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烏肯省
阿根廷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烏肯省(Neuquén)為南美國家阿根廷23省之一,位於阿根廷西部,該省首府為內烏肯(Neuquén)。內烏肯省因內烏肯河而得名,「內烏肯」一詞源於馬普切語的當地方言馬普東古(Mapudungun)單詞「Nehuenken」,意為「通風」,原住民用它來指代這條河。這個詞是回文。
內烏肯省 | |
---|---|
阿根廷的省 | |
Provincia de Neuquén (西班牙文) | |
![]() | |
坐標:39°S 68°W | |
國家 | 阿根廷 |
首府 | 內烏肯 |
分區 | 16個縣 |
政府 | |
• 省長 | 羅蘭多·菲格羅亞 |
• 副省長 | 格洛麗亞·魯伊斯 |
• 議員 | 奧斯卡·帕里利、西爾維婭·薩帕格、露西拉·克雷塞爾 |
面積 | |
• 總計 | 94,078 平方公里(36,32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2年普查[1]) | |
• 總計 | 726,590人 |
• 排名 | 第16名 |
• 密度 | 7.72人/平方公里(20人/平方英里) |
居民稱謂 | Neuquino |
GDP[2] | |
• 總量 | US$ 94億 |
• 人均 | US$ 13,800 |
時區 | ART(UTC−3) |
ISO 3166碼 | AR-Q |
HDI (2021) | 0.832 極高 (第22名)[3] |
網站 | neuquen |
內烏肯省位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西北部,科馬韋地區的西部,科馬韋地區占據了該省的南半部;其北部與門多薩省接壤,東南部與內格羅河接壤,西部與智利的馬烏萊大區、紐布萊大區、比奧比奧大區、阿勞卡尼亞大區、洛斯里奧斯大區和洛斯拉各斯大區接壤,這些大區的邊界由分水嶺和安第斯山脈為界。
歷史
內烏肯省的拉卡爾縣擁有已知的最南端的玉米種植遺蹟,之後印加帝國進一步傳播玉米。玉米遺蹟在南至40°19'的梅林基納被發現,它被發現在陶器中,年代可追溯到730±80BP和920±60BP。這種玉米可能是在印加帝國時期從秘魯越過安第斯山脈帶到智利的。
在前西班牙時期,阿根廷的農業活動最南延伸到內烏肯省以北的門多薩省南部。巴塔哥尼亞附近地區有時也從事超出這一限制的農業,但人們有時會恢復非農業生活方式。到西班牙人抵達該地區時(1550年代),巴塔哥尼亞北部沒有農業生產的記錄。廣闊的巴塔哥尼亞草原和豐富的駱馬獵物可能促使當地居民傾向於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
歐洲人接觸時,特韋爾切人和佩韋爾切人居住於此,最初由來自智利的征服者探索該地區。1670年,在奇洛埃群島建立耶穌會的牧師尼古拉斯·馬斯卡迪(西班牙語:Nicolás Mascardi)在納韋爾瓦皮湖北岸建立了納韋爾瓦皮傳教團(西班牙語:Nuestra Señora de Nahuel Huapi)。耶穌會傳教團持續了幾年,最後一個位於內烏肯的傳教團於1717年被摧毀。1767年耶穌會遭到抵抗,傳教活動也因此中斷。
在何塞·德·聖馬丁發動的獨立戰爭期間,當地土著人經常傳言西班牙王室效忠派軍隊即將抵達巴塔哥尼亞,無論是從智利港口奇洛埃港抵達秘魯,還是從西班牙在巴塔哥尼亞群島的定居點抵達,這種傳言在馬普切土著民族和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北部潘帕斯草原地區都很常見。如今阿根廷和智利境內的最後一個保皇黨武裝團體平切拉兄弟從奇廉附近地區越過安第斯山脈進入內烏肯北部,當時愛國者們鞏固了對智利卡皮塔尼亞西班牙王室殖民地的控制。平切拉(Pincheira)兄弟是一個龐大的騎警團伙,由歐洲的西班牙人、美洲西班牙人、梅斯蒂索人和當地土著人組成。由於與兩個土著部落Ranqueles和Boroanos結盟,這個群體得以遷往巴塔哥尼亞。在遠離智利共和國和聯合省事實上的領土的瓦爾瓦科,平切拉兄弟建立了一個擁有數千名定居者的永久營地。從這個基地和其他基地出發,平切拉兄弟多次襲擊新成立的共和國的鄉村。
1827年,由豪爾赫·博舍夫(Jorge Beauchef)指揮的智利軍隊進行了報復,越過安第斯山脈襲擊了保皇黨營地。智利人迫使大約3,000人越過安第斯山脈重新定居安圖科。
探險家佩里托·弗朗西斯科·莫雷諾多次前往巴塔哥尼亞,並在其著作《曼薩納斯的旅程》中對該地區進行了準確描述,並於1875年到達納韋爾瓦皮湖,此後內烏肯地區受到了阿根廷的影響。1879年,胡里奧·阿根廷·羅卡發起了征服沙漠(西班牙語:Conquista del Desierto)的行動,最終打破了土著人的抵抗。1884年巴塔哥尼亞的政治分裂得到重組,內烏肯領地獲得了目前的邊界。該省的首府多次遷至諾爾金(1884-85年)、坎帕納馬惠達(現隆科普埃)(1885-1888年)、喬斯馬拉爾(1885-1901年),最後遷至康弗倫西亞,即現在的內烏肯。
20世紀初,鐵路通到內烏肯市,新的灌溉系統建成,促進了農作物的生產和運輸。1918年發現了石油,為內烏肯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長期以來,當地政治一直由一個政黨主導,即內烏肯人民運動(MPN),該黨由出生於黎巴嫩的富商埃利亞斯·薩帕格(Elias Sapag)創建。薩帕格一家移民到阿根廷,於1910年左右乘鐵路抵達內烏肯地區,最終在薩帕拉安家,那裡乾燥肥沃的山谷和果園讓人想起他們的家鄉黎巴嫩。內烏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天然氣、石油、原始森林和水資源,適合發電和旅遊。這些資源以前由中央國民政府管理,當時當地收益甚微。由於社會動盪,薩帕格和兩個弟弟菲利普(Felipe)和阿曼多(Amado)創立了MPN,這是一場活躍的政治運動。聯邦制和對領土及其資源的更大地方權利。
該領土於1955年6月15日升格為省,憲法於1957年11月28日頒布。費利佩·薩帕格很快在政治上聲名鵲起。雖然他在1962年當選為代表人民內烏基諾運動的省長,但3月發生的反對進步派總統阿圖羅·弗朗迪西的政變阻止了薩帕格上任。他最終在1963-66年和1973-76年擔任省長,並主持了阿根廷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國家政府於1964年建立了內烏肯大學,後來於1971年併入新的科馬韋國立大學。1976年3月,反對伊莎貝爾·庇隆的暴力政變後,費利佩·薩帕格被免去省長職務,但在1983-87年和1995-99年再次上任。他強調公共工程和政治獨立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幫助他和MPN的繼任者贏得了此後的每次全省選舉。他的兄弟埃利亞斯·薩帕格於1963-66年、1973-76年以及1983年至1993年去世期間擔任參議員,成為國家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參議員。
人口
根據2022年阿根廷全國人口普查,內烏肯省有居民726,590人。
普查 | 人口數 | 百分比變化 | 人口密度(人./km²) |
---|---|---|---|
1895 | 14.517[4] | - | 0,15 |
1914 | 28.866[4] | +98,84% | 0,31 |
1947 | 86.836[4] | +200,82% | 0,92 |
1960 | 109.890[4] | +26,55% | 1,17 |
1970 | 154.143[4] | +40,27% | 1,64 |
1980 | 243.850[4] | +58,20% | 2,59 |
1991 | 388.833[4] | +59,46% | 4,13 |
2001 | 474.155[5] | +21,94% | 5,03 |
2010 | 550.344[6] | +16,07% | 5,85 |
2022 | 710.814[7] | +28,9% | 7,5 |
內烏肯省人口變化 |
![]() |
氣候

總體而言,內烏肯的氣候屬大陸性氣候,寒冷,季節溫和。
這裡的季節與北半球正好相反,夏季從12月到3月,冬季從6月到9月。與各自的中間站;秋季從3月到6月,春季從9月到12月。冬季嚴酷,經常霜凍;該季節全省大部分地區降雪常見,西部降雪較多,東部降雪較少。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