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諸教,又稱亞伯拉罕宗教、亞伯拉罕一神諸教、天啟宗教、天啟諸教、閃族一神諸教、閃米特一神諸教、閃米特諸教等,指世界主要的三個有共同源頭的一神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與東正教)、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如此稱呼,皆因這三個宗教均給予聖經舊約中的亞伯拉罕(阿拉伯語譯作易卜拉欣)崇高的地位,且均發源於西亞沙漠地區,來源於閃米特人的原始宗教。廣義的沙漠宗教或閃米特宗教還包括當地或其族群中曾經存在的其他多神宗教,儘管現在通常直接用來指這三種一神教。
共通之處
三大宗教的教義整理、解說與推廣工作,都是根據神所派遣的大量使者與跟隨者(即經文中所說先知、使徒等)所帶來與整理的信息來建立,他們也進而推廣傳述其正統一神信仰的理念。可以說,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均源自同古老的一神教——崇拜宇宙唯一的造物主,不同派別信奉者對祂有多個尊名,基督宗教與猶太教在中文名曰上帝、耶和華或雅威,伊斯蘭的穆斯林在中文則名曰真主、安拉。
根據三大宗教經書《聖經》(《新約》與《舊約》) 與《古蘭經》,亞伯拉罕(阿拉伯語音譯易卜拉欣)有兩個兒子:
- 以實瑪利:(阿拉伯語音譯易斯瑪儀)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撒立哈)的女僕夏甲(哈哲爾)生的兒子。穆斯林根據《古蘭經》認為他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聖經》中也認為其為阿拉伯人的祖先。
- 以撒:(阿拉伯語音譯易司哈格 )亞伯拉罕與原配妻子撒拉之子。以撒又有兩子──雅各(阿拉伯語音譯葉爾孤白,後改名以色列);與以掃(後改名以東)。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認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們的祖先。他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信仰中,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蘭經》中則稱易卜拉辛為「眾人的師表」(2:124)。
儘管阿拉伯人也是閃米特人中的一支,然而,閃米特人的範圍很大,一般意義的阿拉伯民族真正形成的時間是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帝國前後。政治上,遊牧民族的形成與興起往往依靠君王或帝國的興起,如成吉思汗之於蒙古族。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的帝國並沒有保留至今,但有其信仰——伊斯蘭教歷久不衰。猶太教、基督教認為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認為是復興)的伊斯蘭教吸收了(穆斯林認為是更正)他們的部分神學內容。僅猶太教的《舊約聖經》記載猶太民族祖先的故事、歷史居多,而非普世神學,有別於與全世界人民為傳播對象的基督教、伊斯蘭教。
差異
歷史上於兩河流域一帶人們從事游牧生活,有部分人四處宣傳教義,並主要以口頭傳頌其所見所聞留世。但後期人類發展出城市文明後,這些共同累積的傳記、神諭等陸續被相關學者以文字記錄,彙編整合為創世紀經文一體,即舊約聖經中先祖亞伯拉罕與各子女的開頭部分。其中以摩西創建的猶太教派發展最為成功,其後在巴勒斯坦地區中為最早稱王,各大教會並開始吸收各部族信徒、與其他含多神教等爭奪誰最正確無矛盾,這些領導人與其事件被稱為先知,著作有先知書。同時,這些以色列人所創立的猶太教依靠民族信仰優勢,勢力逐漸增大而陷入腐敗,然後被異族所擊敗,直到經過多年後出現耶穌。他被基督教徒稱是彌賽亞,將猶太教視為階段性、任務已結束的封閉宗教,傳遞新約福音。基督教成為古猶太教的新興教派,補充了神所教導耶穌的最新教義,編輯而成新約聖經,並將一神信仰推廣至外族人,在羅馬帝國的幫助下擴散到整個歐洲,成為了基督教世界。不過也因為基督教的修正傾向,繼續分裂成多個宗教教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至今。另外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一樣,伊斯蘭教被認為是在吸收了猶太教之後,又在基督教的經典與教義思想的基礎上創立的,同樣的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不被前兩者承認,但伊斯蘭教徒即穆斯林也認為前二者誤會或更改了古老的一神教內容,前兩者傳遞神諭的任務失敗了,他們便以穆汗默德為正確先知,神聖的最後宗教自居。而傳統上猶太教認為基督教改變了神的意思,至今不承認基督教與伊斯蘭,這些從教義上變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同時帶來了政治上與文化上的三方對立,也造成了宗教戰爭等衝突。
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與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於唯一真神(名曰雅威)。耶和華通過摩西,與以色列人訂立約定《十誡》,要天選之人希伯來人遵守約定,僅崇拜唯一真神耶和華,耶和華將保佑希伯來人。信仰上,猶太教僅承認《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或稱希伯來手稿。
基督宗教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脫胎於公元一世紀前後,是一個新興的猶太教派。該教派認為猶太人違背了耶和華與以色列人定的約(即舊約),所以耶和華派祂的兒子耶穌作為彌賽亞(救世主),耶穌更無私地以自己的生命為全人類贖罪,故上帝不僅與以色列人訂約,而與全體人類訂立「新約」,而耶和華、耶穌、聖靈為同一本體的三種顯現,是稱三位一體。
伊斯蘭教(在中國早期又稱回教)不接受聖子論,穆斯林理解的三位一體不同於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按照穆罕默德理解的三位一體(聖母代替聖靈)認為基督宗教內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是錯誤的,他們僅承認獨一真主(名曰安拉)。他們認為安拉每隔一段時間選出一位先知,但僅有使者才被賜予一部經卷,亞丹(阿當)、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等僅是先知,而穆薩(摩西)、爾薩(耶穌)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選出的最後一位先知,所謂「封印先知」。
信仰上,穆斯林相信安拉給人類的啟示為口頭傳授,在抄寫的過程中內容現在(指的是約西元600年的世界)已經大部分失傳,只有承認其名沒有其內容,而較廣為人知的有四部:第一部叫做《討拉特》,有指是舊約中的律法書;第二部叫做《宰蒲爾》,即舊約中的詩篇;第三部叫做《引支勒》,即新約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古蘭經》。伊斯蘭教認為「舊約」與「新約」《聖經》都是安拉賜予的經卷,後賜的經卷對以前的經卷基本是同一核心內容,就是叫人信仰獨一真主,可是如要說是進行修正與補充的後卷的存在,那顯然是因為前面的經卷已被更改,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是安拉發出的最後一部最完善的經卷,是眾經中最受保護的。
總結
大體來說,後者承認前者,但前者不承認後者。如基督宗教承認摩西、不承認穆罕默德;伊斯蘭教承認摩西及耶穌(雖然對耶穌的看法與基督宗教有異);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及穆罕默德。此外,基督宗教內(特別是新教)也因有不同教派,而對以下每一觀點也有不同觀點。
承認的事物 | 猶太教 | 基督宗教 | 伊斯蘭教 |
---|---|---|---|
唯一真神(名曰耶和華、雅威或安拉)創造萬物 | 承認 | 承認 | 承認 |
第七日為安息日 | 承認,嚴格遵守 | 承認;遵守嚴格程度看教派與地域 | 不承認,認為真主不會像被造物(人)般會疲累(所以星期五聚禮日並不是穆斯林休息的日子)。但是,星期五聚禮視為傳統,要嚴格遵守。 |
教徒有選民的地位 | 承認,但僅限猶太人 | 承認,引用聖經加拉太書3:28-29,信耶穌為彌賽亞者皆是基督徒與擁有選民地位,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但不信耶穌為彌賽亞的猶太人的選民地位、優先要看教派;大多基督教取代論者引用聖經希伯來書8:13來指出不信耶穌為彌賽亞者不再擁有選民地位, 或基督徒優先於猶太人。雙聖約神學說猶太人與外邦人各有他們的聖約,但同等的選民地位。也有基督教神學引用撒迦利亞書十二章至十四章,指猶太人是有長子的名份,而其不信彌賽亞是因上帝使他們不信,目的為要使外邦人得救,並非區分了猶太人與基督徒選民地位的優先次序。 | 不承認,在真主看來敬畏真主者最尊貴,「阿拉伯人不優越於非阿拉伯人」,「白人不優越於黑人」[1] |
亞伯拉罕為先知 | 承認 | 承認[2] | 承認,更是真主的使者之一 |
摩西為先知 | 承認 | 承認 | 承認,更是真主的使者之一 |
耶穌基督為先知 | 不承認 | 承認其是主也是上帝的基督,承認是上帝的獨生子,降世拯救人類脫離罪惡,在世界末日會再次降臨;天主教與福音派認爲當基督降臨再世時,祂衹會爲信徒們賦予復活與永生不老,但也有些新教教派認爲朝向善與光明的人也可以因祂的恩典而復活。 | 承認為先知,更是真主的最偉大的使者之一,但不承認其為安拉的兒子或神子 |
耶穌死於十字架 | 有爭議;承認有的都只當歷史事件,對教義沒有影響 | 承認;所用的刑器有爭議,絕大多數派別認為是在十字架上;耶和華見證人認為耶穌乃是死在一根直立的苦刑柱上[3][4] | 不承認,認為被釘死的是猶大或其他人 |
耶穌復活 | 不承認 | 承認 | 不承認,認為是直接升天 |
人有原罪 | 不承認,猶太教反對原罪說 | 天主教[5]、東正教[6]與大部分新教承認,所有人生來都繼承亞當的罪和後果,直到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成為與上帝再修和之人為止; 少部分非傳統新教,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不承認,認為嬰孩純潔無罪,不能分善惡。 | 不承認,認為罪不傳遞,每人為自己造的善惡負責。且真主造人完美無缺,嬰孩純潔無罪,但主在造人時為人注入善惡兩種因素,待成人之後依人的自由意志選擇為善或作惡。 |
救贖論 | 猶太教末世論 | 基督教救贖論;救贖意義在教派之間尚有爭議。有些教派認為救贖是普世性的,不認識主的人憑良心可得救贖;天主教與福音派認為不承認耶穌的犧牲即阻絕了救贖;加爾文主義認為救贖是預定的。 對完全未有接觸過有關宗教的人有沒有救贖也有爭議。 | 認主學與五功來上天堂 |
穆罕默德為先知 | 一部分承認,但認為其使命僅針對阿拉伯人,在彌賽亞進程中起積極作用[7] | 不承認 | 承認,且認為其是最後一位先知(「封印先知」) |
天使給先知們傳遞信息 | 承認 | 承認,給馬利亞帶去耶穌降生的訊息 | 承認,給眾先知都傳遞經典 |
三位一體的理論 | 不承認,認為耶和華為唯一的主 | 天主教、東正教、與大多數新教承認,認為聖父是神首、發出旨意的;聖子耶穌是聖父所生(而非所造)、獨特差派的獨生子,萬物是藉着祂而造成的,與作為人類作救贖與教會的首、天地萬有的主與獨一上帝的指揮;聖靈是獨一上帝差派作保惠,籍先知們發言;但三個位格都是同一位獨一上帝,位格平等,同性同體,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都是至高、全知、全能、全智、全視、全權、全愛與全造的。參看尼西亞信經。 少部分非傳統教派不承認,如耶和華見證人僅承認耶和華是唯一的上帝,上帝僅有一個位格。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是首先受造的;其他萬物包括人類是借着耶穌而被造。認為上帝的三個位格有不同品位的也不是傳統的三位一體。 |
不承認,認為安拉為唯一的主:妄言真主就是麥爾彥(馬利亞)之子麥西哈(耶穌)的人,確已不信道了。麥西哈曾說:「以色列的後裔啊!你們當崇拜真主——我的主,與你們的主。 誰以物配主,真主必禁止誰入樂園,他的歸宿是火獄。不義的人,絕沒有任何援助者。(古蘭經,第 5 章第 72 節) |
經文譯版權威性 | 譯文沒有權威與用處;僅能用希伯來文版 | 天主教與東正教以原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拉丁文)爲主權威,譯版的權威性要基於原文的理解。 新教要看教派;大多主要以有「上帝的啟示」來帶出「正確的譯文」、「正確的編輯」、「正確的理解」的聖經爲權威,是不是譯版也不重要 少部分的基督教基要主義,特別是在美國,實行唯讀欽定版聖經主義,認爲欽定版聖經是精煉過的「原文」;其他語言的版本也要從欽定版翻譯過來;在漢語,衹有和合本聖經才滿足到唯讀欽定版聖經主義的翻譯條件。 |
以阿拉伯文爲主權威;譯版沒有權威,僅用於協助學習 |
經文外加權威 | 正統派:口傳妥拉與塔木德 卡拉派:沒有,唯獨成文妥拉 |
天主教、正教會、東正教、聖公宗:聖傳 新教:沒有,唯獨聖經 |
遜尼派、什葉派、伊巴德派:聖行與聖訓 唯經派:沒有,唯獨古蘭經 |
與其他宗教的衝突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4年6月) |
與其他宗教相比,亞伯拉罕諸教十分重視聚會與組織,因此均具有較強的傳播性,特別是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福音的習俗,教徒把傳教作為一種使命、大使命,搭配慈善或是利誘手段拉攏信教,因而不少地區的原有宗教因此消失,並且在其傳播過程中不乏暴力與歧視性政策。也因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亞伯拉罕諸教之間以及與非亞伯拉罕諸教信仰者的衝突。
其他亞伯拉罕宗教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