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絲·卡蘿爾·奧茨,也作喬伊斯·卡羅爾·歐茨(英語:Joyce Carol Oates,1938年6月16日—),美國作家。
喬伊絲·卡蘿爾·奧茨 Joyce Carol Oates | |
---|---|
出生 | 美國紐約州洛克波特市 | 1938年6月16日
職業 | 小說家,短篇故事作家,劇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教授,編輯 |
國籍 | 美國 |
創作時期 | 1963-現在 |
代表作 | Debut short story collection: By the North Gate (1963) Debut novel: With Shuddering Fall (1964) Debut poetry collection: Anonymous Sins and Other Poems (1969) Debut play: Miracle Play (1974) |
獎項 | 1967年歐·亨利獎 1973年歐·亨利獎 197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
受影響於 | 夏洛特·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 路易斯·卡羅 查爾斯·狄更斯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威廉·福克納 歐內斯特·海明威 弗朗茨·卡夫卡 大衛·赫伯特·勞倫斯 弗蘭納里·奧康納 詹姆斯·喬伊斯 戴斯門·何根[1] |
施影響於 | 克里斯·布加林[2] 喬納森·薩弗蘭·福爾 香農·布羅默 Brandon M. Stickney[3] |
生平
她成長於紐約郊區的工人階級家庭,1963發表首部作品,自此之後發表了5部長篇小說。她的小說《他們》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Black Water (1992), What I Lived For (1994), 和 Blonde (2000) 被提名普利策獎。奧茨以多產而聞名,被認為是196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風格
奧茨素以揭露美國社會的暴力行徑和罪惡現象而聞名,其作品在整體上構成了一幅當代美國社會的全景圖,不僅生動地反映了美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現實生活,特別是中下層階級和勞動階層的生活狀態,而且觸及到美國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如學術界、法律界、宗教界、政壇,乃至拳擊、足球等體育運動。從表現形式上看,美國文化傳統對奧茨的影響顯而易見,在繼承馬克·吐溫、德萊塞、斯坦貝克等作家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她尤其擅長使用心理現實主義手法,注重用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刻畫人物內心世界。儘管她的某些作品嘗試運用了心理分析、內心獨白、意識流、象徵主義、神秘主義等現代主義表現手法,但是評論界普遍認為,奧茨的創作思想根基主要還是現實主義,因此她慣常被稱為「具有巴爾扎克式雄心」的現實主義女作家。近幾年,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奧茨又將她敏銳的現實主義觸角伸向了猶太題材。
奧茨曾用筆名"Rosamond Smith"和"Lauren Kelly"寫作。
著作
- 1969:《他們》
- 1980:《感傷教育》(A Sentimental Education: Stories)
- 1986:Marya: A Life
- 1992:Black Water
- 2000:Blonde
- 2002:Beasts
- 2002:《Big Mouth & Ugly Girl》
- 2003:《強暴: 一個愛的故事》(Rape: A Love Story)
- 2004:The Fall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