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木
台湾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春木(1922年10月3日—2017年3月13日),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臺中市人,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臺灣省議員、臺灣省政府顧問、臺中市議員等職。何春木為臺中市「何派」創始人、民主進步黨創黨大老,早年以黨外之身參政,何春木曾多次挑戰臺中市市長選舉未果,但卻對臺中市黨外勢力的形成與壯大辦演關鍵性的角色。綠營人士封何春木是「黨外檜木」,他從中國民主黨、美麗島雜誌社到民主進步黨創黨無役不與,見證台灣反威權的發展。他也被政壇定位為「溫和改革派」,個性溫和,沒有明顯的派系色彩,維持超然地位。[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4月18日) |
早年生活
何春木出生於台中旱溪,為家中長子。父親何元是鐵路工人,母親林甘則來自烏日,家境貧窮,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身為長子的他必須分擔家計,15歲從公學校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他做過許多工作,包含賣枝仔冰、糖廠臨時人員、鐵工廠學徒等等。
記者生涯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何春木進入台中的「台灣新聞社」擔任基層雜役,在工作中獲得很多學習機會,也逐漸對政治產生興趣。何春木後來也成為正式記者,展開長達十年的記者生涯。
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何春木迅速學習北京話,很快就可以用中文撰寫新聞。1947年李萬居創辦「公論報」,何春木也加入並擔任台中分社的主任。
投入政治
在跑新聞時常會前往台中市議會的何春木對於議員的質詢深感失望,決定在1950年以29歲之齡參選第一屆台中市議員選舉,並成功當選,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台中市議員。[2]
1952年第二屆台中市議員選舉,何春木高票落選,回去從事記者工作。此事台灣的黨外勢力慢慢崛起,何春木也因其清廉、認真問政的立場開始與其他黨外人士有所接觸,黨外勢力開始結盟。1954年何春木當選第三屆台中市議員,此後也連任了兩次。他也分別在1957年、1960年、1964年參選台中市長,但皆敗選。1960年以一萬票的差距敗給邱欽洲。1972再度出戰參選台中市長,但仍然落選。
1960年創辦《自由中國》的雷震與吳三連、李萬居等人籌備組織新黨「中國民主黨」,何春木也擔任了「台中市籌備員」。而後發生「雷震事件」,雖未波及到何春木等其他黨外人士,但新黨籌備活動也因此銷聲匿跡。他對此事念念不忘,因此在日後民主進步黨成立大會上,才會提出要將新成立的政黨命名為中國民主黨。
1964年落選市長後,何春木為了家計暫停14年的政治生涯,轉為經營薪材、木炭與焦炭生意。何春木一邊經商一邊讀書,於1977年完成高中學業,獲得明德中學的初中與高中學歷。同年,何春木也當選了台灣省議員,重回政壇生涯。1979年6月12日,何春木質詢省主席林洋港時,質疑〈南海血書〉的真實性[3],後2003年原「譯者」朱桂承認其為捏造。[4]
1979年,在高雄的美麗島事件發生前夕,台中發生了「728事件」,黨外人士於7月28日聚集於台中公園舉辦活動,卻遭國民黨派遣鎮暴部隊以「演習」名義禁止群眾進入公園並使用強力水柱、電擊棒驅散民眾。同年,美麗島雜誌社台中服務處預計於11月20日舉辦「吳哲朗惜別晚會」,何春木以「美麗島之夜」的名義向台中市警局提出集會申請,卻遲遲未獲得批准。沒想到有關單位原訂於21日舉辦的消防演習,卻突然宣布提早一天舉辦,且地點就在美麗島之夜的申請之地。但黨外人士仍決定照常舉辦,會場太平國小禮堂原可容納兩千人,當晚擠到水洩不通,約有五千多人參與。晚會結束11點半左右,眾人持火炬高唱《美麗島》,在大批警力嚴陣以待之下安全離開會場。[5]
1981年台灣進行監察委員選舉,由省議員投票選出。曾擔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的尤清出面參選,另一位雲林縣的周哲宇也欲參選,竟派人開車載鈔票到何春木家,暗示他會先付八百萬的「前金」,當選後會再提供兩百萬的「後謝」。何春木不願意前往驗查現金,讓兒子何敏誠送他離開,何敏誠回憶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現金,當時台中市的透天厝才一百萬元上下。爾後尤清也順利當選監察委員。
1981年底何春木意外落選省議員,於1985年捲土重來,和許榮淑、劉文雄組成「黨外鐵三角」聯合參選,遭到國民黨的強烈打壓與攻擊。開票當天,黨外人士號召義工攜帶手電筒擔任監票部隊,預防開票期間發生「大停電」,最終開票結果何春木獲得六萬多票,成功當選第八屆省議員。1988年也當選第九屆省議員。
1986年9月28日,「黨外中央選舉後援會」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召開,朱高正提案要求立即組黨,謝長廷主張稱「民主進步黨」,受到高度接受。臺灣省議員黃玉嬌反對稱民主進步黨,「應稱臺灣民主黨來彰顯臺獨主張。」何春木則重提雷震用過的「中國民主黨」,還說用這個名稱,「將來可以帶回中國大陸去」,哄堂大笑,眾人還是比較支持「民主進步黨」。朱高正反而說要取名「進步民主黨」,因為「左右要照順序。以後要分裂比較方便。左派叫做進步黨,右派叫做民主黨。」謝長廷反對稱:「哪有人一開始建黨就主張要分裂的、這實在不應該」,最後眾人支持謝長廷的「民主進步黨」。[6]
1995年,何春木以73歲高齡退休,卸下公職身分。他一生總共參選13次,7次當選、6次落選,前後時間加起來長達四十四年。
2017年3月13日逝世,享壽96歲。[7]
家族
- 三子何敏誠:前任臺中市議員,7連任(第11選區,代表民主進步黨)
- 何敏誠的兒子何昆霖:前立法委員候選人,前議員候選人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