘管這一協議由三個爭取獨立的勢力(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簽署,卡賓達和爭取卡賓達飛地解放陣線的代表均未簽署。
爭取卡賓達飛地解放陣線在恩齊塔·提亞戈(N'Zita Henriques Tiago)的領導下擁有一個流亡政府,發行了有宣示意義的護照、身份證[1]和郵票[2]。
2010年1月8日準備參加非洲杯的多哥國家足球隊在安哥拉遭槍擊,造成3死7傷,死者包括大巴司機、一名多哥隊助理教練和一名多哥國家隊新聞官[3]。1月9日安哥拉社會通訊部長曼努埃爾·拉伯雷宣布,爭取卡賓達飛地解放陣線策劃了此次恐怖行動[4]。慘劇發生後,非洲足協宣布賽事如期舉行,但多哥隊9日決定退賽,並正與其它參賽球隊商討,鼓勵他們抵制賽事。[5]多哥政府同時決定將「卡賓達解放陣線」列為恐怖組織。[6][7]
2017年5月8日,爭取卡賓達飛地解放陣線宣稱對安哥拉武裝部隊「FAA」發動一次襲擊,造成四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軍官[8][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