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警备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簡稱上海警備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屬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動員部的一個警備區。
1949年5月6日,三野前委在蘇州開會決定由第九兵團擔任上海解放後的警備任務。1949年5月29日,淞滬警備司令部正式成立,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參謀長譚健。設5個警備區。參與警備任務的有第九兵團第20、第27、第30、第33軍,第八兵團第26軍、三野特種縱隊,共20餘萬人,聲勢浩大,崗哨林立,日夜巡邏。1949年7月底,第20、第26、第27軍調市郊整訓,由第33軍和第34軍第100師擔任市區警備。主動登記以及被抓獲國民黨軍潰兵1.5萬餘人,其中將校級軍官400餘人。1949年9月10日以第九兵團留下的部分幹部和第33軍軍部重建淞滬警備司令部,轄7萬餘人,司令員兼政委郭化若。設警備司令部軍法處,擔負匪特案件偵破,由郭化若親自過問、領導。至1950年7月1日政保偵察工作移交給上海市公安局。由於國民黨空軍從舟山機場起飛,重點轟炸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設防空處。二六大轟炸後,1950年2月11日上海成立防空治安委員會與防空治安指揮部,郭化若任主任委員兼總指揮,揚帆、曹漫之為副主任,統一領導指揮防空、消防、搶救、警戒、修理、善後方面的各單位。1950年3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華東軍區航空處機關從南京遷到上海,與淞滬警備司令部防空處和上海防空指揮部合併,組成成立上海防空司令部,郭化若任司令員兼政委。淞滬警備司令部還設立了高射炮兵指揮所,除指揮原在上海的高炮第十一、十四團外,中央軍委又急調在瀋陽防空學校受訓的高炮第十七、十八團,於2月中旬趕到上海。這四個高射炮團重點保護髮電廠、火車站、機場、碼頭、油庫等要地,兼顧工業區。為加強上海地區對空監視系統,華東軍區將在松江的警備第八旅第二十四團第一營調到上 海,改建為解放軍第一個對空監視哨營。在上海市區的制高點和川沙、南匯、奉賢等縣沿海地區,設立了十幾個對空監視哨。「二六」轟炸後,上海黨、政、軍、民總動員,20多萬,動用車輛1000多台,運送砂石的船隊,突擊修建和擴建江灣、大場、龍華、虹橋機場。1950年5月,上海防空司令部電信營(即雷達營)正式組建。蘇聯防空部隊指揮機構和兩個飛行團,一個探照燈團,一個雷達營,陸續來到上海,負責擔任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中心,150公里半徑(向東不超出海岸線)地區的防空任務。淞滬警備司令部派出1萬多人,擔負各機場、高炮陣地、雷達和蘇軍分駐各地點站的警戒任務,保證了蘇軍和防空設施的安全。1950年5月,根據華東軍區的決定,在上海防空司令部工作的原華東軍區航空處人員返回南京,建立華東軍區空軍司令部。淞滬警備部隊又調出一批幹部充實上海防空司令部。8月,華東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由南京遷到上海,與上海防空司令部合併,聶鳳智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兼上海防空司令員。支援上海防空的巴基斯基部隊於1950年10月27日正式結束戰鬥值勤回國,其武器裝備作價後賣給中國,成立中國空軍混成第四航空旅。解放軍決定聘請蘇軍防空顧問來華。1950年12月7日,軍委復電同意。原華東軍區空軍司令部人員返回南京,上海防空司令部重新組建,郭化若兼司令員和政委,王智濤任副司令員。1951年3月初,根據華東軍區的決定,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由南京遷往上海,與上海防空司令部合併為華東軍區防空兼上海防空司令部,郭化若仍任司令員兼政委,賀敏學、王智濤任副司令員,劉文學任副政委。
1955年,以南京軍區治安部隊和淞滬警備區機關的部分為基礎組建了上海警備區[1]。
上海警備區內的南京路上好八連曾因作為典型被宣傳而聞名全中國。
2017年6月23日,上海警備區召開宣布新調整組建單位領導任職命令大會;上海警備區政委凌希少將宣讀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命令:上海警備區機關由原來的四大部即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裝備部,調整為「一辦四局」即辦公室、政治工作局、戰備建設局、國防動員局、保障局。上海警備區此次調整組建後,新的職能未見警衛、守備等原有職能。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