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城牆為舊餘杭縣城城牆,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餘杭街道南苕溪北岸,現僅存原南側的兩座水城門,東西各一,其中西水城門位於原縣署前,東水城門位於原學宮前,1986年被列為餘杭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在通濟橋退堤擴孔工程中被北移30米[1],2009年調整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Thumb
清嘉慶十三年(1808)《餘杭縣誌》餘杭城池圖。
Quick Facts 水城門, 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水城門
Thumb
東側水城門,2015年5月
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餘杭鎮南苕溪北岸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64
認定時間2009年4月
Close

餘杭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縣,屬會稽郡。城址始建年代不詳,最初在南苕溪南岸,時城周六里二百步,東漢熹平二年(173)徙於溪北,約在隋開皇元年(581)再徙溪南,北宋雍熙初再徙溪北,時城周五百四十三丈,後城址不再變動。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復築溪南舊城,城周三里,後毀[2]

現城址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所築,後不斷重修。城牆東西寬,南北狹,城周七百三十丈(約2336米),厚一丈六尺(約5.12米),高分一丈八尺(約5.76米)和三丈二尺(約10.24米)兩種,設有陸門四座,水門兩座,四座陸門分別為東門賓陽門、西門秩成門、南門對薰門和北門拱極門,南門外跨河建有通濟橋,兩座水門位於城南,不設護城河。萬曆三十二年(1604)因形家認為四座城門不宜相對,故將北門向西、東門向北各移三十丈,並在東門外築瓮城[3]

舊城作為餘杭縣治的歷史直至1958年餘杭縣撤銷併入臨安縣為止,原縣治改稱餘杭鎮,1961年恢復餘杭縣,但縣治改設於臨平鎮[4]。原城內主要建築有縣署(抗戰時期毀於日軍轟炸,其址今為餘杭文昌中學)、學宮(餘杭縣學文廟,其址今為浙江省軍區綜合訓練隊辦公大樓[5],在太炎小學內尚存明代餘杭縣肇建啟聖祠碑和清代明倫堂碑)、城隍廟和法喜寺等(),其中縣署與學宮均位於縣前街上(與南城牆並行,即今太炎路),今均已不存。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