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佐賀藩(日語:佐賀藩/さがはん Saga han */?)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肥前藩。位於肥前國(今佐賀縣及長崎縣一部份)。藩廳是佐賀城。藩主是鍋島氏。支藩包括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
鍋島氏在直茂時代開始掌握龍造寺氏的實權,但並未取代龍造寺氏。1600年關原之戰期間出兵支持石田三成的西軍,但是在西軍戰敗後返回九州馬上反叛西軍,攻擊同是西軍的立花宗茂向德川家康示好表示臣服因而保留領土。1607年龍造寺高房在江戶去世,一個月後政家亦去世,雖然仍有高房遺兒伯庵出家,但是龍造寺氏基本上已經斷絕,這個時候鍋島勝茂才正式成為藩主,成為35萬7千石的大名。1613年幕府正式承認鍋島氏大名身份。
由於佐賀藩接近長崎的荷蘭商館,因此每年要與福岡藩輪流駐守[1],監視荷蘭人行動。1808年因英國軍船Phaeton號冒認荷蘭商船進港,而佐賀藩在事件中則處理不當,而被幕府斥責。
第二代藩主統治期間,武士山本常朝口述葉隱,成為了佐賀藩的精神支柱。
幕末時期積極發展新興西洋工業。1849年,日本第一所製鐵工場落成,1855年長崎海軍傳習所建成後,派遣藩士學習。而佐賀藩對於幕府不穩的形勢處於旁觀的態度,直到鍋島直大表明支持反亂軍才正式出兵。當明治政府成立時,不少藩士被新政府錄用,包括了副島種臣、江藤新平、大隈重信[2]、大木喬任、佐野常民等,因此與薩摩藩、土佐藩及長州藩合稱「薩長土肥」[3]。
佐賀藩雖然表面上是35萬石大名,但是當中有部份領地石高為支藩(下文詳述)和庶流家所有,而龍造寺四家(多久、武雄、諫早、須古)也擁有其自治領,實際收入大概是6萬石左右。第十代藩主直正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最初遭到其父齊直的強烈干涉。直到1842年齊直死後,才著手執行改革[4],將勞役的人數大幅減少,發展陶器、茶、石炭等產業,又積極進行現代化事業,成為了日本最現代化領地之一,此舉大大增加了藩的收入。
佐賀藩總共有三個支藩分別是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合稱御三家。
立藩時期有多個說法。初代藩主是勝茂的五男直澄。藩廳最初於佐賀城三丸,後來改於蓮池設置陣屋。石高5萬2千石。與小城藩一樣需要參勤交代,儘管於1730年申請免除,卻被佐賀藩駁回。1871年廢藩置縣時成為蓮池縣,後續輾轉歸屬於伊萬里縣、佐賀縣、三瀦縣、長崎縣,最後成為佐賀縣的一部分。
立藩時期有多個說法。初代藩主是勝茂長男元茂。領地位於佐嘉郡、小城郡、松浦郡內,石高7萬3千石。藩廳位於小城(今小城市)。第三代藩主元武獲幕府重用,參加幕政。1871年廢藩置縣時成為小城縣,後續輾轉歸屬於伊萬里縣、佐賀縣、三瀦縣、長崎縣,最後成為佐賀縣的一部分。
1610年勝茂之弟忠茂在藩內被給予二萬石,再加上下總國香取郡5千石,合共2萬5千石,並設置鹿島城成為藩廳。1642年,第二代藩主正茂因拒絕立勝茂九男直朝為養子。而被撤換。而正茂日後成為下總國香取5千石的旗本,而鹿島藩規模縮減至2萬石。1871年廢藩置縣時成為鹿島縣,後續輾轉歸屬於伊萬里縣、佐賀縣、三瀦縣、長崎縣,最後成為佐賀縣的一部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