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馬座B2(Sgr B2)是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分子雲,距離銀河系的中心大約120秒差距(390光年)。這個複合體是核心附近最大的分子雲,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分子雲之一,橫跨大約45秒差距(150光年) [2],總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300萬倍[3]。分子雲內氫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公分3,000個原子,大約是典型分子雲密度的20〜40倍[4]。
這個分子雲的內部結構很複雜,雲內各處的密度和溫度都不相同。雲的核心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標示為北(N)、中(M)(也可以說是主區)和南(S)。因此,人馬座 B2(N)代表北核;人馬座B2(M)和人馬座B2(N) 是恆星形成的場所。最初發現的10個H II區依序從A標示至J[5]。H II區A–G、I和J在人馬座B2(M),K在人馬座B2(N),和H在人馬座B2(S)[6]。核心的恆星形成區域寬約5秒差距,其輻射約為太陽光度的1,000萬倍[7]。
雲由各種複雜分子組成,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酒精。雲中還包含乙醇、乙烯醇和甲醇;這些都是由於原子聚集而重新形成的分子。這些組合物是試圖發現胺基酸時,通過光譜儀發現的。還發現了一種酯:甲酸乙酯,它是胺基酸的主要前身。這種酯也是覆盆子風味的來源[8],導致一些關於人馬座B2的文章假設雲內有"覆盆子朗姆酒"的味道[9][10]。在雲中還檢測到存在大量的丁腈(丙腈)和其它烷基氰化物[11]。
雲中的溫度從稠密恆星形成區的300 K(27 °C)變化到周圍外殼40 K(−233.2 °C)[12]。由於人馬座B2中的平均溫度和壓力較低,基於原子直接相互作用的化學反應極其緩慢。然而,人馬座B2複合體包含由矽核組成的冷塵埃顆粒,矽核被水冰包覆和各種碳化合物包圍著。這些顆粒的表面允許通過積聚分子發生化學反應,然後這些分子可以與鄰近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由此產生的化合物可以經由蒸發從表面進入分子雲內[2]。
在102103μm的波長範圍內,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雲5中的分子成分[2]。大約一半的已知星際分子最初都是在人馬座B2附近發現的,之後幾乎所有其它現時已知的分子,都在此處一一被檢測到[13]。
歐洲太空總署的γ-射線天文台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INTEGRAL)曾經觀測到人馬座B2的γ-射線活動,導致分子雲輻射出X-射線。這些能量是由在銀河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SMBH)人馬座A*於大約350年前散發出來的。估計這次爆發的總能量比人馬座A*現在輸出的要強百萬倍[14][15]。2011年,日本天文學家用朱雀號衛星觀察了銀河系中心,支持了這一結論[16]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