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新闻节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點鐘新聞》(英語:News at Six)是香港亞洲電視新聞部製作的新聞節目,在每日18:00於本港台播出。這節目於亞洲電視啟播當日(1957年5月29日)首播,並於2016年4月1日隨著電視牌照終結而停止播映。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8月31日) |
本節目自1957年5月29日中文台開播以來,曾經歷多度轉變。
在麗的映聲年代,開台初期,由19:40-19:50播出《晚間新聞、天氣預報》。1963年9月30日啟播之後,本節重點新聞主要在19:00及20:00播出,當時稱《世界新聞》、《香港一週》,所有內容通常提供新聞片段,以及訪問等等,不設主播。
另外在1976年-1983年曾被安排在清談節目《今日》、《著燈開飯睇電視》等節目中的環節播放,而資深主播劉家傑則名列該節目主持,1973年12月1日後期稱為《今晚新聞》。
1980年1月7日起,《今晚新聞》節目改為19:30播出。
1980年9月1日起,為配合在19:00播出的《大地恩情》,新聞改為18:30播出。
1983年9月26日起,新聞改為19:00播出。
1984年2月6日起,改為週一至週五19:00播放,當時新聞報導及其他環節合稱《香港一日》,後於1984年10月26日分為兩個節目播出。
1985年3月18日起,改為18:15播出。
1989年2月13日起,林百欣擔任亞洲電視董事局主席後,該節新聞正式命名為《六點三新聞》,新聞改為18:15播出。
1991年2月25日起,新聞提前在18:00播放,並正式命名為《六點鐘新聞》。《六點鐘新聞》從此成為亞洲電視的新聞品牌。
1995年2月6日起,新一代D-3數碼錄像機投入亞視新聞製作,開始邁向電視數碼化的第一步,並在《十二點半新聞》、《六點鐘新聞》及《夜間新聞》報導中增設「中文字幕」服務,方便不懂廣東話及失聰的人士收看新聞。
1998年9月28日起,《六點鐘新聞》正式使用「虛擬演播室」技術播出。而《六點鐘新聞》作為環節,與剛剛開播的《互動新聞網》、《體育快訊》合稱《新聞一小時》。1999年4月30日,《互動新聞網》停播,後於5月3日取消《新聞一小時》,《六點鐘新聞》獨立播出。
1999年10月4日起,吳征、沈野加入亞視後,將《六點鐘新聞》延長為一小時,並將節目播出時間挪後至18:25,改名為《亞視焦點新聞》,在18:00隻保留8分鐘的《新聞簡報》。
1999年10月19日起,沈野將節目時間挪後至19:30,改名為《亞視七點半新聞》,並起用藝員何守信及朱慧珊為主播。他認為亞視在18:00及18:25播新聞是不尊重香港觀眾的意願及收視習慣,因為知識份子與上班族都看不到這時段的新聞。但新聞挪後至19:30後,收視明顯回落,吳沈下台,再加上此時香港觀眾已經習慣在18:00看新聞,及因應廣管局勸喻,亞視在同年12月13日恢復六點鐘新聞播放三十分鐘的安排[1]。
2007年1月1日,《六點鐘新聞》改版後,開始在亞視新聞網站作免費網上重溫服務,包括新聞影片及文字稿。
2007年7月21日起,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正式由廣播道81號遷往大埔工業村後,《六點鐘新聞》不再使用「虛擬演播室」技術。
由2008年9月28日起,《六點鐘新聞》改用16:9技術製作。
2009年9月7日起,《六點鐘新聞》再次使用「虛擬演播室」技術。
2011年4月4日起,《亞洲早晨》依舊使用「虛擬演播室」技術,《六點鐘新聞》、《夜間新聞》、《十二點半新聞》取消「虛擬演播室」技術,而與TVB一樣使用真實廠景。
2011年5月2日起,由於亞洲高清台改稱亞洲台,《六點鐘新聞》於星期一至日18:00-18:45在本港台及亞洲台同步播出。
新聞播放完畢後,廣告後有一節《經濟快訊》(星期一至五)、《體育快訊》(星期一至日)、《新聞故事》(星期六、日)及《天氣報告》(星期六、日)。
2012年8月13日起,星期一至五改於18:00-18:40播出。
2013年3月18日起,星期一至五改於18:00-18:35播出。
2015年1月1日起,受欠薪事件影響,亞視新聞決定即日起縮短《六點鐘新聞》播放時間至20分鐘,而騰出的時間改為18:45-19:00重播《香港百人》(1月1日及2日則播出《ATV每日一歌》)。
2015年8月24日起,亞洲台改在星期一至五、日18:00-18:20播出。
2015年10月5日起,亞洲台改在星期一至日18:00-18:20播出。
2015年11月7日起,逢星期一至日的《六點鐘新聞》延遲5分鐘完結至18:00-18:25播映。
2016年1月1日起,《六點鐘新聞》更換片頭設計。
2016年1月7日起,《六點鐘新聞》增大片頭設計中的「六點鐘新聞」字體。
2016年2月4日起,《六點鐘新聞》取消顯示新聞資訊列。
2016年2月5日,《六點鐘新聞》由首席財經記者羅佩怡及粵語新聞記者盧卓瑤主持,播映復播前最後一集。
2016年2月6日起,《六點鐘新聞》停止播放,本港台改為播放《開心大發現》,亞洲台改為播放《闖蕩台灣行》。
2016年2月20日起,亞視新聞部恢復製作《六點鐘新聞》,但只在本港台播出,縮短播放時間至20分鐘,星期一至日18:00-18:20播出,新聞主播則由兩位減至一名主播,並於節目結束前報道體育消息及天氣概況,復播後首次《六點鐘新聞》由潘詠兒主持。
2016年4月1日,隨著亞視免費電視牌照屆滿,《六點鐘新聞》在其停播前最後一次於香港大氣電波中播放,由潘詠兒主持,由總編輯孫兆勤編輯及張玉琴編導,合共播出八則新聞[2]。
播出時間 | 新聞內容 | 記者 |
---|---|---|
18:00 | 「中國文化傳媒強調亞視不因停止免費廣播消失」 | 潘詠兒 |
18:03 | 「亞視員工表示最難忘是人情味」 | 何戎笙 |
18:05 | 「港股現回吐壓力恆指收報20498點」 | 潘詠兒 |
18:06 | 「習近平抵達華盛頓與奧巴馬會面」 | 孫兆勤 |
18:08 | 間場 | |
18:09 | 播放廣告 | |
18:11 | 間場 | |
18:12 | 「北韓於咸鏡道發射一枚短程地對空導彈」 | 徐子瀅 |
18:13 | 「美日韓領袖會談將向北韓施壓應對軍事挑釁」 | 陳珮琪 |
18:14 |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為野猴絕育控制數量」 | 潘詠兒 |
18:17 | 體育消息:「港欖球隊公布最新球員名單」 | 張志豪 |
18:18 | 天氣消息:溫度及相對濕度、天氣展望、各大城市天氣概況 | 潘詠兒 |
18:19 | 結尾 | 潘詠兒 |
亞洲電視傳統上只會給有經驗的主播報道《六點鐘新聞》。
《六點鐘新聞》的主播先簡單講述有關新聞,然後播出由旁述先錄好的新聞片,詳細報道有關新聞。
但由2007年9月3日中開始,除了原有的報道方式,《六點鐘新聞》仿傚外國(如美國)新聞報道,採用專題報道的方式:由主播簡單講述有關新聞,然後交由另一名(或更多)記者以直播的方式報道有關新聞,並播出由記者旁述先前錄好的新聞片。
由2007年12月3日開始,再增加另一種專題報道的方式:由主播簡單講述有關新聞,然後交由另一名(或更多)記者以錄播方式在虛擬佈景報道,並運用虛擬佈景展示有關新聞的圖片或影片,亦會播出由記者旁述先前錄好的新聞片。
由2009年7月1日起,於播放新聞同時,螢幕下方會出現文字顯示當天的重要新聞,並以向上捲動形式打出,亦會顯示日期、時間和天氣。
由2012年起,亞視新聞再次減少繁重的報導方式,再度由主播簡單講述有關新聞,然後播出由記者旁述先前錄好的新聞片報導有關新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