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府,又作六腑,中醫術語,代表人身中的六個器官: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與五臟相應。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2/Glio_5elements.gif/640px-Glio_5elements.gif)
釋義
六府的起源很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提到。府的意思,是宮府,居室。因為它們流轉受納,所以稱之為府。一個說法,以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為六府[1],這個說法被《黃帝內經》採納[2]。另一個說法,則是以喉咽,取代三焦[3]。
六府與五藏相對,五藏為陰,六府為陽;五藏為五行,六府為六情,即喜、怒、好、惡、哀、樂[4]。
後人因其有身體的意思,幫它加上肉(月)字邊,成為六腑。
其功能主要與消化、排洩有關[5]。
奇恆之府
腦、髓、骨、脈、膽、子宮(女子胞),統稱為「奇恆之腑」,由於它們功能似臟非臟,似腑非腑,形同於腑,其功能又似臟,故取此一統稱。
經絡
註釋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