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皰疹病毒的家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Human herpesvirus 4,HHV-4)又稱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或EB病毒,是最常見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之一,屬於疱疹病毒科,是一種雙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dsDNA病毒);其主要感染B淋巴細胞,但也可感染上皮細胞、T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
EBV於1964年由Epstein、Achong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細胞中發現。此後被認為與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曾受到EBV的感染。根據研究學者的發現,在接近6,000年前就已發現有人口感染EBV的證據[1]。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最近EBV被指出與侵入型乳癌有關。在非洲,EBV與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有關聯性。
EBV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或生殖分泌物的口部傳染,常發生在未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家庭擁擠的幼兒身上,在歐美國家中,常發生於青少年,經由接吻而傳染。其次,與病毒攜帶者共享食物或者共用餐具都有機會被傳染,保持個人衛生有助避免感染。
潛伏期約4-7周。感染可蔓延到全身的各個器官臟器,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化。一般有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淋巴結腫大等。有些還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恢復期較長,一般需2-4周。
以血清學診斷為主,目前開展的血清免疫診斷項目主要有:EB病毒殼抗原—免疫球蛋白A(EB VCA-IgA)、EB病毒核抗原—免疫球蛋白A(EB NA-IgA)、EB病毒DNA酶抗體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