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盤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伍盘照

伍盤照(英語:Ng Poon Chew;1866年3月14日[註 1]—1931年3月13日),于辛[2],廣東台山人,美國作家、牧師、獨立報人、演說家,美國華人民權領袖,孫中山革命事業的重要支持者。其於1900年創辦的《中西日報英語Chung Sai Yat Po》為最早在中國境外發行的中文日報之一,也是20世紀初全美國最大的中文報紙,故被譽為「美國中文新聞業之父」[3]。伍盤照積極利用報刊、演講與書冊宣揚反對歧視華人的思想,因此也被譽為「東方的馬克·吐溫」[4]、「華人霍勒斯·格里利」、「中國駐美非官方大使」。 [5][6]

事实速览 伍盤照Ng Poon Chew, 出生 ...
伍盤照
Ng Poon Chew
Thumb
攝於1910年代
出生(1866-03-14)1866年3月14日
 大清廣東省新寧縣德行都(今屬江門市台山市四九鎮下坪村[1]
逝世1931年3月13日(1931歲—03—13)(64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
关闭

早年生涯

1866年,伍盤照出生於廣東臺山四九鎮的一個農戶家庭,自幼因父母雙亡而受祖母照顧。由於家境貧寒,他只念了幾年私塾,便跟喃嘸當童僕。期間,在美國加州淘金的叔父攜帶八百美元回鄉,使年少的伍盤照萌生了去美國淘金的念頭。[1][7]

1881年春,伍盤照隨堂兄乘船至美國加州[1],其首份工作是在聖何塞的一家牧場當傭工。工作之餘,他也在積極學習。由於美國白人對華人的仇視態度,伍盤照時常遭遇騷擾、縱火、謀殺等各類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英語Anti-Chinese violence in California。面對白人的敵意,伍盤照選擇剪去辮子,改穿西服,並皈依基督教英語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8]

在聖何塞的一所教會學校中,伍盤照遇到了他在美國的第一位老師——瑪麗·S·凱莉(Mary S. Carey)。凱莉曾經在伍盤照受到白人欺負的時候幫忙解圍,並將伍盤照介紹到自己的學校讀書[7]。由於向華人提供教育,凱莉與同校的其他教師屢遭騷擾。1887年,伍盤照就讀的學校與孖結街唐人埠英語Market Street Chinatown一同被白人縱火者焚毀。 [8]

1884年,伍盤照在凱莉的介紹下轉赴舊金山,跟隨羅美斯(Augustus Loomis)繼續完成學業,並接受教友的資助過活。1889年,伍盤照進入舊金山神學院英語San Francisco Theological Seminary就讀[9],立志成為一名神職人員 。在校期間,伍盤照成績優異,並在1892年成為該校的首位華人畢業生。畢業後,他在三百多人的見證下於舊金山唐人街正式成為神職人員。不久,伍盤照成為美國西海岸的首位華人長老會牧師,並同長老會的女翻譯Chun Fah結婚。 [10][8][7][1]

創辦報刊

Thumb
《中西日報》題頭

1894年,伍盤照被長老會派往洛杉磯傳教。但在四年後,一場大火將他的布道所燒毀。此時,長老會已經取消了對洛杉磯傳教士的資助,擁有四個孩子的伍盤照因而變得生活困頓。在困境中,他決定全力創辦中文報刊,並為此前去洛杉磯的一家日文雜誌社打工兩個月,學習辦報與印刷技術。1899年5月12日,伍盤照在洛杉磯創辦了《華美新報》,其為美國西海岸最早的中文報紙之一。半年後,由於美國華人對《華美新報》的積極反響,他決心重返舊金山,在這座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為華人發聲。1900年2月16日,伍盤照推出了《中西日報》,其被認為是中國境外最早的中文日報。《中西日報》總體上持同化主義立場,並鼓勵華人適應美國社會的價值觀[11] ,該報也成為美國華人爭取權益的主要輿論陣地。 [8][12][7]

到1902年,《中西日報》成為舊金山發行量最大的中文報紙,僅在舊金山唐人街就有至少三千多位讀者。《中西日報》不僅為美國華人的權益發聲,而且還關注女性華裔的權益。舊金山大瘟疫英語1900–1904 San Francisco plague期間,《中西日報》成為當地華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13][8]

1905年,伍盤照與愛爾蘭裔美國記者帕特里克·J·希利(Patrick J. Healy)共同發表了《反排斥聲明》( A Statement for Non-exclusion )[14] ,該冊子充分展現了移民被拒入境的憤慨與爭取權益的困難。此後,伍盤照繼續出版小冊子與書籍,抗議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8][15]

解救孫中山

1904年4月,剛抵達舊金山的興中會會長孫中山被美國移民局拘押於天使島。一次,孫中山向他人借《中西日報》,看到上面的「伍盤照」三個字,想起自己於1895年從香港逃離時,自己的教友楊襄甫和左斗山向伍盤照寫了一封介紹信,請求伍盤照念及同教的情誼[註 2],對孫中山盡力相助。於是,孫中山根據《中西日報》上的聯繫地址,寫了內容為「現有十萬火急要事待商,請即來木屋相見,勿延。」的便條,並讓報童轉送給伍盤照。[16][1]

伍盤照收到便條後,立即前去看望孫中山,並同其進行融洽地溝通。之後,伍盤照考慮到孫中山為洪門成員,決定同致公堂聯絡。聯絡前,伍盤照以「領署顧問員」的身份,說服清廷駐舊金山領事不要過問、上報與孫中山相關的事情。接着,伍盤照同舊金山致公堂盟長黃三德、舊金山致公堂英文書記唐瓊昌聯絡,委託他們聘請律師同美國工商部英語United_States_Department_of_Commerce_and_Labor上訴,同時出具五百美元保證金保釋孫中山。近三個星期後,孫中山終於獲釋。不久,其美國公民的身份也被美國政府承認,孫中山得以成功入境舊金山。[16][17]

抵達舊金山後,孫中山「下榻致公堂會所,日間則寄食於《中西日報》社,與該教友伍盤照……等至為相得。[18]」伍盤照還藉助《中西日報》社,免費為孫中山印刷11000本《革命軍》,由致公堂分寄給美洲、東南亞的華人閱讀。[1]

保皇會曾與伍盤照達成合作關係,伍盤照亦在《中西日報》宣揚「保國」「變法」的主張,不過伍盤照的理念與保皇會不同,雙方曾在1903年展開筆戰。而保皇會得知伍盤照解救孫中山一事後,便通知各地成員抵制《中西日報》,並在機關報《文興日報》上批評伍盤照「不守保皇宗旨」,吹噓孫中山演講人數。為此,伍盤照在《中西日報》上逐一反擊,並發表論說稱「夫中國今日黨派紛爭,各有宗旨,或言保皇,或言革命,兩者相敵,互相攻擊。敝報不偏入於某黨,蓋專以開民智,進文明為宗旨者也。」[5]

二十世紀後

Thumb
肖托夸集會上附贈的小冊子

20世紀後,伍盤照在美國各地展開巡迴演講,呼籲各界支持華人企業的經濟抵制行動,反對針對華人的暴力與歧視。他還向美國眾議院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發表演講,成功說服美國總統下令移民局停止對華人的苛刻對待。[8]此外,他還公開呼籲反對《排華法案》等歧視華人的法規。縱觀伍盤照的一生,他發表過數百場演講,長期致力於為華人發聲。 [19]

1906年至1913年,伍盤照擔任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的顧問。1913年後,伍盤照被委任為中國駐舊金山領事館的副領事[3],並在同年6月被匹茲堡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7]

逝世與評價

1931年3月13日,時值六十五歲生日前夕,伍盤照突發心臟病,於奧克蘭的家中離世。《紐約時報》、《舊金山紀事報》與《奧克蘭論壇報英語Oakland Tribune》均為其發布訃告。當時支持排華立場的《紐約時報》稱:伍盤照的離世使英文世界失去一個中國問題權威。[5]

在1950年《加利福尼亞歷史名人錄》與1965年《三藩市觀察家報》的「美國偉人錄」提名中,伍盤照是其中唯一的華人。劉伯驥亦在《美國華僑史續編》一書中稱伍盤照為「對(美國)主流社會影響最大的旅美中國人」。[5]

太平洋月刊英語The Pacific Monthly》稱:「在美國,華人的優秀品質逐漸得到認可,從前因就業競爭而產生的敵意在西海岸地區已不復存在,就連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人們也開始對這個古老的民族有了更多的諒解,這一切都主要歸功於『華人馬克·吐溫』伍盤照博士在數以百計的講台上發表的的大量演講。」[5]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