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革命,是指美國共和黨在1994年中期選舉中,在時任眾議院少數黨黨鞭紐特·金瑞契的領導的共和黨革命下,成功重奪美國國會眾議院參議院控制權,終結民主黨對國會長達40年的控制權,民主黨在參議院失去8席,眾議院失去54席。共和黨自1952年以來首次全面控制國會,也奪得過半的州長席次,並首度成功控制超過一半的州議會席位。之後12年,共和黨控制國會眾議院及參議院。這代表著共和黨內的保守主義勢力的復興,保守派從此成為共和黨的主流勢力。

背景

自1933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上台,推行新政(New Deal)以來,民主黨一直長期控制國會,共和黨僅於1947-1949年及1953-1955年兩個會期控制國會,及雷根時期(1981-1987年)控制參議院,其餘大部分時間國會都是由民主黨控制。民主黨控制國會期間,除了推動民權法案平權法案外,大量增加公共財政,特別是1960年代執政期間推動的大社會計劃(Great Society)和向貧窮宣戰(War on Poverty)等措施,大大增加聯邦政府的權力,同時政府預算及開支也大幅上升。

共和黨革命的特徵是,過去不少溫和派及左派的共和黨人及保守派的民主黨人在是次選舉被共和黨保守派候選人拉下馬,共和黨的保守主義勢力抬頭,並長期左右國家的政策。而在州級方面,多名民主黨的州長被下馬,多個州級的議會也被共和黨控制。

與今日相比,當時的不少民主黨人比較保守,過去保守派民主黨人容易和共和黨合作,保守派民主黨曾是黨內制衡左派民主黨人的重要力量,這次中期選舉使這些保守派民主黨人被共和黨候選人拉下馬,民主黨內的保守派力量在黨內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原南方民主黨人的保守派勢力,這也導致了民主共和兩黨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以及到2016年特朗普上任及2020年拜登當選後關係完全破裂直到現在。

影響

1995年1月,共和黨控制國會後,當時屬民主黨的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被迫走中間派路線,與共和黨合作。但在共和黨的強勢控制國會下,多個重要法案皆無法通過,健保法案等一些民主黨控制國會時通過的法案也被廢除或凍結。1996年1月由於債務上限民主黨與共和黨談判破裂,共和黨威脅會杯葛所有協商,而克林頓拒絕向共和黨妥協,最終使得美國政府停擺,聯邦政府一度關門長達十七天。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