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互助論:進化的一個要素[1](英語:Mutual Aid: A Factor of Evolution)是俄國自然主義無政府主義哲學家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克魯泡特金於1902年推出的人類學論文集。該些論文最初在1890年至1896年期間於英國學術期刊《19世紀英語The Nineteenth Century》上發表,當中探討了互利合作和互惠(或互助)對動物界和人類社會的影響。它既反對強調競爭和適者生存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又反對讓-雅克·盧梭等人認為協作是受博愛驅使的觀點。克魯泡特金認為,互助有助於人類和動物群體的生存,並跟良知一起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得以保存。

1948年中文版《互助論》封面

《互助論》為無政府共產主義的基石。它為共產主義提供了歷史唯物論以外的科學依據。克魯泡特金認為,在動物界,土著社會,歐洲早期社會,中世紀的帝國自由城市(特別是在行會中),19世紀末的鄉村、勞工運動和貧民中,互助行為皆有「促進社會繁榮,增加存活機會」的作用。克魯泡特金批評國家通過強加私有財產等方法破壞歷史上重要的互助機制。

許多生物學家[2][3]認為《互助論》推動了對合作這一行為的科學研究[4]

Remove ads

評價

丹尼爾·菲利普·托德斯在其關於19世紀俄國自然主義的論述中寫道,克魯泡特金的研究「不能視為無政府主義者涉足生物學界的怪誕產物」,他「只是表達出俄國早期進化思想學派的觀點。這些思想的影響不分左右,實際上也使得他寫出這本書」[5]

克魯泡特金強調了「個體之間為爭奪有限資源而進行的競爭性鬥爭」與「生物群體與環境之間的鬥爭」之區別。他親身前往西伯利亞東北亞,在那觀察一番後,得出結論——認為動物種群並不受食物短缺所苦,惡劣天氣的影響反而更大。例如,捕食性鳥類可能通過互相偷取食物進行競爭,而候鳥則在長途遷徙合作,以度過嚴冬。克魯泡特金並不否認動物會進行鬥爭,但認為與之對應的合作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我們固然可以看見異種動物間戰爭次數極多,但同時又能看到同種動物間互助,互持,互衛的現象。可知社會性和鬥爭性皆是自然法則」[6][7]

克魯泡特金在書中對生物學的描述與當代的理解基本一致。史蒂芬·古爾德很欣賞克魯泡特金的觀察,他指出,如果合作能增加個體的生存機會,那麼自然選擇就會把這種特質保留,不會將其淘汰[2]。克魯泡特金的部分思想現在得到生物學界公認——他們觀察到互利共生(兩種物種的互利關係)和利他主義英語Altruism in animals(一種生物協助另一種生物)在動物界所起的重要作用。道格拉斯·鮑徹認為《互助論》是利他主義生物學理論的先驅[3]

Remove ads

版本

英文版

  • Mutual Aid: A Factor of Evolution 1955 paperback (reprinted 2005), includes Kropotkin's 1914 preface, Foreword and Bibliography by Ashley Montagu, and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by Thomas H. Huxley. Boston: Extending Horizons Books, Porter Sargent Publishers. ISBN 0-87558-024-6.

中文版

另見

參考文獻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