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烏德
俄羅斯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蘭烏德(俄語:Улан-Удэ,羅馬化:Ulan-Ude;布里亞特語:Улаан-Үдэ)是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2010年人口404,357。是東西伯利亞第三大城市。位於貝加爾湖東南約 100 公里(62 英里)處的烏達河與色楞格河交匯處。
烏蘭烏德 Улан-Удэ | |
---|---|
市 | |
其他轉寫 | |
• 布里亞特語 | Улаан-Үдэ |
烏蘭烏德蘇維埃廣場上的列寧的雕像 | |
烏蘭烏德的位置(在貝加爾湖以南) | |
坐標:51°49′38″N 107°36′23″E | |
國家 | 俄羅斯 |
聯邦主體 | 布里亞特共和國 |
建立 | 1666年 |
面積 | |
• 總計 | 347.6 平方公里(134.2 平方英里) |
海拔 | 500 公尺(1,600 英尺) |
人口(2010年普查)[1] | |
• 總計 | 404,357人 |
• 排名 | 45(2010年) |
• 密度 | 1,163人/平方公里(3,013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伊爾庫茨克時間[2](UTC+8) |
郵政編碼[3] | 670000 |
電話區號 | +7 301 |
市日 | 6月12日 |
友好城市 | 臺北市、伯克利、埃利斯塔、鄂木斯克、長春市、辛菲羅波爾、寧越郡、山形市、烏蘭察布市、烏蘭巴托、留萌市、滿洲里市、蘭州市、呼倫貝爾市、呼和浩特市、海州市、二連浩特市、額爾登特、頓涅茨克、達爾汗、安養市 |
區劃代碼 | 81701000001 |
歷史
- 歷史上長期由匈奴、柔然、突厥等游牧帝國統治。
- 盛唐時屬燕然都護府稽落州,隨後撤銷。[4]
- 遼代屬上京道管轄。[4]
- 蒙古帝國興起後,成吉思汗派兵征服林中百姓。元代屬齊王部,稱「月良兀突剌思之野」。[4]
- 現在烏蘭烏德所在地區的第一批居民是鄂溫克人,後來是布里亞特蒙古人。北元滅亡後,不里牙惕(布里亞特人)初屬四衛拉特,隨後被蒙古本部征服,向喀爾喀車臣汗納貢。[4]
- 1666年,由哥薩克人在此建立小型的堡壘據點,稱為烏金斯科耶。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它迅速發展,成為連接俄羅斯、中國和蒙古的大型貿易中心,並從1690年開始成為外貝加爾地區的行政中心。
- 1727年,清朝與俄國簽訂《恰克圖界約》劃定兩國在蒙古高原的邊界,烏金斯科耶周邊歸屬俄羅斯外貝加爾州[5][6]。
- 1735年,首度更名為烏金斯克而且在1775年獲得城鎮地位。1878年的一場大火之後,這座城市幾乎完全毀壞。
- 1783年,再次更名為上烏金斯克用來區別另一座城市下烏金斯克。
- 1820年,更名為烏的柏興[7]。
- 1900 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到達該市,引發了城市的爆炸性增長。1880年人口為3,500人,1939年達到126,000人。
- 1920年,俄國內戰,成為蘇俄衛星國遠東共和國的第一座首都,但是在貢戈塔協議後遷都至赤塔。
- 1934年7月27日,該市烏的柏興更名為現今的烏蘭烏德。
交通
西伯利亞鐵路與往蒙古烏蘭巴托以至中國北京鐵路(K3/4次列車)的交界,2013年開通與北京的直飛航班。2016年開通至天津港的公路貨運專線。
氣候數據
烏蘭烏德(1991-2020年平均數據,1847年至今極端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0.4 (31.3) |
7.9 (46.2) |
18.4 (65.1) |
28.7 (83.7) |
35.6 (96.1) |
40.0 (104.0) |
40.6 (105.1) |
39.7 (103.5) |
32.2 (90.0) |
24.7 (76.5) |
11.3 (52.3) |
5.2 (41.4) |
40.6 (105.1) |
平均高溫 °C(°F) | −17.6 (0.3) |
−10.6 (12.9) |
0.4 (32.7) |
10.7 (51.3) |
18.6 (65.5) |
25.5 (77.9) |
27.5 (81.5) |
24.2 (75.6) |
16.8 (62.2) |
6.9 (44.4) |
−5.2 (22.6) |
−14.8 (5.4) |
6.9 (44.4) |
日均氣溫 °C(°F) | −22.8 (−9.0) |
−17.5 (0.5) |
−6.7 (19.9) |
3.4 (38.1) |
10.9 (51.6) |
17.9 (64.2) |
20.6 (69.1) |
17.7 (63.9) |
10.0 (50.0) |
0.8 (33.4) |
−10.3 (13.5) |
−19.4 (−2.9) |
0.4 (32.7) |
平均低溫 °C(°F) | −27.2 (−17.0) |
−23.5 (−10.3) |
−13.0 (8.6) |
−3.0 (26.6) |
3.8 (38.8) |
11.1 (52.0) |
14.6 (58.3) |
12.3 (54.1) |
4.6 (40.3) |
−4.0 (24.8) |
−14.4 (6.1) |
−23.2 (−9.8) |
−5.2 (22.6) |
歷史最低溫 °C(°F) | −54.4 (−65.9) |
−44.9 (−48.8) |
−40.4 (−40.7) |
−28.0 (−18.4) |
−15.1 (4.8) |
−3.9 (25.0) |
1.2 (34.2) |
−4.0 (24.8) |
−11.4 (11.5) |
−27.9 (−18.2) |
−38.0 (−36.4) |
−48.8 (−55.8) |
−54.4 (−65.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 (0.2) |
3 (0.1) |
3 (0.1) |
6 (0.2) |
18 (0.7) |
34 (1.3) |
64 (2.5) |
63 (2.5) |
27 (1.1) |
7 (0.3) |
9 (0.4) |
11 (0.4) |
250 (9.8) |
平均最大雪深 cm(英寸) | 12 (4.7) |
12 (4.7) |
4 (1.6)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3 (1.2) |
9 (3.5) |
12 (4.7) |
平均降雨天數 | 0 | 0.04 | 1 | 6 | 10 | 14 | 16 | 15 | 13 | 7 | 1 | 0 | 83 |
平均降雪天數 | 15 | 11 | 9 | 8 | 2 | 0.03 | 0 | 0 | 1 | 8 | 17 | 18 | 89 |
平均相對濕度(%) | 77 | 75 | 66 | 53 | 49 | 57 | 64 | 69 | 68 | 68 | 76 | 78 | 67 |
月均日照時數 | 115 | 155 | 225 | 248 | 287 | 288 | 270 | 247 | 211 | 167 | 113 | 92 | 2,418 |
數據來源1: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8] | |||||||||||||
數據來源2:NOAA[9] |
姐妹城市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