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2月5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2月5日) |
俾路支斯坦位於伊朗高原,位於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交界,居民多為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俾路支人。1928年,巴列維王朝的軍事遠征推翻了西俾路支人部落首領俾路支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統治,西俾路支斯坦正式併入伊朗,成為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一部分,而東部歸屬英屬印度的馬卡蘭和卡拉特等四個土邦。
1947年印巴分治時,卡拉特俾路支人拒絕加入巴基斯坦並宣布獨立建國,但後來遭到鎮壓。在併入巴基斯坦聯邦以後,薩達爾作為俾路支傳統社會的權勢階層和既得利益者,並不願意接受巴基斯坦聯邦的制度和改變俾路支省的傳統部落社會結構和權力體系。他們一方面阻礙俾路支地區有效地接受現代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導致俾路支地區經濟落後,薩達爾為了保留自己的政治經濟特權和固有的利益,而利用民族主義鼓動俾路支民眾抵抗巴基斯坦聯邦政府和外省人,這也導致俾路支省和巴基斯坦聯邦政府常年衝突不斷。[5]
1952年,巴基斯坦政府開發俾路支省的蘇伊地區天然氣,被俾路支人認為是在掠奪俾路支的資源,當地的分離主義武裝就沒有停止過襲擊活動,而且一直受到了阿富汗的支持。1955年,巴基斯坦政府廢除了俾路支省和俾路支國家聯盟,將原有的旁遮普、信德、西北邊境省合併設置為西巴基斯坦省。這一舉措意味著俾路支的自治權受到了嚴重削弱,迅速引發了俾路支人的不滿。馬里部落率先襲擊了巴基斯坦聯邦軍警,而布格蒂部落(Bugti)則破壞蘇伊的天然氣系統。這次叛亂直到1959年才被巴基斯坦聯邦軍警鎮壓。[6]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政府舉行獨立後首次全國大選,俾路支民族主義者在國家人民黨的領導下成功組建了省政府,並且著重提高俾路支省的地位,主張更大的省級自治。1973年,聯邦政府對國家人民黨的領導層提出了各種指控,稱他們是反巴基斯坦的陰謀者,並且指責他們從事分裂活動,以叛國罪解散俾路支議會並逮捕最高領導人,開啓了俾路支人與巴基斯坦聯邦政府之間的衝突。從1973年到1977年,至少有3300名巴基斯坦軍事人員和5300名俾路支游擊隊員在交火中喪生。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為破壞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游擊隊的運輸線,克格勃支持俾路支分裂勢力成立了俾路支解放軍。
1990年代,穆沙拉夫計劃將俾路支省的油氣資源作為重點開發項目,俾路支人認為政府在俾路支各地建立兵營,意味著聯邦政府要控制當地的資源,並且會有大量非俾路支人口湧入,改變整個省未來的人口現狀,從而使俾路支人轉變為俾路支省的少數民族[7]。
2005年,一名俾路支族女醫生被旁遮普人強姦,事後地方警察按照普通刑事案件進行處理,俾路支人發動游擊戰,要求為受害者伸張正義。2006年8月,強硬派俾路支民族主義者開始公開要求將俾路支省從巴基斯坦聯邦中分離出去[8]。
2024年1月16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襲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旁吉古爾縣,聲稱打擊了正義之軍目標造成多人死傷。在伊朗空襲巴基斯坦境內的俾路支目標後,伊朗東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於1月18日遭到巴基斯坦軍方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爆炸聲傳出,造成九人死亡,其中包括三名婦女和四名兒童,但據悉,死者並非伊朗人。巴基斯坦聲稱目標是謀求獨立的俾路支解放軍和俾路支解放陣線[9]。
在民族主義領導人阿克巴爾·布格蒂(Akbar Bugti)於2006年去世後,分裂主義叛亂達到了頂峰。但是,自2013年以來,叛亂的力量和強度逐漸下降。2013年的選舉導致俾路支族和普什圖族民族主義者政黨之間結成聯盟,並統治了該省四年。目前比較活躍的政黨中,政治立場較為溫和的包括俾路支學生組織人民派(Baloch Students Organisation-Awami)、俾路支學生組織帕賈爾派(Baloch Students Organisation-Pajjar)、俾路支學生組織門加爾派(Baloch Students Organisation-Mengal)、俾路支民族黨(Balochistan National Party)和民族黨(National Party)。這些溫和派別雖然也與巴基斯坦聯邦政府存在着衝突,但是其鬥爭聚焦於議會鬥爭為主,也可以與巴基斯坦聯邦政府進行對話。其中,俾路支民族黨、人民黨都取得了議會議席,也都有組建俾路支省聯合政府的經歷。
還有一批強硬派,比較典型的是俾路支學生組織阿扎德派(Baloch Students Organisation-Azad),以及俾路支共和黨(Baloch Republican Party)。強硬派不僅僅是政黨組織,更有武裝團體。較為活躍的武裝團體有俾路支解放軍(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俾路支聯合軍(United Baloch Army)、俾路支斯坦軍(Lashkar-e- Balochistan)、俾路支共和軍(Baloch Republican Army)和俾路支解放陣線(Baloch Liberation Front)。這些強硬派堅決抵制議會選舉,也反對溫和派,而武裝組織則頻頻發動恐怖襲擊,以圖使俾路支獨立。[10]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衰落也是限制民族主義叛亂範圍的因素之一。分離主義團體跟隨馬克思主義,但是意識形態本身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消亡。因此,俾路支叛亂最初的元老已死,沒有任何繼承他們的意識形態。[11]同樣,多數時候內部分歧導致分離主義團體之間的衝突,以及對願意參加選舉的親政府領導人和政治人物的攻擊,也導致了分離主義的吸引力下降。限制民族主義叛亂範圍的另一個因素是分離主義團體之間的內鬥,分離主義者之間也一直在戰鬥。2015年6月30日,俾路支解放軍(BLA)與俾路支聯合軍(UBA)發生衝突,導致雙方二十名分離主義分子死亡。[12]此前,BLA襲擊並俘獲了UBA的一名指揮官,並殺死了UBA的其他四名成員。
而且,分離主義分子一直在流失。儘管尚不清楚俾路支解放軍(BLA)的確切兵力,但分析家認為,BLA現在只有數百名來自阿富汗邊境地區的武裝分子。該組織是曾經在該地區開展活動的其他分離主義團體(UBA,BLF,BLUF和LeB)中唯一一個倖存的團體。[11]
俾路支分裂主義者自己也被指控濫用權利。限制民族主義叛亂範圍的另一個因素是當地人缺乏支持,因為大多數當地人不支持分離主義團體。當地人支持利用立法機關解決其不滿的政黨。[13]此外,俾路支民族主義者和其他一些觀察家也聲稱,巴基斯坦安全部隊的廣泛鎮壓以及使用反民族主義民兵,強迫失蹤和其他嚴厲手段也削弱了叛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