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是一家已經破產的加拿大公司。北電網絡由北方電訊(Northern Telecom Limited)及海灣網路(Bay Networks)在1998年所合併而成,為加拿大電訊設備供應商,曾經是光纖網路、GSM/UMTS、CDMA、WiMAX、IMS、企業通信平台等領域的世界主要供應商。2001年遭受互聯網泡沫的衝擊,股票暴跌,同時受財務醜聞影響,公司元氣大傷,於2006年將WCDMA接入產品部門出售給合併後的阿爾卡特-朗訊,並希望集中精力從事4G,IMS,以及企業統一通信平台產品的開發。但公司的銷售額依舊連年下滑,2008年年銷售額為104億美元,僅是其頂峰時期的1/3,而當年虧損高達58億美元[2]。2013年,公司倒閉。
歷史
- 1874年,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發明了電話,加拿大貝爾電話公司在蒙特利爾設立了自己的機械生產部門以生產電話裝置。機械部門成立時只有2名員工。
- 1886年,機械部門生產了該部門的第一部電話交換台--50線標準磁石式交換機。
- 1895年,北方電子製造公司(Northern Electric and Manufacturing)在機械部門的基礎上正式成立,這也是現在北電網路的前身。
- 1914年,北方電子有限公司成立。Charles Fleetford Sise將北方電子製造公司與皇家有線及電纜公司(Imperial Wire and Cable Company)合併,成立了北方電子有限公司,美國公司西部電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擁有44%的股份,加拿大貝爾公司擁有50%的股份。
-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北方電子製造了最早專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設計的軍用產品——便攜式交換台。
- 1920年,戰爭結束,此時北方電子已經在加拿大各主要城市設立了23個銷售處。公司日益壯大,先後生產出加拿大的第一個真空管,第一個有聲電影系統以及各種無線發射機和廣播設備。
- 1926年,遭遇經濟大蕭條,公司被迫裁員66%,啟動了一些旨在防止人力閒置的項目。
- 1932年,在公司陷進低谷時出現一次轉機,投入運行的泛加拿大長途電話系統採用了北方電子生產的大型自動交換機。隨後,公司進入了另一輪黃金發展期:成立Dominion音響設備有限公司提供聲音和音響服務;開發了205電話——集團電話的前身等。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北方電子將工廠轉向為軍工服務,製造海上和空中無線電、坦克無線電、防空炮台引信。
- 1949年,北方電子選擇獨立。美國司法部強制AT&T拆分其主要的子公司-西部電子公司和貝爾實驗室。西部電子公司將其在北方電子持有的股權賣給了加拿大貝爾公司,導致北電沒有了主要的技術來源,使其只能購買加拿大市場其他公司的技術,或者開發自己的技術。
- 20世紀50年代初,北方電子開始開發機電交換技術,開始使用光電晶體管。
- 1953年,北方電子開發了採用RCA顯像管的電子表格式電視機。
- 1958年,北方電子實施全球最長的微波系統泛加拿大空中高架公路(Trans-Canada Skyway),共有6114.2公里(3,800英里)。
- 1967年,北方電子在土耳其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生產製造交換設備和電話機,開始了國際擴張。
- 1969年,北方電子與貝爾的工程師密切合作,致力於研究將類比話音信號轉換成計算機代碼的數字交換的方式;北電藉助SP-1交換系統在美國的巨大成功進入美國市場。
- 1972年,北方電子將編碼/解碼(CODEC)單一轉換單元壓縮到一個微芯片中,引領數字處理技術潮流。
- 1973年,公司上市。
- 1975年,北方電子推出了第一種商用數字交換系統——SL-1系統。
- 1976年,北方電子將公司更名為北方電訊(Northern Telecom),將所有全球子公司統一到公司名下。
- 1979年,北方電訊推出全功能本地/長途數字交換機——DMS-100,使北方電訊聞名全球。
- 20世紀80年代初,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可提供全套數字交換和傳輸設備的公司並發起了「開放世界」(OPEN World)戰略。
- 1983年,北方電訊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銷售出第一台數字交換機。
- 1985年,北方電訊成為第一家在日本安裝大型全數字PBX的非日本公司。
- 1988年,北方電訊與中國通廣電子有限公司合作,為中國市場生產Meridian 1 PBX(SL-1)系統。
- 1989年,北方電訊成為宣佈推出全套SONET標準光纖產品的第一家電信設備供應商。
- 1993年,通廣和北方電訊開始在北京及各省首府安裝DPN-100交換機,形成ChinaPac的骨幹,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數據通信網路。
- 1995年,喜迎100年華誕,更名為北電(Nortel),反映了其從電話製造公司到各種多業務網路設計、構建及集成公司的演進。
- 1995年,羅世傑(John Roth)開始帶領北電進入新世紀。在今後的幾年中,羅世傑對公司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造和一系列大手筆的併購。
- 1999年,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北電完成數據和電話融合的一體化網路。
- 2009年1月14日,北電網路同時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申請破產保護。
收購記錄及其影響
1995年,羅世傑成為了北電的CEO,從那年開始,北電進行了一些列大手筆的收購,具體的收購情況及其影響如下:
年份 | 收購公司 | 影響 |
1997年 | 寬頻網絡有限公司(Broadband Networks Incorporated) | 使北電網絡能夠為中小型企業提供點到點的寬頻網絡解決方案,固定了寬頻無線 |
1998年 | Aptis通信公司 | 北電擴展了其因特網接入產品系列。 |
1998年 | 海灣網絡公司(Bay Networks) | 收購它為北電網絡及時IP專業人員,公司更名為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 |
1998年 | Cambrian系統有限公司(Cambrian Systems Corporation) | 使北電獲得了其領先的光技術,加快了城域網與因特網骨幹網絡間的數據傳輸。 |
1999年 | Qtera Corporation | 使北電補充了全面的OPTera光網絡產品家族。 |
1999年 | X-CEL 通信公司(X-CEL Communications) | X-CEL產品被集成到北電網絡綜合網絡管理產品系列中,使服務供應商能夠管理網絡資源及服務等級協議。 |
1999年 | Periphonics Corporation | 使北電完善了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 |
1999年 | 沙斯塔網絡公司(Shasta Networks, Inc.) | 沙斯塔解決方案為北電網絡高速接入解決方案添加了業務的智能性。 |
通過這些"大變革",羅世傑成功地將北電網絡轉變成業界獨一無二的可以提供跨越數據和電話的集成網絡解決方案全新公司。
「光纖革命」
北電網絡在電信設備的眾多領域都開發出非常成功的產品,其史上最輝煌的產品是10G SDH。在北電開發出10G的產品前,人們一度以為2.5G是光纖傳輸的極限。即使北電網絡10G的光網絡已經建立起來,北電當時的最大競爭對手朗訊科技公司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當時比10G SDH速度慢的網絡都還沒有發揮出潛力,10G SDH將不會被市場接受。但是事實上,北電網絡的10G SDH產品——OC192系統——壟斷性的占有了90%的市場份額,北電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這個勝利使北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訊製造商,從而造就了一個時代的神話,羅世傑因此聲名大震,他的「光纖革命」與思科的「路由器革命」、愛立信的「手機革命」齊名。
「光纖革命」使北電的收入達到303億美元,控制了全球光纖設備製造市場43%的份額,市場份額幾乎是其競爭對手朗訊科技公司的3倍,也使得北電網絡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業績持續傲人:
“ | 2003年第四季度,北電網絡的IP分組話音端口發貨量比2003年第三季度增長了36%,達到41.8萬......" | ” |
——Dell'OroGroup,2003年第四季度綜述 |
“ | 「北電網絡通過實力證明了自己是融合領域的領導者,展示了其幫助客戶將網絡架構演進到融合網絡的能力。2003年,北電網絡不僅在IP分組話音端口銷量上位居榜首,其IP擴展產品在全球的銷售業績也相當出色,在北美市場之外的銷量占到公司總銷售額的49%。僅這一事實就表明了北電網絡在全球通信市場上拓展業務的能力。」 | ” |
——TomWanda(InsightResearch) |
遭遇互聯網泡沫
20世紀末,因為在光通訊方面擁有的絕對優勢,由互聯網熱潮導致的互聯網建設狂潮使得很多公司紛紛到北電下訂單。2000年,其網絡設備銷售額由90年代中期的100億美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300億美元,這樣的訂單數量使得北電在短期內積累了大量財富,並促使北電四處收購其他公司。緊接着,互聯網的泡沫來臨,數萬家互聯網公司一夜之間倒閉,他們不肯履約的訂單導致了北電總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產品積壓,而電信運營商不再像以前那樣大舉購買設備,這些事件使得北電遭受了極大損失。
互聯網泡沫破碎,北電的跌入虧損的深淵。北電股價直線下跌,從最高達120美元下跌至10餘美元附近,市值已由最高點 2670億美元猛跌到100多億美元,另外,北電在2001年第二季度虧損192億美元,成為加拿大公司季度虧損的歷史最高記錄。 這樣的虧損導致北電的高層震盪:首席市場及戰略官Anil Khatod、首席運營官克拉倫斯·錢德蘭、首席執行官羅世傑全部辭職,由原首席財務官鄧富康(Frank A.Dunn)接任CEO。
財務醜聞
互聯網泡沫破裂以來,北電開始持續性的巨額虧損和大幅裁員,新接任的CEO鄧富康當時對董事會許諾,公司將在2002年結束虧損狀態,而到了2003年公司也未能夠扭虧為盈。可此後情況突然得到了改善:在2月中旬,北電網絡預期季度虧損額下降到了3200萬美元;一個星期後,預期虧損額被修正為2000萬美元;3月30日,北電網絡宣稱已實現盈利4000萬美元;緊接着公布的未經審計的2003年報顯示公司的全年總收入為98.1億美元,淨收益為7.32億美元,而2002年淨損失32.7億美元。如此的財務走向,使股價一路飆升至7.85美元,增幅達20%,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8%。
2004年3月,北電的財務醜聞暴露——那些未經審計的利潤完全是偽造的,北電的真正情況是公司仍未盈利。醜聞的暴露,加劇了北電的衰落:北電網絡三名高管被解僱;北電股價下跌了20%以上;受其影響,加元同樣下跌,損失1.31美分,收盤1加元兌72.75美分;美國股市主要股指全線下跌,道瓊斯指數收盤跌135.56點,跌幅1.29%,納斯達克指數跌42.99點,跌幅2.12%,標準普爾500指數跌15.70點,跌幅1.38%。
2006年12月27日,北電網絡公司和股東達成24.5億美元和解協議。根據和解協議,北電網絡將向股東賠償5.75億美元現金,並發行約相當於其現有流通股14.5%的股票。這項和解是美國證券欺詐集體訴訟歷史上最大的和解案之一,涉資規模僅次於安然(Enron)和世通(WorldCom)兩家公司同一性質的訴訟和解。
破產
2009年1月14日,北電網路以及旗下子公司同時在美國和加拿大申請破產保護。北電去年第三季營收銳減14%,虧損達34億美元,2009年1月13日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收盤價已跌至0.32美元。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