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研究與科學開發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英語:Nokia Bell Labs,簡稱貝爾實驗室),是美國的一個科技研究機構,總部位於紐澤西州聯合郡的莫瑞山,最初是貝爾系統內從事包括電話交換機、電話電纜、半導體等電信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機構,後來陸續易主。射電天文學、晶體管、雷射、光伏電池、電荷耦合器件、信息論、Unix以及C語言、C++和S語言等皆由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先開發;在貝爾實驗室的11位工作者獲得九項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有兩位華人[1],包括:1997年獲獎的朱棣文及1998年獲獎的崔琦[2]。
1925年,當時AT&T總裁華特·基佛德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 AT&T和西方電子各擁有該公司的50%股權[3]。
貝爾實驗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類別:基礎研究、系統工程和應用開發。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從事電信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行為科學和程式設計理論。系統工程主要研究構成電信網絡的高度複雜系統。開發部門是貝爾實驗室最大的部門,負責設計構成貝爾系統電信網絡的設備和軟件。
在AT&T時期,貝爾實驗室的研發經費主要來自美國民眾繳納電話費的附加稅,所以美國人不需花很多錢就可取得貝爾實驗室的專利技術授權,分享貝爾實驗室的研究成果[4]。
在1940年代初期, 光伏電池由羅素·奧爾開發。
1984年以後,按照美國政府分拆AT&T的協議,從貝爾實驗室中分割成立了Bellcore。Bellcore為分拆後的一系列小貝爾公司統一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1996年,貝爾實驗室以及AT&T的設備製造部門脫離AT&T、成為朗訊科技,AT&T保留了少數研究人員成為其研究機構:AT&T實驗室。
2002年,發生舍恩學術造假事件,僅2001年在《科學》與《自然》發表四篇論文;隔年醜聞爆發。[5]
2006年,朗訊與阿爾卡特合併為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實驗室歸阿爾卡特-朗訊。
2016年,諾基亞完成對阿爾卡特-朗訊的收購。貝爾實驗室歸諾基亞,更為現名。
貝爾實驗室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6]:
誕生了9位諾貝爾獎得主;產生了晶體管、Unix系統和C語言;但是為了公司的電話業務利益,也出現一些創新,比如磁帶和答錄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