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區(蒙古語:ᠵᠢᠦᠶᠤᠸ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西里爾字母:Жиуюань дүүрэг)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原名包頭市郊區。面積734平方公里,所轄地域現分為不相連的兩部分:沙河街道、賽汗街道、白音席勒街道位於青山區和東河區之間;其餘街鎮共同呈L形從西南兩面包圍青山、昆都侖二區,區人民政府駐沙河街道建設路。
九原區 ᠵᠢᠦᠶᠤᠸ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 |
---|---|
市轄區 | |
九原區在包頭市的位置 | |
包頭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0°36′01″N 109°57′3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
語源 | 秦代九原郡 |
政府駐地 | 沙河街道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區委書記 | 劉程民[1] |
• 區長 | 高勇[2] |
面積 | |
• 總計 | 815.68 平方公里(314.9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3] | |
• 常住 | 245,190人 |
• 密度 | 301人/平方公里(779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89,918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晉語大包片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14060 |
電話區號 | 472 |
車輛號牌 | 蒙B |
行政區劃代碼 | 150207 |
舊稱 | 包頭市郊區 |
國內生產毛額(2015年) | ¥338億[4] |
• 人均 | ¥154722 |
網站 | 九原區政府網 |
歷史
公元前306年,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於(武靈王20年)築九原城。
前221年,秦統一中國,設九原郡,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部終點。漢代時改由五原郡郡治,直到北魏時期(433年)又區分了懷朔鎮。
元代後,蒙古族各部落陸續進駐河套,包頭地區成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代在1809年於設立包頭鎮,並在原九原郡的區域大興土木,到民國初年,已發展成為中國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碼頭。1923年平綏鐵路通車包頭,1926年(民國十四年)升格設立包頭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仍稱包頭縣。直到1953年撤消包頭縣改包頭市,並設立包頭市郊區。
1960年撤銷包頭市郊區,所轄地域分歸市內三區。
1963年恢復包頭市郊區。[5]
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包頭市郊區更名為九原區。[6]
2008年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九原區進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7]
行政區劃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九原區常住人口245190人[9]。
全區戶籍人口16.4萬人,常住人口22萬人(2015年數據[4])。
教育
自治區示範高中一所
- 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
知名人物
- 呂布,三國人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